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故事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数字故事联合问题式教学(PBL)模式在创伤骨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7年和2018年创伤骨科病区新入职的18名护士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培训方式进行新护士培训,同时以该院2019年和2020年创伤骨科病区新入职的20名护士为试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故事和PBL模式进行培训,考核并对比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岗位胜任力,统计两组护士工作3个月内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投诉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护士培训1个月后、2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力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护士工作3个月内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投诉的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数字故事联合PBL模式对创伤骨科新护士进行培训,可有效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减少护士工作中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投诉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体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体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年度体检质控工作重点,设定9项体检质控关键指标及评价标准。选取2018年一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对照组,以同年四季度的体检质控结果作为观察组,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比两组结果,探讨2种管理方法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检质控检查评分显著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体检质控关键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工作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体检重大异常结果符合率有所提高(分别为:95.0%和87.5%;97.5%和92.5%;55.6%和5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检科室结果差错率、体检质控文件完成率、受检者满意度、体检重大异常结果随访成功率、体检报告合格率显著改善(分别为:1.2%和2.2%;100.0%和85.0%;98.7%和96.8%;68.6%和62.6%;96.2%和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机构体检质量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可有效提高体检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院前急救用"猫头鹰"急救箱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院前急救工作可以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急救箱在院前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临床使用的急救箱容易导致针剂破碎,且不方便在夜间使用。为此,我们设计了"猫头鹰"急救箱,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727656.7)。该急救箱包括针剂收纳盖和药剂收纳箱。针剂收纳盖上设有若干针剂收纳板,用于卡接型号大小不同的针剂、查体笔、采血试管等,可有效防止针剂药品被挤压、脱落破碎;针剂收纳盖一侧有支撑杆,可提高用药效率,方便急救人员双手取药;药剂收纳箱内设有若干隔断,可以根据放置物品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调节;底板上设有若干对称的弹性卡扣,用于卡接瓶装药剂,便于急救人员单手取药;针剂收纳盖边缘处设有照明灯,同时药剂收纳箱箱体内壁上还设有若干荧光条,方便医护人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更加精准地取放抢救物品和药品,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和差错。"猫头鹰"急救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有效防止针剂破碎,方便操作,同时便于在夜间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用于PIVAS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工作培训效果。方法:在PIVAS工作培训中,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培训,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实施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的培训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培训下的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业务考核评分及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调剂差错发生率比较:实施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后(0.008%)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培训(0.012%)(χ 2=8.18, P < 0.05)。业务考核评分:实施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后[(92.31±2.73)分、(93.48±3.20)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培训[(83.77±1.57)分、(85.28±1.63)分]( t=17.15、14.44,均 P < 0.001)。实施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96.79%)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培训(87.14%)(χ 2=17.61, P < 0.001)。 结论:在PIVAS应用以团队为支撑的工作区域培训责任制培训模式,能够减少调剂差错,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增加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及完善路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过错的认定是医疗侵权责任成立的核心要件。常见的医疗过错包含医疗伦理过错、医疗技术过错、病历书写/保管过错与组织协调过错,有类型化探讨之必要。实践中医疗过错认定规则的司法适用出现了偏差,主要体现为:医疗水平认定标准模糊、诊疗规范适用绝对化、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存在争议及司法过度依赖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等。完善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应遵循如下路径:明确医疗水平判断的“理性医生”标准;限缩法律上诊疗规范的范畴,排除其绝对适用效力;规范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认可紧急医疗措施的免责性,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审慎对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明确其只能作为案情判断的辅助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发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心内科2019至2020年1月至3月住院期间需发放并服用口服药纳入标准的患者240例,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工作方式进行收药及口服药物发放;观察组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PDA扫描方式进行收药及口服药物发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放口服药物发生错误事件情况以及护士发放口服药工作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因落实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发生错误事件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比较口服药工作实践中,较对照组护士,观察组护士工作时间更优,数据结果相比差异( P<0.05)。 结论:应用PDA扫描工作方式进行住院患者口服药药物发放,同时将工作流程简化,能使错误差错发生率降低,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取得较好的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及危机管理措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投诉管理及危机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门诊护理管理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投诉率、差错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门诊投诉率及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儿科及产科门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作用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与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护理人员各20名,对照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则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层级护理管理后,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分别为95%和77.5%, 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8±7.12与85.32±5.64,96.72±8.05与87.13±5.42,97.51±8.37与90.53±6.31,91.42±6.07与83.15±5.29,均 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71±11.54与80.51±10.26,95.42±10.71与82.73±9.51, P=0.001,0.00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与20.0%, P=0.001)。 结论: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开展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其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与支持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6月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1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测评量表(Second Victim Experience and SupportTool,SVEST)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将经历过不良事件、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隐患事件的问卷221份(47.8%)纳入研究分析。结果: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总分为(80.63±10.2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科室、每周工作时间、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的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科室、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对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具有预测作用,共解释总变异的50.7%。 结论: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的负面影响较严重,可获得的支持较少,医院管理者应重视第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员工支持项目为其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医疗事件对儿科护士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0家儿科医疗机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了解国内10家儿科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现状。方法:采用"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量表优化版(161项)"(简称"量表"),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药学专业委员会的10家儿科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用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量表"包括10个关键要素、20个核心指标和161项测评项目。汇总参评机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对各关键要素、核心指标和测评项目的百分得分、实施比例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家参评医疗机构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量表"的填写。汇总结果显示,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总体百分得分为74.72%;百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关键要素分别为要素Ⅲ(用药医嘱和其他药品信息的沟通,83.89%)和要素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67.84%),完全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Ⅲ(66.67%)和要素Ⅸ(患者教育,40.00%),部分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Ⅸ(46.25%)和要素Ⅲ(26.67%),未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Ⅹ(18.38%)和要素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6.25%)。20项核心指标中,百分得分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10(保证非药品类化学品与患者隔离,避免因误用导致患者受到伤害,96.25%)和指标7(采取制定临床路径、建立标准化给药时间、管理流程等措施,保证患者接受标准化的诊疗,57.50%),完全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20(在药物储存、配制、准备和给药过程中遵循院感控制措施,90.00%)和指标17(在医院内建立公平公正的用药安全文化,鼓励和倡导安全行为,而非采取惩罚性措施处理用药差错相关医务人员,25.00%);部分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7(55.00%)和指标20(5.00%);未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17(22.86%)和指标10(0)。结论:10家参评儿科医疗机构在用药医嘱和其他药品信息沟通、药品储存和分发等环节的管理水平较高,在公正文化建设、用药风险主动防范、信息系统完善方面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