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本体感觉训练提高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研究。方法:收集在苏州瑞盛康复医院就诊的术后2个月3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入选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可以独立站立及步行,除外严重神经肌肉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足部残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16)。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再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每周治疗5~7 d,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10 m步行时间评定,平衡检测仪上进行重心轨迹长度评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的10 m步行时间、重心轨迹长度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t=-3.561,P=0.008;t=2.85,P=0.001)。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加快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2例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平衡组及观察组各24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基础上加用rTMS.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系统参数[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评价平衡功能;采用Tinetti量表及数字化跑台参数(步长、步频、步长变异系数)评价步态功能;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UPDRSⅢ)评价总体日常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组内BBS评分,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Tinetti评分、步长、步长变异系数以及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衡组各项指标评分较常规组均有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优于平衡组及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步频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方案较之单一的训练模式对改善PD患者的平衡及步态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关节及韧带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关节及韧带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于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26例,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均已接受韧带重建手术,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干预.比较两组韧带功能指标、膝关节活动度、时空参数、简版恐动症评估量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评分、Lysholm膝功能评分、耗时及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jectory error,ATE)、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韧带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对称性测定值、屈膝峰力矩比、伸膝峰力矩比均升高,观察组韧带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外旋活动度均升高,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步速、患侧步长均升高,观察组步速、患侧步长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触地时长、患侧摆动相对比均降低,观察组患侧触地时长、患侧摆动相对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ATE及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功能评分、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Lysholm膝功能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ATE、TSK-11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TE、TSK-11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可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韧带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步速,增大步幅,降低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眼动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特征,为其行为矫正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0名ASD男童及52名年龄匹配的正常男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GDS)进行调查。利用Tobii Pro X3-120眼动仪记录捕捉眼动轨迹特征,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常发育组和ASD组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眼动特征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并把有差异的眼动特征数据和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ASD组CARS总分为(34.13±4.59)分、ADOS总分为(14.44±2.59)分和ADI-R总分为(39.91±12.11)分。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ASD儿童探索物体总数[(9.28±2.72)个]显著低于正常儿童[(12.67±2.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10, P<0.0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时长[(0.67±0.37)ms]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4±0.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3, P=0.02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次数[(2.80±1.00)次]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48±0.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0, P=0.02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探索物体的个数与ADOS总分( r=-0.480, P<0.01)、CARS总分( r=-0.487, P<0.01)、ADOS评分中沟通交流分项( r=-0.290, P=0.041)、ADOS评分中社会交往能力分项( r=-0.491, P<0.01)、ADOS评分中游戏能力分项( r=-0.397, P=0.004)和ADI-R评分中的沟通交流分项( r=-0.331, P=0.025)均呈负相关。 结论: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表现为探索物体更少,更固着,细节搜索更多,并且ASD儿童的症状越重,其探索物体的数目越少,局限性兴趣越固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悬吊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则进行悬吊训练模式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Prokin平衡仪对2组患者的站立位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睁眼、闭眼平衡测试时的运动轨迹长度及运动椭圆面积;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记录平衡测试时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的平均肌电(AEMG)值。结果:①平衡功能变化:治疗后,睁眼闭眼平衡测试,2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少于组内治疗前( P<0.01);实验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26.40±88.59)mm、闭眼(312.07±118.4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198.83±84.99)mm 2、闭眼(303.50±123.86)mm 2]均少于对照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91.23±117.71)mm、闭眼(405.27±181.0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250.47±109.23)mm 2、闭眼(379.03±144.91)mm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表面肌电图变化:治疗后,睁眼和闭眼平衡测试时,2组患者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AEMG值均大于组内治疗前( P<0.01);闭眼平衡测试时,实验组患侧多裂肌的AEMG值[(58.48±10.40)μV]显著大于对照组[(52.39±10.63)μ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其效果优于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和线性判别模型分析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浪型、小偏执型、银叉型、回归型、大偏执型和稽留型运动模式。对运动轨迹量化并提取特征参数,通过LDA法建立判别方程式,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效果。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存在4种不同的运动模式,不稳定型占(35.00±21.49)%。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运动轨迹并未表现出越来越稳定的趋势,不同模式的出现极不规则。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4%和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9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分次内运动模式多样且随机,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LDA法可以有效地对分次内运动模式进行判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判别方程和中心坐标实现对未知样本的自动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年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50例,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测试2组受试者步行前、步行10 min后及步行15 min后步态相关参数变化,步态检测指标包括各时间段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COPD-X)及前后(COPD-Y)方向的平均偏移。结果:与组内步行前比较,老年组步行10 min及15 min后的COPD、COPD-X、COPD-Y均增大( P<0.05),青年组仅步行15 min后COPD[(37.73±2.16)cm]、COPD-X[(1.95±0.22)cm]、COPD-Y[(2.11±0.27)cm]增大( P<0.05)。老年组各时间点的COPD、COPD-X及COPD-Y均较青年组大( P<0.05)。 结论:老年人步行后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增大;青年人步行初始阶段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变化不大,但延长步行时间后,相关参数值增大,且步态稳定性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家庭康复训练等),训练时间1次/日,每次30 min,每周5 d,持续干预3个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站立平衡训练、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能力训练等;干预组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采用Biomaste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图片匹配、足球、滑雪等虚拟情景模式,训练患儿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能力;2组患儿的平衡功能训练时间均为1次/日,每次20 min,每周5 d,持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采用平衡功能仪(评定内容包括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①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的坐位平衡轨迹长[(70.78±15.99)mm和(60.89±11.04)mm]、外周面积[(5.18±1.78)mm 2和(3.54±1.34)mm 2]、单位面积轨迹长[(15.04±5.09)mm和(19.17±7.10)mm] 均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的站立平衡轨迹长[(63.62±13.94)mm和(55.56±10.61)mm]、外周面积[(5.67±1.54)mm 2和(4.04±0.98)mm 2]、单位面积轨迹长[(11.92±3.63)mm和(14.34±3.57)mm]亦均明显改善( P<0.05),且干预组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②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BBS评分[(26.21±5.02)分和(31.95±5.00)分]和MBI评分[(41.79±0.94)分和(45.33±5.23)分]亦均较组内干预前明显改善( 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ET训练(包括双桥式训练、骨盆上抬训练及单腿悬挂训练等)。于术后3 d时、训练2个月后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指标包括步频、跨步长、步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重心轨迹长、重心轨迹包绕面积及重心移动偏差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步频[(1.01±0.23)步/秒]、跨步长[(0.60±0.19)m]、步速[(0.38±0.13)m/s]、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占比(65.63%)及重心轨迹长、包绕面积、重心移动X轴和Y轴偏差的Romberg率[分别为(1.40±0.18)、(1.45±0.22)、(1.00±0.10)及(0.98±0.22)]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辅以SET训练,能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肌肉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对11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为期6周成小组的神经肌肉训练,并对患者进行纵向随访。于基线、6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访视,随访时通过膝关节瞄准测试记录膝关节光点移动轨迹,结合多尺度熵法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指数(IKJS);同时采集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评分(WOMAC)、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VAS)、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等。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随访点的结果变化。应用Pearson偏相关性检测,比较每次随访时IKJS与膝关节影像学分级、疼痛、WOMAC评分、躯体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65±8)岁;男21例,女75例]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6周随访时,IKJS较基线增加0.369(95% CI:0.241~0.496, P<0.01),3个月随访时IKJS较6周有所下降,但较基线仍增加0.178(95% CI:0.042~0.314, P=0.008)。IKJS与影像学分级、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躯体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r=-0.131、-0.059、-0.231、0.124,均 P>0.05)。6周和3个月随访时,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EQ-5D-VAS生活质量评分、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 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但效果随时间有下降趋势;同时神经肌肉训练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