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P2X受体信号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P2X受体介导的嘌呤能信号传导的变化。方法:雄性C57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6~20 g。通过在膀胱壁上注射逆行示踪荧光染料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标记腰骶(LS:L 6~S 2)和胸腰(TL:T 13~L 2)背根神经节中的膀胱感觉神经元。两周后,在第1、3和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P,80 mg/kg,1次/48 h)建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CYP组, n=25),对照组( n=25)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6天取小鼠膀胱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评估组织炎症水平,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LS和TL背根神经节中的DiI阳性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2X受体电流。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 mg/kg CYP未诱发显著组织学改变或影响MPO水平,但提高了LS和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CYP组和对照组LS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19±9)、(144±8)pA,TL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23±10)、(162±17)pA;相比于对照组,CYP组LS和TL神经元基强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25、2.047,均 P<0.05)。给予P2X受体激动剂ATP灌流后,CYP组的LS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CYP组LS神经元的P2X2受体介导持续性电流比例为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比例为6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提示CYP组小鼠LS神经元中的P2X2受体功能上调;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主要为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和P2X3受体介导的快脱敏电流)占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并且LS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成分出现变化,提示膀胱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和P2X受体的功能上调早于器质性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元嘌呤能信号传导变化可能是IC/BPS的重要病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螨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雌激素受体β激动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高动力循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β)激动剂二芳基丙腈(DN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动脉(MA)反应性和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DN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采用四氯化碳注射创建肝硬化PHT模型。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MA血管反应性,并检测各组大鼠MA中ERβ、Rho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受体脱敏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DNP能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MA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提高受抑制的ROCK蛋白的激活作用,并下调β-arrestin-2的表达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DNP能提高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该效应可能与DNP改善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受体脱敏现象,从而激活Rho激酶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成分应用现状的专家德尔菲法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专家德尔菲法调查了解国内专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技术成分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促进GAD的CBT技术应用规范化。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包括59个GAD的CBT技术(分为基本、认知、行为及其他技术)的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向符合标准的24名CBT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后依据统计数据对各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2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性指数和权威系数均高于0.8。第二轮咨询后,专家意见在使用频率、对治疗的贡献程度及来访者接受程度3个维度上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97、0.291、0.336,尚可被接受。在59项GAD的CBT技术中,除音乐放松训练、焦虑刻意增加实验、系统脱敏和担忧时间4项行为技术外,其余技术均在3个维度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意见,综合应用情况排名前五位的技术依次为资料收集、建立治疗联盟、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教育和目标设定。结论:在针对GAD的CBT中,我国专家一致认可CBT基本技术、认知技术和传统行为技术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对除正念和睡眠管理外的来自第三代CBT的新兴技术的临床运用则较为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哮喘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背景 调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防控措施后,国内尚无足够数据特别是儿童数据证明哮喘与 COVID-19感染之间的关系.目的 分析COVID-19 感染是否影响儿童哮喘转归的控制及治疗.设计 横断面调查.方法 在中国COVID-19 防疫政策调整后的1 个月时间窗内(2023 年3 月10~31 日)招募在我院呼吸、哮喘和脱敏-抗IgE治疗门诊,就医的儿童行改良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儿COVID-19 感染后问卷(简称改良问卷)调查,近 4 个月(2022 年 11 月 16 日至 2023年 3 月 16 日)COVID-19 感染并既往诊断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干预不同分为尘螨脱敏+奥马珠单抗亚组、尘螨脱敏亚组、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亚组和按需用药亚组;既往无哮喘病史的儿童为非哮喘组.主要结局指标 COVID-19感染导致哮喘患儿的住院比例.结果 招募时间窗内共纳入317 例患儿,其中非哮喘组200 例(63.1%),哮喘组117 例,尘螨脱敏+奥马珠单抗亚组 10 例,尘螨脱敏亚组 25 例,规律ICS亚组 29 例,按需用药亚组 53 例.非哮喘组和哮喘组基线数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诊断及共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呼吸道感染比例非哮喘组高于哮喘组,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比例哮喘组高于非哮喘组;已接种和接种 2 剂COVID-19疫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比例哮喘组高于非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有痰和呕吐比例及平均热峰值非哮喘组均高于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感染COVID-19 需要住院治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和家属视觉模拟评分的缓解期评估,基于因哮喘症状,是否有呼吸困难、夜间醒来或早醒和需要使用急救药物治疗(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评估,哮喘组缓解期和急性期COVID-19 感染前后不同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哮喘患儿相比,哮喘患儿COVID-19 无症状感染率更高、临床症状更轻;使用过敏原免疫疗法治疗和/或抗IgE治疗不会对哮喘患儿感染COVID-19 时的疾病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调体脱敏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观察调体脱敏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AC患者160例(32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160只眼).对照组予0.05%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点双眼,治疗组予调体脱敏方口服联合眼部超声雾化治疗.2组均观察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得患者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生活质量问卷积分,并于治疗后6个月统计2组的复发例数.结果 2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症状评分: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5.179,t对照组=5.332,均P= 0.000);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81.52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体征评分:2组治疗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4.519,t对照组=4.732,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32.20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量评分: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4.649,t对照组=5.307,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19.37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1,P=0.001).(5)复发率:治疗组为20.00%,低于对照组(4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56,P=0.000).结论 调体脱敏方内服联合雾化治疗AC具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伴磺胺脱敏治疗药学监护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伴磺胺过敏治疗过程中发挥的药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 1 例多发性骨髓瘤化学药物治疗后合并PJP患者的治疗经过,予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后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考虑为磺胺过敏.曾转入外院调整治疗方案为卡泊芬净,治疗 2 周后无明显好转,返回该院继续治疗.临床药师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建议行磺胺脱敏治疗,并为患者制订快速脱敏方案(脱敏时间≤1d).后续治疗中,临床药师建议予低剂量TMP-SMX(0.96 g、每日 3 次、口服).结果 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成功脱敏,出院后继续口服TMP-SMX片至完成疗程(21 d),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复查胸部CT,肺内病灶吸收明显,肺部感染治愈.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实施个体化药学监护,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吴茱萸碱下调TRPV1并介导TRPV1脱敏降低慢性应激诱发的内脏高敏感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能否通过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调节内脏敏感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WAS模型,Power Lab检测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下腹壁电活动,肌张力通过 RM6240 多通道生理信号系统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 TRPV1、p-TRPV1、CGRP 蛋白的表达.结果 WAS可提高大鼠内脏敏感性;EVO能显著改善内脏超敏反应.EVO显著下调结肠组织中 TRPV1 的表达.EVO(M)组和 EVO(H)组的 p-TRPV1 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 DMSO组(P<0.05),WAS组和 SWAS组的 p-TRPV1 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O 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 CGR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O可以通过下调 TRPV1 及介导 TRPV1 脱敏,进而改善 WAS 诱导的大鼠内脏超敏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脱敏调体方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脱敏调体方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永年光明医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病毒、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比特等对症治疗,缓解后不予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脱敏调体方加减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本次发病喘息缓解需要的时间、6个月内再发喘息次数及1年后诊断哮喘例数.并对照治疗前和一年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本次发病喘息缓解时间、6个月内再发次数、1年后诊断哮喘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实验室免疫球蛋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调体方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能促进患儿免疫球蛋白的恢复,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体-病-证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琦教授创立的体质分类和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王琦教授在辨治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用药匠心独运,主张“主病主方”的学术思想,由其创制的“脱敏调体方”以调节特禀质之体,以张仲景麻杏石甘汤作为哮喘发作期主方,标本兼治,体-病-证并调,三维合一,故取效迅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