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运用痰瘀同调方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人群,评价痰瘀同调方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人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痰湿瘀滞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瘀同调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中医痰湿瘀滞症状积分等指标变化,客观评价痰瘀同调方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MI、WC、WHR、FPG、2 h PG、HbAlc、FINS、HOMA-I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患者形体肥胖、腹部增大、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胸闷、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等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痰瘀同调方干预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效果明显,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急诊拥挤的现况分析和解决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诊拥挤是急诊医疗需求超过急诊可用资源的状况,国内外均面临儿科急诊拥挤的问题。儿科急诊拥挤不仅危及患儿急救,也严重降低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并且增加医护人员压力。儿科急诊拥挤的形成与输入、处置、输出环节有关。患儿父母过度焦虑、社区医疗资源不足等可能导致急诊输入量增加;急诊空间、人员、设备、流程等影响急诊诊治效率;待入院患儿滞留、急诊输出受阻等输出环节是导致急诊拥挤的关键原因。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儿科急诊拥挤解决策略包括增强急诊以外的医疗资源建设、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及相关配置、及时收治待入院患儿等。此外,构建儿科急诊拥挤监测或预警模型、发展依托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服务也是缓解儿科急诊拥挤的新思路。本文对国内外儿科急诊拥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缓解儿科急诊拥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动态心脏模型在心脏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基于案例和问题学习(cas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CPBL)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心脏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心脏超声科进行住培的8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入科的40名学员设为试验组,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入科的40名学员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具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员出科时的考核成绩,并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读片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和人文素养成绩分别为(42.72±1.78)分、(43.00±1.91)分、(44.27±2.24)分、(43.37±2.35)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的(41.82±1.75)分、(41.55±2.26)分、(43.05±2.64)分、(41.57±2.48)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比对照组学员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92.5%(37/40)比75.0%(30/40)]、"培养临床思维能力"[90.0%(36/40)比70.0%(28/40)]、"提高影像读片能力"[92.5%(37/40)比72.5%(29/40)]、"提高上机操作能力"[90.0%(36/40)比67.5%(27/40)]、"提高学习兴趣"[90.0%(36/40)比72.5%(29/40)]和"提高学习效率"[92.5%(37/40)比75.0%(30/40)]方面的选择比例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于心脏超声科住培,能够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完成住培培养目标、提高住培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小纳米探针用于肿瘤血管生成MR/CT双模态成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MR/CT双模态纳米探针t金@谷胱甘肽@钆(tAu@GSH@Gd),探讨其性能及用于活体MR/CT成像的潜能。方法:以GSH为模板包载Au和Gd原子,共价偶联靶向多肽环状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cNGR)构建纳米探针tAu@GSH@Gd。建立荷乳腺癌(EMT-6)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u@GSH@Gd纳米粒子)和实验组(tAu@GSH@Gd纳米探针),每组10只,经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R、CT成像及生物分布研究,根据小鼠肿瘤部位及主要脏器相对MR信号值与相对CT值评价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成像实验后,取出小鼠肿瘤组织进行银染,研究Au@GSH@Gd纳米粒子及tAu@GSH@Gd纳米探针在肿瘤血管生成部位的聚集。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tAu@GSH@Gd纳米探针水合粒径为(6.40±0.22) nm,T 1弛豫效率为(36.91±0.07) mmol·L -1·s -1,体外MR/CT成像效果良好。荷瘤小鼠注射tAu@GSH@Gd纳米探针后2 h,肿瘤MR/CT成像均明显强化,24 h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由给药前的1.04±0.12增至1.84±0.26( t=12.61, P=0.006),相对CT值由给药前的1.01±0.04增至1.95±0.05( t=15.34, P=0.004)。对照组小鼠给药后16 h,肿瘤强化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为1.50±0.06,相对CT值为1.53±0.10,均低于实验组(1.84±0.26和1.95±0.05; t值:5.35和16.46,均 P<0.05)。生物分布结果显示,大部分tAu@GSH@Gd纳米探针经肾代谢。组织银染验证了该纳米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作用。 结论:制备的tAu@GSH@Gd纳米探针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和MR/CT双模态成像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超声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超声检查具有无辐射、无创、低成本、高效的优点,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超声图像智能分析已成为智慧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声组学智能分析模型,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笔者结合文献,评述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超声检查在评估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局灶性病变、肝癌微血管侵犯、肝癌术后复发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多院区公立医院肿瘤科运行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多院区医院肿瘤科的运行效率,为科室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多院区公立医院,本研究以其肿瘤科为研究对象,将该科位于不同院区的9个病区作为决策单元。自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肿瘤科2020—202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肿瘤科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变化情况,并通过投影值分析识别未达到规模报酬固定病区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选取医务人员总数和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为投入指标,病床使用率、出院人次和病例组合指数为产出指标。结果:2020—2022年肿瘤科超效率值>1的病区分别有0、2、4个,总体效率逐步增高。2022年,S3、S4、S7和S9病区的超效率值分别为1.001、1.005、1.113和1.112,均达到规模报酬固定;其他5个病区的投入冗余率均为0,但存在产出不足,其中S5和S8病区的病床使用率应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5%和4%,S1和S8病区的年出院人次应分别增加24%和1%,S2和S6病区的年度病例组合指数应分别增加21%和20%。2020—2021年,肿瘤科的Malmquist指数为0.959,2021—2022年则升至1.030,且各病区的Malmquist指数均>1。结论:通过实施多院区一体化管理,肿瘤科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科室运行效率具有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非导向SBM超效率模型的医院科室科研工作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建立超效率模型计算某综合医院科室的科研工作效率,与学科建设中科研工作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提出改进建议。方法:考虑到科研投入与产出指标的特点,采用DEA方法中的非导向SBM超效率模型,对该院2019年47个科室科研效率进行计算;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来比较超效率值有效和无效科室之间的学科建设评分差异。结果:该院47个科室科研效率平均值为0.70,效率最高为科研科室、最低为内科科室;DEA有效科室有18个、无效科室29个;在DEA无效科室中,人力资源投入冗余平均1.13人,科研经费投入冗余平均85.48万元;与当年学科建设中科研工作评价结果对比,同一学科排名差异明显,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DEA有效和无效科室之间的学科建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该模型计算2021年数据,结果显示共21个科室DEA有效,有效率42.86%。结论:该院各科室科研效率差异较大,整体效率有待提高;应根据科研效率不足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因未考虑投入情况等不足,与超效率模型计算结果差异明显,建议优化评估体系,提高公平合理性;结果初步说明该模型能够对科室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烧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烧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0年1月—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7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CRRT的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统计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同),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面积、烧伤指数、致伤原因、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烧伤后入院时间和入院后发生AKI时间;CRRT整体效果,包括总体有效率、完全有效率、部分有效率、无效率、恶化率,治疗前后的肌酐、尿素、胱抑素C、液体超载率,院内病死率、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住院天数。根据CRRT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42例)和无效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CRRT持续时间、AKI病因、CRRT启动前AKI分期、CRRT模式、抗凝剂种类、院内病死率。筛选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CRRT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AKI病因,将患者分为肾前性组(22例)和肾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CRRT持续时间和CRRT整体效果(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除外)。结果:79例患者中,男73例、女6例,年龄(46±14)岁,体重指数(24.0±2.9)kg/m 2,烧伤总面积(69±26)%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44±25)%TBSA,烧伤指数57(36,76)。火焰烧伤者36例、电烧伤者19例、热液烫伤者16例、爆炸伤者6例、化学烧伤者2例,39例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16(12,18)分、SOFA评分11(5,13)分,烧伤后0(0,2)d入院,入院后0(0,6)d发生AKI。CRRT总体有效率53.16%(42/79)、完全有效率30.38%(24/79)、部分有效率22.78%(18/79)、无效率31.65%(25/79)、恶化率15.19%(12/79)。患者治疗后的肌酐和尿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Z值分别为-3.26、-2.54, P<0.05);治疗后的胱抑素C和液体超载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院内病死率17.72%(14/79),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75.10%(18.94%,91.84%),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天数39.43(11.52,110.58)d。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Ⅲ度烧伤面积、CRRT持续时间、AKI病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99、-2.90, χ2=5.58, 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KI病因和Ⅲ度烧伤面积均是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CRRT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21和1.03,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0~14.80和1.00~1.05, P<0.05)。肾前性组和肾性组患者的致伤原因、CRRT总体有效率、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烧伤后入院时间、入院后发生AKI时间、发生AKI后启动CRRT时间和基于Baux评分模型的预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2.59、5.58, Z值分别为2.46、2.43、-2.43、-4.03、-3.01、-2.31, P<0.05);肾性组患者治疗前的尿素和胱抑素C均明显高于肾前性组( Z值分别为-2.98、-2.77, P<0.05),液体超载率明显低于肾前性组( Z=-2.99, P<0.05);肾性组患者治疗后的胱抑素C明显高于肾前性组( Z=-2.08, 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RRT在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避免液体超载、缓解肾脏损伤等,肾前性AKI是导致CRRT无效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生存疗效:一项15年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0~B期患者2?054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分析患者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后的主要终点总生存率和次要终点(肿瘤相关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层分析。总生存使用Fine-and Gray竞争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有5 503个肝癌结节[平均肿瘤长径(2.6±1.6)cm]接受3 908次MWA,中位随访时间为45.6 (24.0~79.2)个月,总队列的技术成功率为97.6%(5?376/5?503)。5 、10 、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6%、38.8%、27.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1%、47.2%和37.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5.8%、15.7%和9.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108/3 908)。进一步分析显示,在2006-2010年、2011-2015年和2016年1月-2020年9月的3个时间段内,随时间推移,技术有效率和生存率明显增高, P值均<0.001 ,特别是对于肿瘤长径为3.1~5.0 cm的肝癌结节( P ?0.001)。 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对于BCLC 0~B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技术有效率和生存率随时间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维斑点分层显像技术评估左束支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整体心肌做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分层显像技术评估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术后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整体收缩同步性和整体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42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作为起搏组,根据起搏方式不同又分为右室间隔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0例)和LBBP组(22例);同期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心电图及心内结构正常并符合排除标准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起搏组术后1周及对照组的二维动态声图像,脱机分析左室18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峰值(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endo)、中层心肌纵向应变峰值(the middle layer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mid)、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峰值(subepicardium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LSepi)、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峰值(global myocardial longitudinal strain peak,GLS)、应变达峰时间弥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以及心肌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心肌有效做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心肌无效做功(global wasted work,GWW)和心肌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等参数。统计分析三组间差异并建模筛选高差异指标。结果:对照组、LBBP组及RVSP组组间LSend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Smid、LSepi及GLS逐渐减低( P<0.05);与RVSP组比较,LBBP组GLS增大( P<0.05)。LBBP组QRS波宽度及PSD相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较RVSP组明显降低( P<0.05)。三组间GC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LBBP组G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WW增加,GWE降低( P<0.05);与RVSP组相比,LBBP组GWI、GWE增加,GWW降低( P<0.05)。模型筛选出QRS波、LSendo、GLS、LSmid及左室心尖部和基底段旋转达峰时间间期为起搏组间显著差异指标;通过部分依赖分析显著差异指标特征显示LBBP组均优于RVSP组。 结论:二维斑点分层显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LBBP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整体收缩同步性及心肌做功的影响;LBBP纵向机械同步性优于RVSP,可明显改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心肌做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