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流体力学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图像结果对流体流动、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的学科,可用于研究鼻腔气流的变化,应用于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鼻中隔偏曲是由于鼻中隔整体或局部的结构发生改变所导致,是鼻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会引发鼻塞、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的气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体化计算机流体模型评估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装置对二尖瓣反流超声定量分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技术探索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装置对术后二尖瓣反流血流会聚的影响,探寻TEER术后准确测量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3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TEER术前心脏CT影像和术中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图像并进行多模态融合。使用该数据构建TEER术后包括TEER装置和去除TEER装置后的二尖瓣反流CFD模型。测量二尖瓣反流口中点到TEER装置的距离(D)。测量保留和去除TEER装置时的近端等流速面(PISA)半径(R),并据此计算出相应的EROA1和EROA2。计算EROA矫正因子(CC,CC=EROA2/EROA1)。结果:共获得42组保留和去除TEER装置的轻度及以上二尖瓣残余反流的CFD模型和50组PISA。根据PISA与TEER装置的相对位置,共观察到4种PISA:1型,PISA远离TEER装置(D>R,14个),CC为0.93±0.07; 2型,PISA紧邻TEER装置(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计算流体力学在鼻腔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流体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的交叉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上气道气流动力学的研究中。CFD作为一种新工具,可为鼻腔气流运动提供可视化及量化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分析正常及各种病理状态下的鼻腔气流特性、模拟与指导鼻腔鼻窦手术以及量化评估手术疗效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CFD各变量与鼻腔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CFD在鼻腔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ortic endo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AERD)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患者,利用AERD进行治疗,收集术前术后CTA影像资料,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流体力学进行分析,评估术后远端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术后30天内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无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死亡。术后短期结果显示,应用AERD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是安全的。AERD治疗明显增加夹层段真腔体积,增幅达到88.44%,同时AERD治疗明显减少夹层段假腔体积,减幅达到61.04%,效果显著。AERD治疗除对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最长径和肠系膜上动脉上缘主动脉真腔最长径无明显影响外,相比于主动脉真腔最长径的变化,主动脉真腔最短径的变化更为显著,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32.29%,主动脉短径最窄处真腔最短径增幅204.15%,肠系膜上动脉上缘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80.76%,肾动脉下缘主动脉真腔最短径增幅115.26%,左髂动脉开口处真腔最短径增幅152.01%,右髂动脉开口处真腔最短径增幅144.21%,AERD显著促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主动脉良性重塑。结论:AERD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残余夹层治疗中安全有效,术后早期就能促进真腔扩张、假腔缩减,促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远端良性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血流动力学颈内动脉不同侧别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对背侧和非背侧颈内动脉瘤(ICAAs)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确诊为动脉瘤并且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32~83 (56±11)岁。根据头颅CT平扫或DSA或外科手术的出血表现分为破裂组( n=54)例和未破裂组( n=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对2组患者CTA影像进行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壁切应力、壁切应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破裂/未破裂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对背侧和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小[(54.2±11.4)岁比(58.3±9.9)岁, P=0.033],女性居多(74.1%比52.6%, P<0.05),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较高(46.3%比22.8%, P=0.009),且破裂动脉瘤多分布于颈内动脉弓背侧处(57.4%比36.8%, P<0.05),血流模式复杂、集中,血流冲击区域小且不稳定(68.5%比33.3%、55.6%比10.5%、72.2%比26.3%及79.6%比36.8%,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动脉弓背侧、血流模式(集中的、不稳定的)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3.551 (1.080~11.679)、3.900 (1.172~12.976)、4.966 (1.504~16.401)、51.893 (7.913~340.296)及50.015 (8.423~296.985),均 P<0.05]。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组的血流模式更集中、不稳定及冲击区域小(均 P<0.05),而背侧处动脉瘤破裂组血流更复杂、集中、不稳定和血流冲击区域更小(均 P<0.05)。 结论:性别、高血压病史、背侧部位、血流集中程度和血流稳定程度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位于背侧的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字化人体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建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建立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来模拟咽鼓管开放后整个中耳-咽鼓管系统的形变和压力变化过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用Amira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Geomagic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等处理,形成包括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分析。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结构力学计算,Xflow流体力学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咽鼓管开放时的组织变形和中耳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在中耳-咽鼓管模型内设置包括鼓室、乳突、鼓峡、外耳道在内的多个压力监测点,记录并比较各监测点的压力变化。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和及中耳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气后模型的动态变化可依据压力分5个阶段。此外,模型中鼓室、鼓峡监测点的压力变化基本同步;乳突气房的压力变化较鼓室、鼓峡延迟,验证了乳突的压力缓冲作用。并通过提取的外耳道压力曲线在数值、趋势上与咽鼓管测压检查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可模拟咽鼓管开放后的组织变形及中耳压力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中耳通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基于新型计算机流体力学算法的血流储备分数在诊断缺血特异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易损斑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是由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而斑块破裂继发于斑块进展,因此早期识别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斑块破裂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A(CCTA)对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易损斑块的CT影像特征、流体力学特征、血管周围脂肪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脉导管对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关闭或保留动脉导管对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前规划和术后血流动力学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患者个体化肺动脉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三维血管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模型进行虚拟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保留或关闭动脉导管。利用计算血流动力学方法分析比较术前及虚拟术后的血流参数差异。结果:保留动脉导管竞争性减少通过分流管的血流量,但肺血流量增加。通过分流管的血流与通过动脉导管的血流相互冲击,在肺动脉形成复杂湍流,具有低壁面切应力与高振荡剪切指数,可导致较高的流动能量损失。结论:行改良Blalock-Taussig术时保留动脉导管将导致肺血流过多、体循环灌注不足、增加心脏负荷及心力衰竭风险,并不能降低潜在的血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鼻腔结构的空气动力学及颗粒沉降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鼻腔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气流及可吸入颗粒进入鼻腔后伴随着鼻腔内解剖结构的改变会出现不同的气流场、速度场、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颗粒沉降规律。鼻腔内物理场的改变直接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因此鼻腔内空气动力学及颗粒沉降规律一直是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建模及数值模拟"可视化"出鼻腔空气动力学特征及颗粒沉降情况。本文回顾近年来正常及异常鼻腔结构空气动力学特征、鼻腔颗粒沉降规律的研究进展,旨在对于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鼻腔流体力学、临床鼻腔疾病研究做铺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