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单纯关节腔注射利多卡因、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伸膝力矩、膝内收力矩、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WOMAC各维度及总分、MMP-1、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GQOLI-74评分的各维度及总分、伸膝力矩、膝内收力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MMP-1、MMP-3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ENPF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tromere protein F,CENP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小干扰RNA转染敲低ACC细胞中的CENPF.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测定评估敲低CENPF对A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改变CENPF表达后ACC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通过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测定评估敲低CENPF联合PI3K抑制剂BKM-120对A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敲低ACC-M中CENPF表达后,CCK-8实验证明其增殖能力减弱;划痕实验表明其迁移能力减弱,Transwell实验表明其侵袭能力减弱,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在下调CENPF的ACC-M中加入PI3K抑制剂,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此外,加入PI3K抑制剂后,CENPF下调的ACC-M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较单纯下调CENPF的ACC-M进一步减弱.结论:CENP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CC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乏力是一种常见健康问题,长期乏力将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本共识以乏力的诊治与管理为导向,阐述了乏力的定义、流行概况、病因与发病机制,针对其诊断进行了全面综述,包括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评估、诊断思维导图,针对其治疗从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展开了详细阐述,并针对管理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包括管理、随访、转诊、三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指导全科医生对乏力患者进行长程管理,提升其生命质量,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豹纹状眼底与眼部和全身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人工智能下的识别与量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豹纹状眼底在近视和老年人群中常见,是一种容易被观察和评估的眼底改变.纵向随访观察到豹纹状眼底改变可以保持长期稳定,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而导致更严重的眼底病变和视觉质量下降.豹纹状眼底的临床重要性不仅是其作为近视性黄斑病变(MMD)发展的早期体征及预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辅助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认知功能障碍、唐氏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及机制研究.目前,人工智能(AI)在豹纹状眼底的识别、分级和量化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故文章讨论了豹纹状眼底改变相关的眼部与全身疾病及其潜在机制,以及AI对豹纹状眼底的识别和量化进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率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类影响全脑的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和疾病负担均较高.目前,CSVD的病因和治疗尚缺乏明确的定论.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用于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平衡状态,并与血压控制、炎症反应及物质代谢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既往有研究发现,HRV的降低可能与CSVD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结论并不一致.该综述旨在总结心率变异性与CSVD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以期为CS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诊断的112例T2DM患者,根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52例)与波动性高血糖组(60例),评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结果 波动性高血糖组较持续性高血糖组2 h血糖、2 h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升高(P<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踝肱指数(ABI)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30.0%(18 例)vs.13.5%(7 例),x2=4.394,P=0.036]和脑梗死发生率[26.7%(16 例)vs.11.5%(6 例),x2=4.039,P=0.044]增高,糖尿病肾病[10.0%(6 例)vs.25.0%(13 例),x2=4.450,P=0.035]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8.3%(5例)vs.23.1%(12例),x2=4.703,P=0.030]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2 h血糖、2 h胰岛素、MAGE>3.9 mmol/L、肱动脉EDD(P<0.05);微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AGE≤3.9 mmol/L、hs-CRP(P<0.05).结论 波动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明显,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而持续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显著,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适用于大鼠气道高压脉冲电场消融的导管电极研制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压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技术目前仅在小样本的临床病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其具体治疗机制尚未阐明.为了加速其临床应用进程,迫切需要通过大量动物实验来探究相关分子机制.大鼠相较于其他实验动物,更易于构建COPD模型,并且拥有相对完备的组织和分子学实验试剂是进行探究脉冲电场消融COPD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因此,开发适用于SD大鼠呼吸道的消融导管电极尤为重要.该研究首先观察了大鼠的气道解剖结构,并对导管的材质、硬度、直径、电极环尺寸、正负极间距、导管的绝缘处理、导丝与电极环的焊接技术,以及导管通气孔等关键设备参数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种带有通气功能的PVC消融电极导管.接下来,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该电极可施加的场强,并在正常大鼠中进行了验证,以评估电极的电学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高压脉冲电场治疗COPD的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常伴有慢性缺氧,进而导致全身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引起血管反应性损伤.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结构,具有丰富血流灌注,极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微结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这种微结构变化的理想工具,能无创、非侵入性地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目前尚缺乏关于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总结,文章详细回顾了当前有关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视网膜和脉络膜在结构与血流方面的变化,旨在概括COPD对眼底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这些形态学变化的潜在机制,并为COPD患者的眼底病变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复荣通脉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latelet activator combined-1,PAC-1)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荣通脉胶囊有利于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血小板活化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红外光免疫治疗(NIR-PIT)利用光敏剂耦合单克隆抗体的共轭物与相关性抗原结合,当近红外光照射到肿瘤区域时,共轭物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发生结构变化通过物理应激方式介导肿瘤细胞或肿瘤相关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这种治疗方式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局部破坏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鉴于NIR-PIT疗法的高疗效、低毒性的特点,NIR-PIT在多种肿瘤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疗法。目前,多项Ⅰ/Ⅱ期关于NIR-PIT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IT的疗效令人鼓舞,毒性反应可接受。已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评估该治疗模式疗效。本综述文章对NIR-PIT抗肿瘤作用机制、可选的治疗靶点、在各肿瘤的研究进展、NIR的选择与递送,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