-
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对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改善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衰弱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12周.训练4周及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结果 训练4周后,试验组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12周后,试验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显著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老年衰弱前期患者开展坐-立位平衡导引训练,有利于缩短患者起立-行走时间,提高其身体平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衰弱综合征与不良结局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人衰弱综合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结局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开放数据,应用年龄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一般信息、健康危险因素、慢性疾病、各种能力评估及Fried衰弱评估标准资料,以2011年作为基线调查,进行随访资料分析,使用经协变量调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衰弱综合征与不良结局风险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基线人群5 630例老年人中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占34.9%(1 963例)、57.4%(3 236例)和7.7%(431例)。第3、5和8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人群组跌倒、髋骨骨折、住院以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衰弱前期和无衰弱人群。随访至2015年,研究人群经协变量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比非衰弱组的跌倒风险( OR=1.738,95% CI:1.292~2.338, P<0.001),髋骨骨折风险( OR=2.672,95% CI:1.365~5.233, P=0.004),住院风险( OR=1.670,95% CI:1.224~2.277, P=0.001),死亡风险( OR=1.599,95% CI:1.256~2.035, P<0.001),上肢活动能力下降风险( OR=2.769,95% CI:2.101~3.650, P<0.00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风险( OR=2.567,95% CI:1.941~3.395, P<0.001),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风险( OR=2.790,95% CI:2.110~3.689, P<0.001)均增加。 结论:衰弱综合征会增加老年人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髋关节骨折、住院以及死亡的风险,衰弱筛查是预测社区老年人群不良结局风险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美兆体检人群的衰弱状态变化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衰弱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兆健康体检中心的人群体检数据,纳入2008-2019年至少参加过2次体检且间隔>3年者,共13 689人。采用28个变量(包括疾病、症状、体格测量指标等)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0.25定义为衰弱,衰弱指数>0.10且<0.25为衰弱前期。按照首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特征对衰弱状态恶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首次和末次体检时的年龄分别为(42.3±9.2)岁和(47.9±9.3)岁,首末次体检间隔时间为(5.7±1.9)年。首次体检时人群衰弱率和衰弱前期率分别为2.5%和50.3%,末次体检时分别上升至3.9%和55.4%。67.3%的研究对象在首末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保持不变,21.2%恶化,12.5%改善。在首次体检衰弱状态为健康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低文化程度、戒烟和每天吸烟、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在首次体检为衰弱前期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吸烟和肥胖等会增加个体衰弱恶化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ried表型和衰弱指数与死亡风险关联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Fried表型以及由不同数量的疾病缺陷构成的衰弱指数(FI)对衰弱状态评价的一致性以及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二次重复调查的23 615名研究对象的数据,采用5种表型指标构建Fried表型,并分别纳入28个和40个疾病缺陷构建FI-28和FI-40。计算加权Kappa系数比较3种指标对衰弱状态分类的一致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衰弱指标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采用Fried表型、FI-28和FI-40计算的衰弱率分别为5.4%、7.9%和4.0%。Fried表型与FI-28和FI-40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57和0.408,FI-28与FI-40的Kappa系数为0.712。经过(3.9±0.5)年的随访,死亡755人。当采用Fried表型时,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风险均增加,多因素调整后的风险比( HR)(95% CI)分别为1.60(1.32~1.94)和2.90(2.25~3.73);采用FI-28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 HR值分别为1.71(1.39~2.11)和2.52(1.95~3.27);采用FI-40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 HR值分别为1.98(1.60~2.44)和3.71(2.80~4.91)。衰弱状态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在低年龄组中的关联强度高于高年龄组。 结论:Fried表型和基于不同数量的变量构建的FI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都能较好地预测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衰弱前期的筛查和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衰弱前期是一种可逆的多维度、多因素综合征,是介于健康和衰弱之间的一种风险状态,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健康结局。对衰弱前期老年人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老年人衰弱的进程。衰弱前期包括躯体衰弱前期、社会衰弱前期、认知衰弱前期和营养衰弱前期,筛查主要通过使用筛查评估工具和检测生物学标志物。非药物干预是老年人衰弱的重要干预手段,其中运动干预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还有营养支持、认知训练、心理干预等结合形成的综合性干预方案。本文对衰弱前期的分类、筛查和非药物干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苏州社区年度体检65岁及以上老年人150例,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包括衰弱组50例(33.3%)、衰弱前期组47例(31.3%)、无衰弱组53例(35.3%)。收集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及血检验结果,完成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人体成分分析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Klotho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无衰弱组( P=0.001),而衰弱组与衰弱前期组、衰弱前期组与无衰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lotho蛋白水平按3个四分位数值(2.28、3.52、5.09 mg/L)分为4个四分位数区间Q 1、Q 2、Q 3、Q 4,衰弱在该四分位数区间的患病率分别为51.4%(19/37)、39.5%(15/38)、24.3%(9/37)、18.4%(7/38),随着Klotho蛋白水平的升高,衰弱患病率降低( χ2=11.204、 P=0.01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蛋白与衰弱呈负相关( r=-0.31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109、95% CI:1.011~1.217、 P=0.028)、肌少症( OR=6.511、95% CI:1.279~33.147、 P=0.024)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而步行锻炼( OR=0.104、95% CI:0.033~0.326、 P<0.001)、SPPB评分高( OR=0.780、95% CI:0.627~0.970、 P=0.026)、Klotho蛋白水平( OR=0.752、95% CI:0.581~0.974、 P=0.031)是衰弱的保护因素。 结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可能对衰弱的评估有指导意义,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衰弱呈负相关,提示血清低水平Klotho蛋白老年人更易发生衰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30~79岁成年人中睡眠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我国30~79岁成年人的睡眠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并探讨肥胖对二者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全体研究对象、不同肥胖状态者睡眠时长较长(≥9 h/d)、较短(≤6 h/d)、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与衰弱前期、衰弱期的相关性,并根据分层分析判断肥胖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在512 724名研究对象中,2.3%处于衰弱状态,40.1%处于衰弱前期状态。睡眠时长与衰弱评分之间呈U形关系。睡眠时长较短( OR=1.21,95% CI:1.19~1.23)、较长( OR=1.19,95% CI:1.17~1.21)、失眠障碍( OR=2.09,95% CI:2.02~2.17)、打鼾( OR=1.61,95% CI:1.59~1.63)、不健康睡眠评分为1分( OR=1.46,95% CI:1.44~1.48)、2分( OR=1.97,95% CI:1.93~2.00)、3分( OR=3.43,95% CI:3.21~3.67)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正相关。上述睡眠问题亦与处于衰弱期正相关。在正常体重组中,睡眠时长较短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失眠者处于衰弱前期的相关性高于超重肥胖组;而打鼾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的相关性低于超重肥胖组,按中心性肥胖分层结果类似(交互 P值均<0.007)。 结论:睡眠时长较长或较短、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较高,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或衰弱期正相关,超重肥胖对二者关系具有效应修饰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拿大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加拿大学者2021年底制定了《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营养和体育锻炼干预对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循证建议。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在临床实践中开展衰弱老年人营养与体育锻炼的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胆胰外科老年患者营养状态与衰弱、肌肉衰减症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拟行肝胆胰外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衰弱、肌肉衰减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入组的拟行肝胆胰外科大手术的老年住院患者144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采用Fried氏衰弱表型5项量表评估衰弱,应用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2019标准进行肌肉衰减症评估。分析营养状态、衰弱、肌肉衰减症患病率和重叠率,以及营养状态对衰弱和肌肉衰减症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10±7.44)岁,营养风险发生率73.6%(106/144),营养不良发生率68.1%(98/144),其中重度营养不良34.7%(50/144);衰弱发生率20.8%(30/144),肌肉衰减症发生率35.4%(51/144)。营养风险、重度营养不良、肌肉衰减症及衰弱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随体重指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肌肉衰减症与营养不良的重叠患病率为35.4%(51/144),衰弱与营养不良的重叠患病率为19.4%(28/144),肌肉衰减症与衰弱的重叠患病率为14.6%(21/144),肌肉衰减症、营养不良、衰弱三者的重叠患病率为14.6%(21/144)。营养风险与衰弱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r=0.603, P<0.001)。营养风险组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风险高于无营养风险组( xˉ=31.830, P<0.001),营养不良组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风险高于营养正常组( xˉ=36.727,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衰弱的发生风险是营养正常组的12.303倍(95% CI:2.592~58.409, P=0.002)。有营养风险组肌肉衰减症的发生风险高于无营养风险组( xˉ=13.982, P<0.001),营养不良组肌肉衰减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营养正常组( xˉ=37.066, P<0.001)。 结论:拟行肝胆胰外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衰弱、肌肉衰减症的患病率及重叠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的患者更易出现衰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老年衰弱相关内分泌激素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衰弱是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失能前期阶段。为提高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老年衰弱相关内分泌激素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简称指南)。《指南》包括5个部分,针对老年人衰弱相关内分泌系统衰老、激素替代治疗和激素药物治疗中的60个主要医疗和保健问题,作出40条推荐意见。《指南》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重点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增龄性生理变化对衰弱的影响;推荐在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及时评估上述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对衰弱发生、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医疗与保健中如何避免上述激素水平变化加重衰弱,作出相关推荐意见;针对老年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衰弱的常见疾病,制定了个体化分层管理策略,包括治疗方案、控制目标及诊治流程图。《指南》旨在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地认识老年衰弱,提高防控意识,规范老年人衰弱的医疗和保健管理。本指南将为老年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和中老年保健系统医生对导致老年衰弱的常见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相关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使老年衰弱防控关口前移,帮助老年人维持较高的生命质量,延缓失能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