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转移技术在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转移技术,解决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因数量有限无法进行多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辅助检查的问题,为细胞学精准诊断提供可能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5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34例,将一张涂片上丰富的细胞分割到若干张载玻片上,进行细胞转移。转移片褪染后行EnVision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细胞转移片及对应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一致性。结果:34个病例共完成180张细胞转移片,其中174张转移片细胞形态、大小及结构与原始细胞涂片相一致,细胞转移成功率为96.7%(174/180)。对成功转移的细胞学涂片进行了174项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其中15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有相应的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这15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有148个与组织学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一致,其染色定位准确、清晰、背景干净,一致率为96.7%(148/153)。3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与相应组织学标本病理诊断相对照,诊断均一致,一致率达100%。结论:细胞转移技术简单易行,可对涂片中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进行有效利用,对细胞学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在病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医疗行业介入最多的部门当属医学影像/图像较为集中的科室,包括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和内窥镜相关科室。随着医疗实践中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尤其是最近10年医学检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电子化医疗档案与数字化医学影像呈暴发式增长,丰富的医疗大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宝贵资源。病理科是依赖于医疗图像诊断疾病、特别是诊断肿瘤的部门,但传统的病理学图像载体是玻璃切片,使得人工智能介入病理学图像诊疗过程有别于放射科影像、超声科影像和内窥镜图像(这些影像学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形成的图像即是数字化图像)。该文面向病理学与医疗影像研究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介绍病理学图像的特点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框架实现慢性胃炎多项病理指标的自动识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Attention-MIL)框架技术,实现慢性胃炎多项指标的自动识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 015例和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15例,所有病理切片经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全载玻片成像(whole slide imaging,WSI),WSI标签依据胃炎病理报告,包含活动性、萎缩和肠化3项指标。所有的WSI分为训练集、单一测试集、混合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Attention-MIL模型在3个测试集上评价自动识别的准确性。结果:Attention-MIL模型在240例WSI单一测试集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8,“萎缩”0.89,“肠化”0.98,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94.2%。模型在117例WSI混合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5,“萎缩”0.86,“肠化”0.94,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8.3%。模型在115例WSI外部测试集上的AUC值分别为:“活动性”0.93,“萎缩”0.84,“肠化”0.90,3项指标的平均准确率为85.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中,Attention-MIL模型的诊断准确性非常接近病理医师的诊断结果,这种弱监督下的深度学习模式适于病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羊水细胞载玻片原位培养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载玻片原位培养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16例羊水细胞采用载玻片原位培养法培养,培养成功后制片,用GSL-120全自动核型扫描仪进行进行扫描拍摄和分析。结果:2716例羊水细胞经载玻片原位培养后制片、核型分析,成功率达100%;原代培养成功率达98.42%,传代培养率1.58%。共检出异常224例、占8.25%,其中125例21三体、31例18三体、3例13三体、4例45,X、17例47,XXY、5例47,XYY、1例48, XXY, +18、1例48, XXYY、26例结构异常,并鉴别出1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真嵌合。结论:羊水细胞原位培养法结果稳定,成功率高;能够鉴别真假嵌合,提高产前诊断的精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为表现的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5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周于2020年8月8日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2020年6月18日于外院检查并结合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1.04×10 2拷贝/ml(检测下限:1×10 2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30.35个/μl(参考范围:410~1 590个/μl )"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左胸皮肤带状疱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外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0.3,矫正不能提高。左眼玻璃体细胞(+);视盘充血、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稍纡曲扩张,视网膜多灶性黄白色病灶,黄斑颞下方病灶融合成片(图1A)。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半月余,眼部情况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1.0、0.3;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3、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及右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左眼视网膜黄白色病灶范围扩大累及全视网膜,周边视网膜出现点状出血,黄斑颞下方病灶扩大,中央出现小出血点(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弥漫增厚,病灶处外层视网膜反射降低、结构层次不清,内层视网膜反射增强、结构层次欠清(图1C)。初步诊断:(1)左眼视网膜坏死;(2) AIDS;(3)带状疱疹。建议进一步完善眼部及全身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领扣型人工角膜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且符合条件、拟行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的高危移植角膜盲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以视力≥0.05为标准计算脱盲率并评定治疗的有效性;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人工角膜在位情况,以评定手术的安全性。结果:37例(37只眼)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为27~72岁。角膜移植手术后角膜植片混浊21只眼(56.8%),眼部化学烧伤8只眼(21.6%),眼部热烧伤5只眼(13.5%),不明原因角膜混浊2只眼(5.4%),角膜融解穿孔1只眼(2.7%)。2只眼于术后3个月退出研究,35只眼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1只眼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83.8%术眼视力≥0.05,术后12个月81.8%术眼视力≥0.05。合并青光眼11只眼,术后12个月6只眼视力≥0.05。术后12个月领扣型人工角膜的在位率为100%;5只眼(16.1%)光学镜柱后膜形成,5只眼(16.1%)出现持续性载体角膜上皮缺损,4只眼(12.9%)发生黄斑水肿,4只眼(12.5%)新发青光眼(包括因新发青光眼术后3个月退出研究1只眼),2只眼(6.5%)出现无菌性载体角膜融解,继发无菌性玻璃体炎、感染性角膜炎各1只眼(3.2%)。结论: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安全且有效,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视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万古霉素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Vm)微泡(MBs)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形态结构、厚度及细菌活力的影响。方法:以薄膜水化法制备Vm-MBs。以MRSA为受试菌株,将直径13 mm的无菌盖玻片放置于24孔板中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后通过肉眼、光镜观察生物膜形态。LIVE/DEAD、SYTO59和DIL分别对生物膜和MBs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及生物膜与MBs的位置关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生物膜分为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每组9个样本。各组生物膜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采用LIVE/DEAD染色,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形态结构变化;采用结晶紫染色,借助酶标仪测定并比较各组生物膜密度差异;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生物膜厚度及细菌活力差异。结果:制备的Vm-MBs符合实验要求。肉眼、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生物膜结构致密,厚度为(13.8±0.2)nm,较均匀,膜内有少量死菌,活菌比例为(94.9±0.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MBs能穿透进生物膜深层。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24 h,LIVE/DEAD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形态结构破坏最显著,出现大量死菌,仅残存少量分散的浮游细菌,细胞膜形态出现不规则变化。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密度显著降低( P<0.05),Vm组、Vm-MBs组、UTM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生物膜厚度变薄( P均<0.05),V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生物膜厚度变薄( P均<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Vm组、Vm-MBs组、UTMD组、Vm-MBs+UTMD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 P均<0.01);与Vm组、Vm-MBs组、UTMD组比较,Vm-MBs+UTMD组细菌活性显著降低( P均<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 P均>0.05)。 结论:Vm-MBs联合UTMD技术能够有效破坏生物膜形态结构,减少生物膜厚度,同时释放抗生素,显著降低细菌活力,提高抗生素杀菌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支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支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 000、1 200、2 000、4 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上支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上支=9.540、 F下支=12.890, 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均高于上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A=3.432、 tB=4.280、 tC=3.874, P值均<0.01)。 结论:人体耻骨下支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上支。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支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rüppel样因子7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及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7 (KLF7)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小鼠RGC存活及ER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IR组、正常-KLF7组、正常-绿色荧光蛋白(GFP)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8周龄时,正常-KLF7组及RIR-KLF7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1.0×10 12 vg/ml过表达KLF7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KLF7-GFP)1 μl;正常-GFP组及RIR-GFP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同样滴度的仅带GFP的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1 μl。小鼠11周龄时,RIR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建立RIR模型并测量眼压。玻璃体腔注射AAV2-KLF7-GFP病毒载体4周后,利用视网膜冰冻切片观察病毒转染情况。RIR建模后第7天,利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观察RGC存活率;行全视野ERG检查,观察其暗适应a、b波和振荡电位(Ops )、光负性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行视动反应检测,观察其视敏度的变化。玻璃体腔注射病毒4周后,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KLF7的蛋白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IR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60、7.157、5.735、8.953、4.744、9.887, P<0.05 )。随着刺激光强的增加,小鼠暗适应ERG a、b波振幅逐渐升高,其潜伏期逐渐缩短。与RIR组比较,RIR-KLF7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0、3.253、3.695、5.825、5.325、4.591, P<0.05)。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KLF7组小鼠视网膜中KLF7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5, P<0.01 )。 结论:KLF7过表达可提高RGC存活率,保护其电生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低温下对物体表面的杀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一种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40℃低温环境中的消毒效果,为低温消毒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低温条件下环境表面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原液含量为37 g/L,pH值为5.03.该消毒液在-40℃下放置>8 h后无析出,无结晶.在-40℃低温冷库中,原液喷洒作用30 min,对织物样片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原液按10 mL/m3喷雾作用60 min,对玻璃表面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3.00.该消毒液原液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为无毒级,对小鼠无致微核作用.结论 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40℃低温下可杀灭环境表面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实际无毒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