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Sch)引起TD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伪刺激的rTMS治疗,B组和C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的rTMS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3、5、7、11、19、29周时的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2、5、11、19、29周时的神经心理状态可重复测试量表(RBANS)和中文版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5、17周时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29周,三组AIM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B组AIM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均 P<0.05);治疗后2~29周,B组各时间点的RBAN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均 P<0.05);治疗后5、17周,B组BDNF、SOD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均 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频rTMS治疗Sch引起的T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调节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和氧自由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改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确定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AH)后生活质量改善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接受SAH手术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的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QOLIE-31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78.6%(33/42)达到生活质量改善的MCID标准。根据QOLIE-31总分,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和无明显改善的患者,两组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 OR=0.081, 95% CI 0.009~0.728, P=0.02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OR=0.107, 95% CI 0.019~0.615, P=0.01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OR=0.143, 95% CI 0.025~0.806, P=0.025)及术后癫痫完全控制( OR=13.000, 95% CI 2.194~77.037,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最终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无抑郁诊断(校正 OR=10.528,95% CI 1.195~92.783, P=0.034)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校正 OR=9.669,95% CI 1.103~84.734, P=0.040)。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和77.8%,模型总准确率为90.5%。 结论:术前无抑郁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是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在术前应注意心理障碍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 n=39)和试验组( n=38),对照组进行肿瘤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心身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C)、中文版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疲乏得分均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智能化方案初步证明对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心理情绪问题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听力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老年人听力水平与总体认知和各分认知域功能的关联.方法 2020至2021年从记忆障碍门诊和社区招募≥50岁的受试者进行听力测试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受试者听力水平;采用华山版成套神经心理测验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心理测试的粗分经标准转化为各认知领域z分.单因素和多因素(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ApoEe4等位基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分析纯音听阈均值(PTA)和各认知域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279例受试者中,认知正常者82例(29.4%),轻度认知损害者124例(44.4%),痴呆者73例(26.2%).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正常听力60例(21.5%),听力轻度下降139例(49.8%),听力中重度下降80例(28.7%).经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ApoEe4后发现,PTA和总体认知功能(β=-0.021,P<0.001)、执行功能(β=-0.019,P=0.013)、视空间功能(β=-0.018,P=0.039)、语言(β=-0.018,P=0.033)和注意力(β=-0.020,P=0.003)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记忆(β=-0.010,P=0.301)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听力下降与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语言和注意功能受损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嘉兴老年病医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价自理能力;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D患者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AS-Cog评分(52.46±4.36)分和MMSE评分(25.0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21±5.45)分和(21.72±2.97)分( t=8.38、5.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79.45±4.25)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3.41)分( t=9.88,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EHAVE-AD评分(7.87±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3.24±2.47)分( t=11.63,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13.15±3.08)分和HAMD评分(12.08±4.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2.79)分和(17.32±3.27)分( t=7.73、6.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QOL-AD评分(32.56±2.48)分,高于对照组的(29.07±3.14)分( t=5.52, P < 0.05)。 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AD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非稳态负荷与抑郁关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抑郁发病率的不断攀升,造成了严重的全球疾病负担。非稳态负荷是一项包括多个生理系统失调的综合性指标,在大脑发育关键阶段,非稳态负荷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总结了青少年非稳态负荷的评价方法和流行状况,综述了非稳态负荷与青少年抑郁的关联,并揭示了潜在的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综合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探讨对患者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划分成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6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提供Snyder希望理论基础上的综合干预,对比两组的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综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很好改善心理状态,推动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n=56)、B组( n=56),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整合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评分、脑电θ/β比值、P30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B组NE、DA分别为(340.83±43.22)ng/L、(1.12±0.25)ng/L,均低于A组的(416.15±48.37)ng/L、(1.30±0.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9、3.38,均 P < 0.05);B组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评分分别为(82.52±14.15)分、(96.34±13.95)分,均高于A组的(75.20±13.83)分、(90.62±1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7、-2.08,均 P < 0.05);B组脑电θ/β比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 P < 0.05);B组P300 Cz区、Fz区潜伏期分别为(346.21±40.52)ms、(344.65±39.52)ms,均短于A组的(376.16±43.04)ms、(369.35±42.16)ms,波幅分别为(7.73±1.80)μV、(7.22±1.73)μV,均大于A组的(5.90±1.15)μV、(5.76±1.12)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9、3.20、-6.41、-5.30,均 P < 0.05)。B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高于A组的82.1%(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 P < 0.05)。 结论: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可降低患儿的NE、DA水平,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电θ/β比值、P3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GSES评分较高;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宫颈裂伤的总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消除初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理理论能力对首次住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特征,分析NSSI行为和心理理论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便早期识别有NSSI行为风险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干预。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首次入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54例,通过DSM-5将其分为伴NSSI组( n=31)和不伴NSSI组( n=23)。所有入组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焦虑、抑郁症状;采用暗示任务(hinting task)、Yoni心理理论任务、眼区测验(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评估心理理论受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心理理论能力对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影响。 结果:伴NSSI组患者在HAMA-14[(21.48±4.92)分,(16.35±5.61)分]、HAMD-17[(25.61±4.08)分,(21.43±4.64)分]分值均高于不伴NS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7,3.51,均 P<0.05)。伴NSSI组患者在暗示任务[(16.10±2.84)分,(18.17±1.15)分]、RMET任务[(21.61±2.58)分,(23.61±3.07)分]、Yoni二阶认知测试[(18.90±3.70)分,(20.96±2.72)分]、Yoni二阶情感测试[(28.84±3.93)分,(31.04±3.04)分]分值低于不伴NSSI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8,-2.59,-2.27,-2.24,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理论能力情感成分(解码成分)( β=-0.306, OR=0.736,95% CI = 0.552~0.982, P=0.037)、认知成分(推理成分)( β=-0.485, OR= 0.616,95% CI =0.396~0.957, P=0.031)均与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NSSI行为有关。 结论:心理理论能力情感成分(解码成分)和认知成分(推理成分)受损程度增加可能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