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近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改良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因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器官脱垂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病例共15例,根据女性盆腔"整体理论",利用自体筋膜的修复重建达到解剖、功能复位,并根据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度(POP-Q)分度法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36.18±7.73)min,术中出血平均(52.14±22.59)mL,均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07±0.62)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36±2.1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6.67%(13/15).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提重物(约10 kg)时导致子宫脱垂复发,余14例患者与术前相比,DeLancey Ⅰ和Ⅱ水平所有指示点在术后1年内的位置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下坠不适、腰酸等症状明显改善.15例患者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此次设计的手术主要针对DeLancey 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无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的分型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12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4~80岁,平均49.6岁。参照髋关节前脱位Epstein分型及Letournel-Judet髋臼前柱骨折分型,对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归纳出一种分型系统,共分4型:A型1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线涉及髂骨翼;B型4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髂前下棘;C型5例,髋关节耻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整个前壁;D型2例,髋关节闭孔脱位,髋臼骨折仅涉及前角区。髋臼骨折保守治疗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一期关节置换1例。分析各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及功能结果。结果:1例A型髋臼骨折为不典型高位前柱骨折,4例B型、3例C型、2例D型髋臼骨折为不典型前壁骨折。10例患者获平均17.2个月(3~46个月)随访,1例失访,另1例关节置换患者未纳入随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1例A型患者手术复位差,功能结果差。1例B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功能结果为优;保守治疗及手术复位差各1例,功能结果均为差。C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3例,功能结果满意2例,差1例(并发Brooker Ⅳ级异位骨化);保守治疗1例,复位及功能结果均差。2例D型患者保守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差,功能结果均满意。结论: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为一特殊类型损伤,可分为4型:A、B、C型需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髋臼骨折,D型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可保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伤致尿道狭窄患者经会阴入路尿道重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伤导致的尿道球部、膜部狭窄患者行经会阴入路尿道重建术后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导致尿道球部或膜部狭窄的7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会阴入路尿道重建术。术后随访期间尿道狭窄复发13例(复发组),无尿道狭窄复发65例(未复发组)。复发组年龄(49.8±12.0)岁,3例合并糖尿病,9例有吸烟史;8例术前有泌尿系统感染;4例术前有尿道扩张史;术前血清总蛋白含量(67.80±1.18)g/L;10例为尿道膜部狭窄,7例狭窄尿道近端位于耻骨上缘以上(高位狭窄);术中测量狭窄长度为(2.19±0.22)cm。未复发组年龄(44.8±13.6)岁,3例合并糖尿病,25例有吸烟史;37例术前有泌尿系统感染;4例术前有尿道扩张史;术前血清总蛋白含量(71.83±0.70)g/L;38例为尿道膜部狭窄,14例为高位狭窄;术中测量狭窄长度为(2.03±0.11)cm。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5年尿道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 P=0.050)、糖尿病史( P=0.039)、术前尿道扩张史( P=0.016)、术前血清总蛋白含量( P=0.023)、高位狭窄( P=0.031)与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位狭窄( OR=34.64,95% CI 3.71~754.53, P=0.007)、术前尿道扩张史( OR=13.15,95% CI 1.27~210.00, P=0.041)、吸烟( OR=13.75,95% CI 2.15~166.05, P=0.015)、糖尿病( OR=64.98,95% CI 3.80~1957.60, P=0.007)是尿道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与更低的复发风险相关( OR=0.78,95% CI 0.62~0.93, P=0.013)。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狭窄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923(95% CI 0.908~0.93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55~0.991),截断点对应的特异性为87.7%,敏感性为84.6%;布里尔分数为0.079。 结论:狭窄尿道近端位于耻骨支上缘以上、术前尿道扩张史、吸烟、糖尿病是外伤导致的尿道球部、膜部狭窄行经会阴入路尿道重建术后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可能具有潜在保护作用。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术后狭窄复发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4例采用Hood技术行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7.8(57~76)岁,体质指数平均25.17(18.31~32.54)kg/m 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平均18.36(4.21~67.57)ng/ml。所有患者术前穿刺均明确诊断,Gleason评分平均7.3(6~8)分。术前临床分期T 1c期1例,T 2a期5例,T 2b期4例,T 2c期14例。所有患者均行RARP,术中采用Hood技术,其特点为经前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手术操作层面紧贴膀胱前壁,耻骨后骨盆结构及前列腺外膜轮廓均不显露。分析患者手术结果、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 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机械臂操作时间)平均84.5(63~110)min,出血量平均75.3(20~180)ml。术后19例留置引流管,平均留置3.7(3~5)d,5例未留置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4~11)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7.3(6~9)d。23例拔除尿管后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术后病理:pT 2a期4例,pT 2b期6例,pT 2c期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9(6~9)分。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因手术并发症再次入院病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RARP术中应用Hood技术,可简化Retzius间隙保留步骤,手术切缘阳性率低,术后即刻尿控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SUI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3.6±11.7)岁。孕次(3.1±1.4)次。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所有患者均有SUI症状,压力诱发试验阳性,指压试验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轻度膨出声像,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宽。根据简化盆腔器官脱垂分期系统分度,合并Ⅰ度前盆腔脱垂7例,Ⅱ度前盆腔脱垂73例。本组80例均全麻下行单支网片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患者取截石位。以盆底修复网片为原型裁剪为单支网片,网片由左右两侧臂和中间主体部分构成,为倒"T"形,左右对称。与传统吊带和网片相比,单支网片左右两侧悬吊臂增宽,以保证悬吊臂在耻骨降支有较大的受力面,防止吊带移动;中间主体部分增宽,使受力面从尿道中段延续至膀胱颈。选择双侧耻骨下支下缘外侧0.5 cm处穿刺,引导单支网片双臂从内向外穿出,完成单支网片悬吊。采用阴道成形术修复撕裂的肛提肌,成形会阴体,分层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缩窄阴道呈"双喇叭口状"。术后1、3、6个月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价前盆腔脱垂治疗效果。SUI疗效评判标准:在术后无其他治疗的情况下,SUI症状完全消失,可自主控尿为治愈;SUI症状较术前减轻,剧烈活动时有少量漏尿,日常活动时无漏尿为改善;SUI症状较术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仍无法控制漏尿为无效。结果:本组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特殊情况。手术时间(90±8)min,术中出血量(20±10)ml。80例术后48 h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量<50 ml,术后72 h出院。80例PGI-I问卷评价结果显示,76例(95.0%)主观治愈,4例(5.0%)主观缓解。80例SUI疗效评价,78例治愈(97.5%),2例改善(2.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收缩力异常、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单支网片悬吊术保证了全尿道无张力悬吊,能有效治疗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近期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骨折闭合复位技术的新型骨盆骨折数字化分型系统的提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闭合复位技术的新型骨盆骨折数字化分型系统(JST分型),并探讨该分型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根据JST分型手术治疗的63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盆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对骨盆骨折进行数字化归纳,首先将骨盆分为4个部分:左半骨盆、右半骨盆和骶骨Denis Ⅲ区、耻骨联合,其中左、右对称的骶骨Denis Ⅰ区和Denis Ⅱ区也被归入左/右半骨盆。随后半骨盆被分为4个区域并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分别标记:骶骨区(sacrum area,包括Denis Ⅰ区和Denis Ⅱ区,记作S)、骶髂关节区(sacroiliac joint area,记作J)、髂骨区(iliac area,记作I)、耻骨区(pubic area,记作P),为区分右/左侧采用R和L作为前缀;不对称的2个部分同样以英文字母标记:骶骨Denis Ⅲ区(记作Sac)、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记作C)。之后用数字对各区域的骨折线形态和移位情况进行标记,形成完整的JST分型。JST分型系统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可靠性(Fleiss'和Cohen's Kappa系数)由3名具有10年以上骨盆骨折治疗经验的观察者进行测试。结果: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中,组间差异Kappa为0.818(0.658~0.946, P均<0.001),组内差异Kappa为0.873(0.674~1.000, P均<0.001),均呈现强一致性。根据分型结果,术中在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辅助下成功闭合复位59例,成功率93.7%(59/63)。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JST分型组间和组内的一致性强。由于对各个骨折部位和关键骨块进行标记,对智能化骨折机器人的深度学习和术中操作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8.5±4.3)岁。7例合并尿道阴道瘘,1例合并膀胱阴道瘘;5例存在远端尿道闭锁或细小狭窄;5例合并阴道狭窄或部分闭锁。手术方式:经会阴尿道阴道瘘修补术1例,经耻骨尿道吻合术(端端吻合)2例,经耻骨尿道阴道瘘修补术+膀胱颈尿道吻合术1例,经耻骨尿道成形术(膀胱颈及尿道拖出)+尿道阴道瘘修补术+膀胱颈重建术4例,经耻骨尿道成形术+膀胱颈重建术1例,肠扩大膀胱阑尾代输出道可控性尿流改道术1例。术后观察排尿情况。每日使用尿垫数量>1片为尿失禁,≤1片为控尿良好;主诉排尿费力,最大尿流率<10 ml/s为排尿困难。结果:本研究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2.0±26.2)个月。2例术后控尿良好,无排尿困难;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因尿道狭窄致排尿困难,行尿道扩张后好转;5例尿道阴道瘘复发,其中3例再次行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后2例控尿良好,无排尿困难。1例尿流改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女童陈旧骨盆骨折尿道外伤的处理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根据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和尿道、阴道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尿道下裂伴轻度阴茎下弯患儿的临床资料。95例行阴茎皮肤肉膜脱套后均存在阴茎下弯且<30°。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背侧皮肤紧缩组43例,中位年龄1.1(0.4~1.5)岁;术中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36例、近端7例;予背侧皮肤紧缩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阴茎背侧根部12点处成形阴茎耻骨角,并于12点处缝合包皮与环切后保留的黏膜领,保持一定张力。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52例,中位年龄1.5(0.5~2.6)岁;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41例,近端11例;予背侧中线白膜折叠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背侧中线切开Buck筋膜并分离至白膜,行1针或上下两针纵行缝合折叠白膜。两组术中均行人工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下弯被矫正。术后6、12个月复查,之后每年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阴茎下弯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0.6~3.0)年,所有患儿根据正侧面照片测量显示均无阴茎下弯。术后7例发生尿道皮肤瘘,其中背侧皮肤紧缩组3例,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例均未发生尿道狭窄和憩室,无阴茎隐匿。 结论: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可有效纠正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术后短期效果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膀胱刺激法在晚期新生儿留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膀胱刺激法(bladder stimulation technique,BST)留取晚期新生儿尿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病情相对稳定的晚期新生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尿袋收集法收集尿液;BST组采用BST(耻骨上叩击与腰骶部按摩交替5 min)留尿,BST前后仍采用尿袋收集法留尿。以60 min内留到未被粪便污染尿液>1 ml为留尿成功。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共纳入231例,对照组114例、BST组117例。BST组留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65.8%比39.4%),BST组留尿成功时间[(30.2±8.5)min比(40.7±12.9)min]、尿液被粪便污染率(2.5%比21.1%)和尿液污染率(11.7%比2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ST组男婴和女婴留尿成功率(65.6%比66.0%)、BST组男婴和对照组男婴尿液污染率(9.5%比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ST组女婴尿液污染率低于对照组女婴(14.3%比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BST后留尿成功的71例患儿BST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1(61,132)s,绝大部分新生儿除出现短暂的可安抚性哭闹外,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与尿袋收集法相比,实施BST可提高晚期新生儿喂奶后60 min内留尿成功率,缩短留尿成功时间,降低尿液污染率(尤其是女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潜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索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相较于X线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对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3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肛门直肠肌群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时相肛门直肠肌群弹性模量值的变化。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及Bland-Altman点图分析对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评估盆底肌痉挛综合征,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静息相到收缩相,静息相到力排相(Valsalval动作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力排相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弹性模量值分别为32.4 kPa (19.1 kPa,60.3 kPa)、25.3 kPa (17.0 kPa,53.8 kPa)、28.6 kPa (21.3 kPa,55.1 kPa) ,分别与静息相弹性模量值[33.5 kPa (22.1 kPa,44.9 kPa)、28.9 kPa (22.4 kPa,45.1 kPa)、32.4 kPa (23.1 kPa,49.4 kP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X线排粪造影对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9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肛门直肠测压对于排便不协调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6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X线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差异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 P=0.429、0.582)。 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肛直角角度变化较灵敏,与X线排粪造影评估角度变化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