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酶时间自动检测失败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失败原因,并结合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21 359份TT检测血液样本中检测失败的样本233份,其中男132例,女101例,年龄73(66,79)岁。根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显示凝固曲线及检测失败错误代码,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样本性状、用药情况等原因进行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21年7至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96份TT检测失败的脂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男56例,女40例,年龄72(65,79)岁;分别采用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磁珠法、高速离心后再检测3种方法获得TT结果,比较3种方法检测TT结果的差异。结果:233份TT检测失败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1%(233/21 359);其中脂血样本占41.2%(96/233),肝素干扰样本占23.2%(54/233),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样本占22.3%(52/233),样本存在微小凝块或血浆量不足现象占13.3%(31/233)。仪器所示凝固曲线报警信息分类:基线期吸光度变化值增大(SD>2 mAbs)样本占32.6%(76/233),二阶导数无峰值样本占30.5%(71/233),反应过程吸光度变化值(基线期与平台期吸光度差值)<35 mAbs样本占25.8%(60/233),起始点过低及无法找到起始点样本占8.6%(20/233),无凝固曲线样本占2.6%(6/233)。233份样本中,依据反应原理及标准凝固曲线图形可以进行人工判读样本占55.8%(130/233)。96份因脂血导致凝固法检测失败的样本中,78份样本量充足,可进行磁珠法检测。高速离心后再测法、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与磁珠法检测TT结果分别为14.10(14.80,13.38)、14.30(14.99,13.60)、15.65(17.25,14.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78份脂血样本磁珠法检测结果与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 r=0.99, P=0.001)。 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TT失败的样本可通过凝固曲线与报警信息分析失败原因;对于脂血样本可通过人工判读、高速离心后再测或磁珠法获得TT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模式在提升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在提升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5日至2018年1月7日实施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模式后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6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实施常规脉搏报警管理期间在该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53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脉搏报警次数并记录报警来源,比较两组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中患儿哭闹、心电监护仪导连线松动或脱落是引起脉搏误报警的主要原因;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可降低NICU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有利于降低病室噪音,创造适宜的NICU环境,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使新生儿和工作人员处于更舒适的状态,新生儿恢复得更快,有效缓解了患儿和医务人员紧张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患儿哭闹,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感,降低了患儿因哭闹造成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有效率,有效提升了NICU新生儿安全管理。结论:多部门联合脉搏报警管理在NICU中应用较好,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降低新生儿脉搏误报警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应力环"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应力环"固定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减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生命体征误报警情况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应用心电监护仪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及观察,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联线盘成"应力环"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固定,比较2组患者在行心电监护期间的生命体征心率/律和呼吸误报警现象的差异,比较护士工作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及护士满意度的变化。结果:2组在心率/律和呼吸的误报警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5.835、109.368, P<0.01),试验组患者监护后焦虑量表得分及满意度得分分别为(22.340 ± 4.016)、(85.702 ± 4.65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340 ± 7.667)、(81.301 ± 4.7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216, P<0.05)。 结论:在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期间将导联线盘成"应力环"可以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中心率/律、呼吸误报警的现象,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huttiense鉴定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草螺菌属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罕见病原微生物关注和认知。方法:采集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经透析导管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并对分离到单个菌落,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DNA并测序;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血培养瓶孵育20 h后阳性报警,涂片见革兰阴性杆菌。血琼脂上孵育16 h,见乳白色、凸起和无溶血菌落。VITEK2 Compact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N335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发现该菌对氨曲南和多黏菌素耐药,其余抗生素均敏感。VITEK MS质谱仪临床数据库无法鉴定出种属,VITEK MS科研数据库鉴定为 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该菌16S rDNA与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一致性均>99%。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发现本例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 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subsp putei IAM 15032同源性为100%,证实本例分离株为 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结论:环境微生物演变成人类病原菌种类不断增多,草螺菌属因其生化特性与其他菌种相似,极易被误鉴定,需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Visual TFT的六氟化硫(SF 6)气体测量系统。 方法: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Visual TFT显示器、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电路。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显示、SF 6监控系统和报警程序。通过keil代码控制Visual TFT虚拟串口屏显示气体流量、浓度及波形等其他参数,并计算误差(? E),通过波形图提取气体流量、浓度数据,得到功能残气量(FRC)数据变化曲线。 结果:设计了一款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SF 6浓度? E算术平均值为8.906%,小于满量程的10%,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结论: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SF 6气体的浓度,有助于控制SF 6气体的释出,降低惰性气体排放对受试人体的影响。同时,该系统具有直观的显示界面和报警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方便快捷的诊治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PBRTQC)的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EWMA)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的正态修正、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和实时运行。以2023年5月1日至8月31日所有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患者的结果作为验证数据集,统计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EWMA估计值以及4个月的累积变异系数( CV),将累积 CV与精密度质量目标(取1/3TE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 CV进行比较,采用Westgard 2-2s、1-3s规则进行警报设定,通过现场质量记录和仪器信息验证来监控EWMA实时控制图在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检测中的预警情况,并分析预警原因。所有数据采用DxLab Mind软件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对检测结果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 结果: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均呈正偏态分布,通过Box-Cox方法对数据进行修正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PBRTQC数据呈正态分布,其4个月内EWMA的累积 CV分别为6.26%和2.86%,均小于该项目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但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TgAb)的数据经修正后仍呈正偏态分布,EWMA累积 CV分别为13.16%、15.31%和16.77%,分别大于TSH、TPOAb和TgAb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10%和10%。通过EWMA实时控制图可发现不同情况的失控报警,包括由于样本来源集中导致的FT4假报警以及试剂性能变化引起TSH结果偏移出现的失控报警。此外,EWMA实时控制图也能够发现不同仪器之间FT3结果的差异。 结论:基于PBRTQC专业智能软件工具建立的患者数据EWMA程序可实时、连续监控检测系统的患者数据,动态识别和监测分析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并进行智能预警。可作为甲状腺功能项目,特别是FT3、FT4日常质控品质量控制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与性能验证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具有连续监控、低成本、无基质效应、分析前和中误差敏感、体现患者风险等优势,与传统室内质量控制联合应用,可及时有效地检测出系统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PBRTQC算法、参数选择和程序建立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尚缺乏PBRTQC程序建立的方法原则以及优化性能参数设置的共识和标准指南。该共识从PBRTQC项目选择、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参数优化与验证、以及报警处理全流程的应用给出指导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减少患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质性研究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的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rt-CGM的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个性化、一对一深入访谈收集资料,以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总结访谈资料,提炼并对主题进行解释。结果:在本次访谈中,共获得5个主题,其中,动态血糖监测前有2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对rt-CGM的认可度高、期望了解血糖波动情况是患者接受rt-CGM的主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后有3个主题,分别为rt-CGM异常血糖报警会给患者带来消极情绪、患者对使用rt-CGM时仍需每天测4次指尖血血糖的校准方法存在分歧、患者质疑rt-CGM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rt-CGM,但仍存在较多误解。医护人员应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正确认知、加强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圳14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特点与实验室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布病)病例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布病的临床及实验室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检测确诊的布病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范围)为42(23 ~ 62)岁。患者的首诊时间集中在4 - 9月,占78.6%(11/14)。有明确生牛羊猪肉、羊胎盘接触史占78.6%(11/14)。发热和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分别占100.0%(14/14),42.9%(6/14)。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占3/7。实验室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均不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者9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血沉升高者8例,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中位数(范围)为69(48 ~ 110)h。14例患者中,7例预后良好,4例因并发症多次住院治疗,2例预后不明,1例确诊前已死亡。结论: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需血培养确诊。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避免误诊及漏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掌握布鲁菌的微生物学特征,提高鉴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视频目标检测的中药饮片调剂预警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构建基于视频目标检测的中药饮片调剂预警系统,降低中药饮片调剂混淆事件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药饮片调剂预警系统开发方案,分为视频采集、目标检测、文字识别和预警四个模块.预警系统可以驱动监控视频实时检测药剂师中药饮片调剂内容,与处方实时比对,对漏配、错配和多配等错误调剂信息进行语音和图文信息预警.本文以小柴胡汤加减方为基础,采购3 个批次中药饮片样本,采集并标注 1 524 张饮片图像,制作中药饮片数据集,基于Faster R-CNN算法训练目标检测模型并进行系统构建.结果 经测试Faster R-CNN 模型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了 95.10%,利用训练好的目标检测模型结合文字识别和预警算法构建预警系统,对中药饮片调剂过程进行识别,系统能对调剂错误行为进行准确自动报警.结论 该系统可实时、主动进行中药饮片调剂检测和预警,为中药饮片调剂智能化提供新思路,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科技水平,促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