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慢性肾脏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规律随访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MHR中位数分为两组:低水平MHR组(MHR≤0.347 8)和高水平MHR组(MHR>0.347 8)。规律随访3~42个月,肾脏不良预后事件定义为血肌酐翻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至少降为原来的1/2、新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或心血管事件原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法探讨与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寻找可能影响MHR与肾脏不良预后关系的因素。结果:共40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年龄为(49.77±14.82)岁,体重指数为(25.18±4.22)kg/m 2,女性占30.62%(124/405),吸烟者、饮酒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分别占39.51%(160/405)、35.06%(142/405)、73.33%(297/405)和38.27%(155/405)。与低水平MHR组( n=202)相比,高水平MHR组( n=203)CKD晚期人数、男性人数、患高血压人数较多(均 P<0.01),体重指数、白细胞、单核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较高(均 P<0.05),而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GFR较低(均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水平与白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呈正相关(均 P<0.01),与血红蛋白、eGFR呈负相关(均 P<0.01)。中位随访时间为8(4,16)个月,至随访终点,共113例(27.90%)患者发生肾脏不良预后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HR组相比,高水平MHR组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 χ2=8.277,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MHR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628,95% CI 1.050~2.523, P=0.029)。分层分析显示,不合并高血压时,MHR对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更为显著( HR=3.414,95% CI 1.091~10.686,交互作用 P=0.001)。 结论:MHR水平与CKD的严重程度及肾脏不良预后相关,高水平MHR可能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接测热法在特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间接测热法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治疗,探讨该方法对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匹配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13日至7月3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中受伤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测定组,该组患者均应用代谢车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IC)每周1次测定能量需求,据此指导营养干预。同时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公式组,该组患者均使用第三军医大烧伤营养公式(KJ/d=4104×体表面积M 2+105×烧伤面积%)估算能量需求。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6周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营养相关指标。以死亡为终点事件,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测定组和公式组入院时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入院后第1、2、3周白蛋白[(32.79±3.88)、(33.71±5.42)、(35.56±10.09)]g/L均高于公式组[(25.69±5.76)、(25.70±5.29)、(29.26±5.40)]g/L。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组入院后第1、2、4、5、6周视黄醇结合蛋白[(28.71±12.24)、(27.71±13.02)、(34.6±11.24)、(45.09±15.90)、(46.11±10.82)]mg/L,均高于公式组[(11.06±10.99)、(17.08±12.06)、(17.73±14.11)、(21.56±13.26)、(21.60±13.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各周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生存率为80.0%(12/15),公式组为55.6%(10/18)。使用Breslow检验,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结论:使用IC法测定能量需求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提高早期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RBP4联合尿L-FABP在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联合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本院确诊收治的9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无早期肾损伤,46例)及T2DM合并肾损伤组(合并早期肾损伤,44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脂蛋白(a)[Lp(a)]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RBP4、L-FABP与各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BP4、L-FABP对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r、BUN、Cys-C、Lp(a)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均 P<0.05),且T2DM组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均 P<0.05),且T2DM组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均与Scr、BUN、Cys-C、Lp(a)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BP4、尿L-FABP诊断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截断值分别为59.34 ng/mL、6.12 μg·[(g·Cr)] -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53,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优,AUC为0.874。 结论: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显著上升,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肥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32±9)岁。病人均行腹腔镜BPD-DS。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微信方式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并发症,体格相关指标,术前合并症缓解情况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术中和术后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BPD-DS,其中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未见明显出血,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56±28)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4~38 d)。2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2)随访情况:10例病人均获得术后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3例病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频次为3~5次/d;7例病人大便频次为1~2次/d。10例病人中,4例术后胆汁淤积,2例新发胆囊结石,4例未见异常。10例病人术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分别为(139±22)kg、(46±10)kg/m 2、(139±14)cm;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07±19)kg、(35±8)kg/m 2、(118±17)cm;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92±17)kg、(30±6)kg/m 2、(104±12)cm,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0.01,104.42,120.25, P<0.05)。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率分别为58%±36%和8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00, P<0.05)。10例病人中,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分别为5、4、6、8、9、9例,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4、2、5、5、1、1例,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5、3、4、6、7、5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高血压病部分缓解病人分别为8例和4例。5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4±3.1)mmol/L和9.3%±1.6%,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5.6±1.0)mmol/L和5.5%±0.5%,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4.9±0.5)mmol/L和4.8%±0.5%,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55,39.84, P<0.05)。10例病人视黄醇结合蛋白、维生素E、血清铁、血清锌术前检测值均正常;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2、1、1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3、2、4例缺乏;上述营养素缺乏病人均无相应临床症状。10例病人术前维生素A缺乏、低钙血症、叶酸缺乏分别为2、2、0例;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0、0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0、1例缺乏。1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均未发生维生素D、维生素B12及铁蛋白缺乏,均无贫血。 结论:腹腔镜BPD-DS治疗肥胖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遵义市1岁以下维生素A缺乏留守儿童尿液氢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在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遵义地区收集40例确诊VAD<1岁留守儿童为VA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尿液,测定 1H-NMR波谱。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VAD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视黄醇水平[(1.35±0.18) μmol/L]与VAD组[(0.56±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3, P<0.001)。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AD组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酮异戊酸酯、N-乙酰基糖蛋白、二甲基甘氨酸、三甲铵乙内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异戊基丙基甘氨酸、2-羟基异丁酸酯、肌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马尿酸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 结论:V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尿液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差异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态平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及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尿液 1H-NMR代谢组学分析在VAD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OPN、BMP2、RBP4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0例DN患者作为DN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糖、血清OPN、BMP2、RBP4、腰椎骨密度(LBMD)、股骨颈骨密度(FNBMD)及肾功能指标,并按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DN组(7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DN组(49例),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DN患者OPN、BMP2、RBP4与肾功能及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ys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2DM组FPG、HbA 1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DN组的RBP4、LBMD、FNBMD低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2DM组的OPN、BMP2高于对照组,RBP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FPG、HbA 1c、Scr、UAER、CysC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RBP4、LBMD、FNBMD低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N组患者的OPN与Scr、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 P<0.05),BMP2与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 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与LBMD、FNBMD均呈负相关(均 P<0.05),RBP4与LBMD、FNBMD均呈正相关(均 P<0.05)。 结论:OPN、BMP2、RBP4与DN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骨量丢失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病情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大量堆积(脂肪变性)。肝细胞因子指由肝脏分泌的具有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功能为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研究发现,在发生肝脏脂肪变性时,许多肝细胞因子的表达会发生变化,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adrop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胎球蛋白A、视黄醇结合蛋白4、hepassocin、硒蛋白P和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等,它们抑制或者促进NAFLD的形成,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蛋白重组技术在制备视黄醇结合蛋白质控品和候选参考物质中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蛋白重组技术低成本、快速制备高浓度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hRBP4)参考物质,解决临床hRBP4高值参考物质难以获取的需求。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查找hRBP4的互补DNA序列,经大肠埃希菌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然后将DNA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以构建重组hRBP4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至 E. coli BL21感受肽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如温度、转速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诱导质粒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His融合标签纯化,获取纯化后的hRBP4重组蛋白。 结果:DNAMAN软件对比显示编码hRBP4蛋白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成功构建重组hRBP4原核表达质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亲和纯化产物中可清晰可见约相对分子质量26 000电泳条带;临床尿液和血清hRBP4常规检测系统均可检测到纯化的hRBP4蛋白,且稀释倍数与检测浓度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重组hRBP4高水平表达系统,重组hRBP4蛋白纯度大、浓度高、生产周期短,有望在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有证参考物质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RBP4)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于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获取的160例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BP4、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RBP4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分析RBP4表达与E-cadherin及N-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BP4表达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RBP4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癌组织RBP4及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RBP4阳性TNBC患者更易出现低级别组织学分级、分期更高、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Ki67阳性比例>30%( χ2=9.06, 9.78, 9.12, 8.36, 37.97, P=0.003, 0.001, 0.002, 0.004, 0.000);RBP4与N-cadherin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与E-cadherin表达有明显负相关性( r=0.423, -0.338, P=0.000, 0.000);相比RBP4阴性患者,RBP4阳性TN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更短( P=0.048),而RBP4阳性及RBP4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8);肿瘤T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指数>30%、RBP4表达、E-cadherin及N-cadherin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的关键性因素,其中E-cadherin是保护性因素,其余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RBP4在TNBC中高表达,且与其恶性行为有潜在的关联,RBP4高表达患者PFS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AS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cy和RBP4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PAS)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本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S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普罗布考治疗(PAS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cy、RBP4变化情况,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3%(55/63),对照组为68.3%(43/63),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hs-CRP、Hcy、RBP4明显降低( P<0.05),且观察组TNF-α、hs-CRP、Hcy、RBP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AS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cy和RBP4水平,缓解炎症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