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在住院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在住院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有高危跌倒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使用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对患者监测2周,记录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于入组时和出院时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评价患者跌倒效能,采用《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跌倒(7.3%),试验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值为4.151, P<0.05)。出院时试验组沐浴、上床与下床、应门或接电话、在房间走动等项目得分和跌倒效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5 ± 0.81)分、(6.68 ± 1.39)分、(5.23 ± 1.14)分、(5.97 ± 0.86)分、(67.98 ± 4.28)分vs (3.13 ± 0.49)分、(5.27 ± 0.94)分、(4.57 ± 1.10)分、(4.57 ± 0.55)分、(63.17 ± 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90~11.049,均 P<0.05)。试验组患者对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总体评价等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60 ± 13.75)分、(46.76 ± 14.18)分、(5.97 ± 0.72)分vs (45.67 ± 9.17)分、(41.65 ± 10.82)分、(5.29 ± 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24~4.424,均 P<0.05)。91.7%(11/12)的护士对自制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使用效果满意。 结论:组合式防跌倒离床预警装置能预防住院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提高患者跌倒效能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就诊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5月采用门诊常规管理模式,共56例,设为常规组,2022年6~10月采用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共80例,设为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挂号情况(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情况(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护理质量(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结果:管理组相较于常规组,其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均更低(均 P<0.05),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得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可促进门诊高效开展挂号及接诊工作,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对提高服务质量及医院声誉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医院门急诊工作环境进行网格单元化,同时设置服务岗位及岗位职责,联合走动式服务,门诊和护理部实时进行反馈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后,患者对门诊服务总体满意度及门诊服务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门诊医务人员对门诊管理工作的认可率为93.33%~100.00%.结论 在门诊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持续改进服务,可有效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医师病历质量管理认知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的病历质量管理需求,以便针对性改进.方法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对医院150名临床医师进行调查,通过比率分析,了解临床医师对病历质量管理的需求.结果 临床医师对病历书写规范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的培训需求较大;对病历基本规则培训需求较高;认为病历质量重点培训对象为进修生,重点反馈对象为经治医师,重点检查病历为死亡病历;希望多接受“走动式”培训;希望将纳入千分制考核等作为主要奖惩方式.结论 临床医师病历质量管理可从丰富培训形式,拓宽反馈途径,建立三级质控屏障,完善考核标准等4方面着手,从而更好地保障病历书写质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智慧门诊服务走动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门诊是医院服务患者的主要场所,各类工作流程错综复杂,部门交叉非常普遍.在门诊量逐日递增的今天,各大医院采取智慧门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然而患者的就医体验、员工的工作状态并未得到保证.某院采用走动式管理,成立门诊四级走动式管理团队,通过现场管理、细节管理、互动管理、追踪改善管理、情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全程全覆盖,变被动型管理为主动型和开拓型管理,营造管理者、患者和基层员工三者之间的和谐非正式交流沟通气氛,最终促进智慧门诊服务质量的整改与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S管理模式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5S管理模式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开展5S改善行动前后工作区域内物品数量、工作人员年走动步数及公里数、5S评分的数据,分析改善前后的差异.结果 开展5S改善行动后,工作区域内物品数量较改善前大大减少,工作人员年走动步数和公里数也较改善前明显减少,5S评分有所提高.结论 将5S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后,工作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工作流程得以优化,有效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检验质量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提高门诊管理质量及管理者管理水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提升门诊管理质量和管理者管理水平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该院落实了走动式管理举措,护理管理人员在临床一线深入工作,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表内容,向门诊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发现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并执行针对性的策略加以改进.结果 在采取走动式管理模式后,统计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礼仪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急救药物器械管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较于实施前具备更加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 走动式管理模式能够推动管理者及时有效地掌握临床一线问题,并应用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实现门诊管理质量及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护理服务工作更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得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电子病历二次开发的非计划二次手术实时监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电子病历质控平台设置二次手术实时预警系统,明确监控流程,管理部门通过走动式管理对早发现的非计划二次手术实施全程监管.干预后,非计划二次手术重返率由0.52%下降至0.19%,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明显下降.运用信息化技术对非计划二次手术开展实时监控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在门诊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在门诊质控管理中采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4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质控管理;同时选择2020年5—9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对比两组诊疗服务效果、就诊质量、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挂号时间、候诊时间、诊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情况、就诊环境及诊疗体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药物管理、导诊服务、宣教水平、院感控制及行为规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质控管理中应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挂号时间,保证就诊顺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门急诊护理信息化管理对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加强门急诊护理信息化环节管理,提高患者门诊服务满意度.方法 建立网络平台方便患者预约挂号和预约诊疗,实行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查报告,整合护士分诊台,护士实施走动式健康教育.结果 改进后患者挂号爽约率减少,对门诊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有效投诉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加强门急诊信息化系统管理可不断完善就医流程和体验,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