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平均面积(205.3±15.3)cm2,创面深度均达骶尾部骨面,伴部分骶尾骨坏死.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臀下动脉及其穿支入皮点,根据创面设计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然后进行骶尾部慢性创面修复.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受区创面皮瓣颜色、温度、两点辨别觉以评估皮瓣感觉敏感性,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外观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8±0.1)h,术中出血量(235.4±10.2)mL.11例患者术后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最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局部拉拢缝合后愈合良好;其余创面均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脂肪液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大,供区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皮瓣温度、两点辨别觉、外观满意度VAS评分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臀下动脉股后复合组织瓣血供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可顺行或逆行转位,操作简单,损伤较小,能重建皮瓣感觉,用于修复骶尾部巨大压力性创面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采用Mimics软件分析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Mimics软件对跟骨内骨水泥的填充率进行分析,探讨骨水泥填充率对跟痛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8例跟痛症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过半年以上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在局麻下行跟痛部位穿刺,注入骨水泥.手术后将患者跟骨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21.0软件,分离并重建跟骨注入的骨水泥,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IR),根据IR的中位数完成低填充率组(IR%<3.15%)、高填充率组(IR%≥3.15%)差异化分组.收集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再对IR、术后VAS、术后AOFAS、跟骨体积、骨水泥弥散体积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跟骨骨水泥的不同填充率对跟痛症疗效的影响.结果 术后低填充率组VAS评分(3.33±1.00)高于高填充率组(2.00±1.00);术后低填充率组AOFAS评分(85.33±3.16)低于高填充率组(92.44±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4.80,P<0.05);低填充率组术前VAS评分(6.67±1.00)高于术后VAS评分(3.33±1.00),高填充率组术前VAS评分(6.89±0.93)高于术后VAS评分(2.00±1.00);低填充率组术前AOFAS评分(62.67±2.74)低于术后AOFAS评分(85.33±3.16),高填充率组术前AOFAS评分(61.33±3.16)低于术后AOFAS评分(92.44±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0、11.56、21.78、19.52,P<0.01),结果显示,高填充率组患者疗效优于低填充率组.术后VAS评分(2.89±1.00)、跟骨体积(65.97±5.12)与IR(2.86±1.08)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4、-0.475,P<0.05);术后AOFAS评分(87.93±3.15)、骨水泥弥散体积(2.03±0.39)与IR(2.86±1.08)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20、0.970,P<0.05).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穿刺通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水泥移位等并发症,1例高填充率的患者发生沿穿刺通道骨水泥渗漏.结论 跟骨内骨水泥高填充率组治疗效果较低填充率组明显,但过高的骨水泥填充率可能会增加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与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与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21年9月到2023年7月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8例,行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14例(上支点重建组),上关节囊重建术14例(上关节囊重建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CMS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两组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及CM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支点重建组优于上关节囊重建组;两组术后视觉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黏膜上皮培养与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是眼表重建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围绕载体、培养条件及技术等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片培养的各种因素,以及细胞片应用于临床眼表移植的优缺点,对利用口腔黏膜上皮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安全有效地重建眼表上皮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辅助定位股骨隧道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定位股骨隧道在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需行MPFL重建术的患者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23.5(18.3,29.0)岁;脱位次数2.5(2.0,3.0)次。根据在MPFL重建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定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定位股骨隧道重建MPFL)和对照组(19例,采用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重建MPFL)。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导针定位次数、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 d的髌骨倾斜角(PTA)、术后1~3 d的股骨隧道中心点与股骨理想Sch?ttle点的距离,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的膝关节主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0 (10.3,13.0)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1±16.7) min]、导针定位次数[1.0 (1.0,2.0)次]、疼痛VAS [2.5(2.0,3.0)分]、股骨隧道插入点与理想插入点间的距离[(4.7±1.2) mm]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4.2±19.7) min、3.0 (2.0,4.0)次、3.5 (3.0,4.0)分、(6.1±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PTA、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定位股骨隧道在MPFL重建术中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与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定位相比,机器人辅助定位能够减少导针定位次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建立股骨隧道的精准度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中O型臂导航下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 2,B组为(378±70)cGy/cm 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5.73、16.30、6.25,均 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2, P<0.05)。 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联合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OA)伴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接受MOWHTO联合ACL重建治疗膝内翻OA伴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胫骨后倾角(PSA)、髋-膝-踝角(HK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改良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Tegner评分变化。术后6周、3个月和1年随访各指标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为(50.7±8.4)岁,随访时间(21.2±4.8)个月。患者PSA由术前9.2°±1.8°增至术后11.1°±2.4°,HKA由术前168.7°±2.2°增至术后181.5°±2.2°(均 P<0.01)。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VAS评分[(6.8±1.1)分比(1.8±0.4)分]、Lysholm评分[(52.6±7.1)分比(82.0±6.4)分]、IKDC评分[(64.7±6.2)分比(80.3±10.0)分]、WOMAC评分[(51.8±6.3)分比(81.8±6.5)分]、Tegner评分[(1.9±0.6)分比(5.0±1.0)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临床疗效满意。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5.6%),包括血肿、神经感觉异常、肌间静脉血栓、矫正角度丢失。 结论:MOWHTO联合ACL重建是治疗膝内翻OA伴ACL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老年脆性骨盆骨折45例患者的资料。按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26例、Ⅲb型19例。闭合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73.2±9.2)岁(范围62~90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0例;接受闭合复位、经髂前下棘下方指向骶髂关节并穿透骶髂关节置入改良LC-Ⅱ螺钉固定后环,合并前环骨折者前环行INFIX固定。开放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72.8±6.6)岁(范围60~87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4例、Ⅲb型9例;接受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检查,并完善术前准备。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Majeed康复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改良LC-Ⅱ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0.5~3年的随访,骨盆骨折均愈合。闭合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8±1.9)d(范围3~9 d),手术时间为(42.0±12.9)min(范围25~7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1±6.7)ml(范围20~4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7例、良11例、中4例,优良率81.8%;根据Majeed康复标准:优10例、良6例、可6例,总优良率72.7%;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0例、<3分7例、4~6分5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开放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9±3.8)d(范围5~20 d),手术时间为(89.1±29.5)min(范围5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9.2±214.3)ml(范围220~1 00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7.0%;根据Majeed康复标准评价:优12例、良6例、可5例,总优良率78.3%;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4例、<3分6例、4~6分3例。随访期间开放组2例发生后环钢板松动,4例发生前环耻骨支钢板螺钉松动,但无复位丢失。结论: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舒适护理在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模式在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收治的61例70指Ishikawa Ⅱ区完全离断伤患者,应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术后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并记录术后24 h内及术后72 h疼痛程度、夜间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采用复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再植指的并发症及成活情况。 结果:术后24 h内VAS评分[(5.92±1.46)分]高于术后72 h评分[(2.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h内PSQI及SAS结果[分别为(6.42±1.18)分和(30.81±2.03)分]均高于术后72 h评分[分别为(3.33±1.07)分和(44.0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61例70指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均顺利成活。4指发生血管危象,予以对症处理后,1指成活,3指坏死。术后随访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外形饱满。 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Ishikawa Ⅱ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舒适度,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成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一期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一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为(51.5±13.2)岁(范围21~73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复合体止点撕脱骨折等损伤均一期修复,对ACL体部实质性损伤不予一期重建,对移位的ACL止点撕脱骨折仅复位而不单独固定。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屈膝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估疗效。结果:7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23.6±2.2)个月的随访。合并ACL损伤的发生率为23%(18/79),损伤表现以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为主(56%,10/18),且多见于SchatzkerⅣ型骨折(60%,6/10)。术后KT-1000测量显示合并ACL止点撕脱骨折及体部损伤者膝关节前向位移的健侧、患侧差值均无显著变化,与正常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L止点撕脱骨折组、ACL体部损伤组与无ALC损伤组术后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合并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者的屈膝活动度99.7°±8.9°、110.5°±10.3°、120.9°±10.5°、121.5°±10.2°较无ACL损伤者的106.5°±10.1°、119.1°±9.8°、128.3°±10.4°、128.3°±9.3°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时合并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者HSS评分(72.7±5.3)、(80.4±4.6)分较无ACL损伤者的(76.3±4.1)、(83.6±4.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损伤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同期不重建ACL、不单独固定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式切实可行,能够获得良好的术后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