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的利用药物标签信息定量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用现有药代动力学(PK)药物相互作用(DDI)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出可用于预测AUC倍数变化(FC)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探究对现有DDI预测的可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合理建议.方法 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药品标签中提取DDI的PK数据和AUC倍数变化的数据.通过DrugBank检索出DDI有关的多肽和药效学(PD)信息,用蛋白质资源(UniProt)对相关多肽ID进行药物类型(PPDT)标识,用矩阵归一化的代码生成便于分析的多维向量数据.PPDT对AUC的影响和所产生的倍数变化作为因变量,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用均方根误差(RMES)值最小的模型进行模型构建,训练出袋装决策树(Bagged)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部分药物检验,检测模型的预测性别.通过查阅现有的有关检测DDI对的文献研究结果,对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检验模型药物对共16对,分别为16种药物对他克莫司的影响,发现对DDI的有无预测准确率为81.25%;预测结果根据FDA标准分类强弱,结果表明,DDI强弱预测,偏离较大的预测较少.结论 模型预测DDI的有无评价一般;但对DDI的强弱分类后,对DDI的预测结果较好,预测结果说明模型预测性能对于在临床试验之前进行潜在的DDI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精神康复政策1995年至2023年回顾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精神康复,即促进因精神障碍导致功能严重损害个体的痊愈和社会回归,提升其生活质量,使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展学习、工作和社交,实现个人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总结1995年8月至2023年4月国内国家级和省市级精神康复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精神康复日渐受到重视,相关政策涵盖范围有所拓展、体系不断完善、内容日趋具体,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连续性问题以及社会偏见等挑战。未来尚需健全精神康复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大公众疾病教育力度,以推动国内精神康复领域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东盟主要植物数据库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前,世界各国对药用植物的价值与传统医药知识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致力于寻找药用植物的保护途径,多国已建立数据库以保存本国药用植物信息资源。对比分析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6个国家的药用植物数据库,发现目前东盟各国和中国的药用植物数据库所含内容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数据库间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给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使用带来一定难度,建议将构建多国共同药用植物数据库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系统整理海量信息,增进各国关于传统药用植物的交流,实现药用植物信息共享,还需建立共享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优化、维护和更新方面工作量,为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关节盒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四关节盒1(FJX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于2021年7月16日,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的转录组数据以及临床资料,分析FJX1 mRNA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FJX1 mRN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JX1 mRNA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FJX1 mRNA是否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生存状态,分析FJX1 mRNA与预后的关系。从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数据,确定FJX1 mRNA各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FJ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各位点甲基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法(GSEA)(4.1.0)分析结直肠癌中与FJX1 mRNA相关的信号通路。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研究FJX1 mRNA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与小分子/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FJX1 mRNA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612例结直肠癌的转录组数据中,FJX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 P<0.001);549例有完整资料结直肠癌患者FJX1 mRNA表达与M分期( P=0.007)、病理分期(Ⅳ期比Ⅰ期, P=0.016;Ⅳ期比Ⅱ期, P=0.03;Ⅳ期比Ⅲ期, P=0.012)相关,与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均无关(均 P>0.05)。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按照FJX1 mRNA表达量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FJX1 mRNA高表达组OS均较低表达组差(均 P<0.05)。利用TCGA数据库中数据绘制FJX1 mRNA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1、3、5年OS率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5、0.625、0.76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HR=1.050,95% CI 1.028~1.073, P<0.001)、T分期( HR=1.787,95% CI 1.090~2.927, P=0.021)和FJX1 mRNA高表达( HR=1.160,95% CI 1.049~1.282, P=0.004)是结直肠癌OS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因集合富集分析发现FJX1 mRNA与结直肠癌、TGF-β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肠癌中FJX1 mRNA的表达与FJX1 mRNA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 r=-0.16, P<0.001),直肠癌中FJX1 mRNA的表达与FJX1 mRNA的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 r=0.33, P<0.001)。FJX1 mRNA表达量与静息记忆CD4 + T细胞、M0型巨噬细胞、静息树突细胞浸润有关。FJX1 mRNA与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吉非替尼等多种化疗药物和肿瘤靶向药物的耐药显著相关。 结论:FJX1 mRNA可能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且与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V自检模式在男男性行为者中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珠海市MSM中HIV自我检测(HIVST)模式和现场HIV快速检测(HIV-RDT)模式的成本效果和支付意愿,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视角,收集珠海市在2019年1-9月MSM参与两种HIV检测模式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采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10 000名MSM队列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敏感性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绘制成本效果可支付曲线评价策略的可支付性。结果:珠海市男同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动员参与HIVST和现场HIV-RDT的MSM人次数为2 303 vs. 816,发现HIV筛查阳性者人数为33 vs. 35,筛查阳性率为1.7 % vs. 4.3%。每筛查1例的成本为60.45元 vs. 240.43元,每发现1例筛查阳性的成本为4 218元 vs. 5 606元。决策树模型运行结果显示,每检测1例MSM的平均费用为44.67元 vs. 148.42元,ICER为负值。当发现1例HIV筛查阳性支付意愿低于6 528元时,HIVST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现场HIV-RDT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 结论:珠海市现行的HIVST模式是具有经济学价值的公共卫生项目,决策者应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推广HIVST在MSM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RBRVS的县级公立医院外科医生工作量相对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理论框架,形成安徽省普外科10项手术项目的医生工作量相对值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确定2019年7—8月调研的12家县级公立医院;利用专家研讨法确定外科手术的基准项目与实测项目;受访医生运用量值估计法对筛选的项目进行相对值评价,结合RBRVS原理,求得10项手术项目的医生工作量相对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手术项目收费价格与医生工作量相对值的关系。结果:得到普外科10项手术项目的耗用时间、工作强度相对值和医生工作量相对值;现行手术项目价格相对值与医生工作量相对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0.928, P<0.01(双侧),但在某些手术服务项目上,价格与工作量相对值并不对应。 结论:基于RBRVS理论,从时间消耗、脑力劳动、体力付出和风险压力4个维度进行实证,形成10项本土化的普外科医生工作量相对值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普外科部分项目存在收费不合理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精益管理在缩短急诊滞留时间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诊滞留时间是指患者从预检分诊开始到离开急诊科的时间,包括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治疗时间、抢救后等待住院或实际离开急诊科的时间三部分 [1]。国际蓝十字会规定急诊滞留时间<6 h为急诊质量的标准 [2],其不合理延长会导致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就诊满意度下降,医患关系紧张等不良后果 [3,4,5],此外研究表明,滞留时间延长会导致用药延误、用药错误风险增加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6,7,8]。更有研究表明滞留时间延长会导致病死率增加,特别是在急诊室滞留>24 h的患者在30 d内的住院病死率增加 [9]。调查发现国内急诊科的滞留现况不容乐观,急诊滞留时间〉6 h的患者高达50%以上 [10,11]。如何缩短急诊滞留时间已成为我国急诊科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精益管理作为新型质量管理模式,专注于消除流程中的浪费或非增值元素,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12]。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精益理念运用到医院管理中,发现医院精益管理在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院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13,14,15],回顾文献后发现精益管理在缩短急诊滞留时间中应用较少见。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鱼骨图法对急诊滞留患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精益管理挖掘急救医疗资源效益,优化急诊流程,有效缩短急诊滞留时间,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探测、监测和预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