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顺利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室间质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的要求,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应在本省定期开展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又称为室间质控)。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工作已有10余年,在质控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的目的、意义、主要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尚未开展或者正在开展IHC染色室间质控的省级或者地级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0年中国病理科人员、设备、工作量的调研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掌握近年来中国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由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管理组牵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859家单位病理科进行了包括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科室工作量、新技术使用情况在内的综合调查。本文旨在对中国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做一总结,以期为中国病理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创新以及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中国病理科的应对提供新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中文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是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年)》 [1]。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中文版)》(简称共识)。本版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本版共识中的器官保护策略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野剂量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中小照射野物理剂量精确性的理论基础。相比于常规射野,小野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剂量的不确定度,而且剂量误差较常规射束大。为了确保小野剂量学和探测器标准化使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国内临床需求以及加速器特点等因素,建立了国内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静态小野参考剂量和相对剂量的实践规程,使国内放疗单位能够安全可靠、快速准确地开展与小野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情况及服务质量管理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安宁疗护作为新兴学科正在全国快速推进,但其质量管理方面的进展却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现阶段安宁疗护服务同质化程度不高。文章以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为例,梳理中心成立后在安宁疗护服务质量管理领域的实践模式与成果,并进一步基于全市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提出相应思考,丰富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支撑,对提升区域内安宁疗护服务同质化程度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提高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如何提高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s,IIT)的质量。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针对目前IIT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临床研究质量的策略和具体方法。结果:机构应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以保障和提升IIT质量:设置专门的IIT管理机构,组建中心化管理体系;组织研究者进行系统性的法规、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建立有效的质控体系和质量评估指标;采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管理。结论:机构加强对IIT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IIT研究质量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外科ERCP医师培训专家共识意见(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为基础的软硬镜联合内镜外科微诊疗技术是目前的主要诊疗手段。由于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从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临床工作。因外科医师大多缺乏内镜操作基础,以传统消化内镜医师“先直视镜后侧视镜”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外科ERCP医师的培养需求,而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为更好地规范外科ERCP培训模式和促进技术快速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ERCP的专家,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各外科内镜中心的培训经验,最终形成共识意见,对外科ERCP的培训对象与资质、培训方案、培训周期、质控标准、考核标准5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并针对外科ERCP的培训体系提出推荐意见,以期为我国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Tigris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无效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Tigris核酸检测(NAT)系统检测结果无效的具体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2018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3 75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NAT结果无效标本为2 397份,2019年为1 35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总检测标本数、总检测结果无效标本数、无效工作列表数等数据资料,以及导致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018年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情况如下。① 2018年总无效检测率为2.31%(2 397/103 777),高于2019年的1.10%(1 355/12 289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726, P<0.001)。②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分别为2.35%(25/1 062)和1.34%(14/1 0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83, P=0.084)。2018年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为0.20%(205/101 585),高于2019年的0.15%(187/121 7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36, P=0.006)。③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08、86.966, P=0.013、<0.001)。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的主要原因均为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其导致的无效运行工作列表数分别占88%(22/25)和50%(7/14)。2018年导致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容量验证失败(VVFS),占40.0%(82/205);而2019年则以磁力洗站液面感应错误(ML)为主,占50.8%(95/187)。 结论:Tigris系统的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和仪器故障问题是引起NAT结果无效的重要原因。对采供血机构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尽早发现导致NAT结果无效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无效NAT结果的产生,提高NAT的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喉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为1.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0.61/10万。虽然我国喉癌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和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喉癌造成的长期经济负担值得社会关注。全国不同地区喉癌诊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我国喉癌患者生存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其目的是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喉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喉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等国家级喉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推荐、临床经验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实施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以下简称GBZ 159)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下一步标准修订提供技术依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用人单位、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和高校的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并运用归纳法提炼内容主题和相关建议。GBZ 159部分技术指标已与现在的职业卫生实际工作不相适应,亟需修订完善。修订后的GBZ 159应符合我国工业发展和职业卫生检测设备发展现状,完善采样质控等相关技术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