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 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化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术前规划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实现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自动化核团标注、手术靶点定位及电极植入路径规划.方法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手术的15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采用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基于MRI图像提取深度学习特征并完成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及红核(red nuclei,RN)的分割;然后通过算法实现丘脑底核的自动化靶点定位;最后在规定的皮层入路点范围区域内生成不多于4根的电极植入路径.通过人工审查验证靶点及电极植入路径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通过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核团分割,红核分割性能的Dice值为0.90.STN分割性能的Dice值为0.84.自动化生成STN靶点经人工审查验证可行的坐标与人工手术规划STN靶点坐标的欧几里得距离为(1.2±0.4)mm.25例测试集中自动化STN靶点定位及电极植入路径通过人工审查可行有20例(20/25),自动化靶点定位及电极路径与人工规划靶点及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 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较精确地分割STN及红核,通过自动化靶点定位及路径规划的STN-DBS手术计划临床可行且耗时短,可以为临床医生手术前规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的10%,这也要求教师整体规划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将生物学大概念、重要概念等融入项目中,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行之有效的框架和可供参考的路径,能促进学生跨学科进行多种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理念的提升,微创化、精准化、高效化已经成为肝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念。3D打印技术顺应了精准手术的要求,它使肝胆外科手术医生能够直观、全方位地观察病灶,了解精细解剖,准确评估手术风险,从而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最终提高手术效率与患者预后。本文旨在讨论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影像学表现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间SEEG电极植入术后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神经影像学表现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9例接受SEEG电极植入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神经影像学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MRI阳性组与MRI阴性组、PET-CT阳性组与PET-CT阴性组以及PET-CT与MRI结果一致组(一致组)、PET-CT与MRI结果不一致组(不一致组)。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MRI阳性组与MRI阴性组间、一致组与不一致组间术后随访12个月时改良Engel分级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MRI阳性患者的疗效优于阴性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27.00、34.08),PET-CT与MRI结果一致患者的疗效优于不一致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23.32、31.19)。MRI阳性组中不同信号异常区域间术后随访12个月时改良Engel分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海马硬化及杏仁核异常患者的疗效优于颞叶内外侧同时异常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14.50、16.50)。 结论:当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MRI阴性尤其是结构性成像与功能性成像结果不一致时,SEEG电极植入及路径规划乃至于后期手术方案都需更加慎重地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行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1~63岁。所有病人术前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观察指标:(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10例病人中,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肿瘤位于肝S4a段3例,肝S8腹侧段2例,肝S8背侧段2例,跨肝S4a+S8段腹侧段3例。肿瘤长径为(3.4±1.0)cm。(2)手术情况:10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均为R 0切除,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腹病人。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49±59)min、术中出血量为(294±163)mL、标本最小切缘为(1.1±0.2)cm。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4±151)U/L、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1±113)U/L、术后住院时间为(9±4)d。10例病人均未发生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3)随访情况:10例病人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7~13个月。所有病人无切缘复发和远处转移。 结论: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策略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MRgLITT)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MRgLITT治疗的1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内肿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海马硬化4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3例、灰质异位症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和双侧枕叶软化(行胼胝体切开术)1例。患者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消融体积比率、消融有效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癫痫发作降低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的MRgLITT治疗均顺利完成。计划消融体积为785.4~10 716.0 mm 3,实际消融体积为851.4~14 717.8 mm 3,消融体积比率为91.2%~98.1%,消融有效率为100%,消融时间为136~6 345 s。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轻度出血,后期恢复良好。15例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3~6 d。15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8例无癫痫发作,3例癫痫发作减少>50%,3例癫痫发作减少<50%,1例癫痫发作无变化。 结论:临床应用MRgLITT应严格筛选适应证,术中通过结合立体定向、实时温度监测等技术,以及合理规划光纤路径和毁损范围,可安全、有效地毁损致痫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三角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采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4个维度,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份的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的发展困境。经分析,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政策尚未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医联体法人治理结构不成熟;政策执行机构在专项资金支撑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方面相对滞后;政策目标群体的参与度不足及其激励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各地医疗卫生服务规章制度不统一,各地政府卫生筹资能力不同,医疗机构管理理念协同性不足,以及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基于上述困境,本研究提出应加强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规划布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完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内部合作运行机制,提升目标群体认同感;优化政策执行环境,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的BCS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0岁。选取患者肝脏MRI增强扫描图像构建下腔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行正位及左侧位下腔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三维可视化模型指导下开通下腔静脉。术后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构建下腔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共显示危险侧支51条,存在1、2、3、4条危险侧支患者分别为13、8、6、1例。规划穿刺路径与下腔静脉近心端长轴夹角平均22.2°。28例患者中,三维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危险侧支开口、走行及下腔静脉阻塞端位置形态28例(100.0%),优于DSA正位及左侧位清晰显示的6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0.045, P<0.05)。2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下腔静脉,无并发症。28例患者随访2~30个月,平均18.4个月。25例患者下腔静脉血流通畅,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4、14个月出现下腔静脉再阻塞。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BCS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 Slicer软件在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颅内病变活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在颅内病变活检组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并采用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颅内病变活检的80例病例资料。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8.5±18.0)岁(范围:6~71岁)。术前仅行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收集数据后应用3D Slicer软件重建颅内病变、大脑皮层和血管、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将CT和MRI数据导入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工作站,设计穿刺路径;穿刺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80例患者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均成功完成。病理学诊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50例,淋巴瘤15例,转移瘤5例,炎性脱髓鞘病5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精原细胞瘤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100%(80/80)。术后影像学证实穿刺路径和靶点均按术前规划精准实施,靶点误差为(1.32±0.44)mm(范围:0.55~1.99 mm)。术后发生穿刺靶点无症状渗血1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通过3D Slicer软件术前自主重建三维多模态影像,可以帮助术者进行术前手术规划,降低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脑活检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