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氚β粒子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电离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重要课题。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是目前评价辐射对人类脑发育和神经行为危险度的主要依据。这些结果是基于对一次性短时间内高剂量率辐射所产生的影响的总结,并不能准确反映氚β粒子在连续长时间内低剂量率辐射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辐射敏感性随着其发育阶段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照射情况下所产生的辐射危险度的不同。笔者以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周湘艳的氚生物效应研究团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研究成果为主线,概述了中国研究人员在低剂量氚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系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者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脑组织神经生物化学、初代培养大鼠大脑组织细胞电生理学和初代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等方面,使用了总计56项生物学终点作为评价指标,从多层次综合地探讨了低剂量氚β粒子子宫内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该研究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同一系列实验系统中,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体,从组织结构、神经生化、行为到学习记忆功能,从动物的个体到细胞的离体培养,综合评价了低剂量氚β粒子连续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度。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氚β粒子辐射的危险度提供了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光声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光声成像是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混合模式生物医学成像方法,能实时反映前列腺的解剖、分子信息,且成本低、无辐射。近年来,以光声成像为基础的光声检测发展迅速,已在方法、深度、范围和机器学习等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光声检测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大体标本、动物肿瘤移植模型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已试验性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在体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就近年光声检测的技术、设备等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RNA的N 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表观遗传转录组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 6-甲基腺嘌呤(m 6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高的化学修饰,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 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可能通过调节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参与肿瘤干细胞的辐射抗性、调控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及优化放疗联合其他治疗的协同效应等途径,干预肿瘤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本文就有关RNA的m 6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肿瘤放射治疗研究中的潜在靶点、探寻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关键环节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强度635 nm激光辐射致晶状体混浊观察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长期反复接触低强度635 nm激光致眼晶状体混浊特征。方法:于2019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某市生产激光水平仪车间812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中接触激光情况分成对照组(不接触激光)、激光漫反射组和激光直视组进行晶状体损伤回顾性观察分析。调查各组岗位激光辐照强度,分析各组员工晶状体混浊部位、形态,应用二分类重复测量资料进行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激光直视组员工岗位检出激光辐照度为0.72×10 -4~9.92×10 -4 mW/cm 2,照射量为2.61×10 -2~1.53 J/cm 2。研究对象均有晶状体混浊病变,各组均随时间增加病变增多,以激光直视组员工最多;多发生于前皮质的前极部及周边,发病形态以点状为主。激光直视组晶状体混浊率按观测点顺序(岗前及第1、2、3年)分别为0%、1.99%(8/402)、4.98%(20/402)和6.72%(2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激光直视组晶状体混浊率较高,激光直视组第2年起晶状体混浊率高(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激光对晶状体影响的组间、观测点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组×观测点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长期反复直视635 nm激光可致眼晶状体混浊病变,需严格强化产品安全分类,生产过程中需加强激光光化学作用致损伤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高剂量率照射后水分子的辐射化学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高剂量率(FLASH)照射和常规剂量率照射后水分子电离的辐射化学效应。方法:以超纯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照射和FLASH照射,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法检测均相阶段的羟基自由基生成量,荧光探针法分析扩散期过氧化氢(H 2O 2)产量。构建脂质体常规照射和FLASH照射模型,分析水分子辐射化学效应诱发脂质过氧化情况。 结果:照射可诱导水分子电离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均相阶段,FLASH照射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水平与常规照射无明显差异( P>0.05)。扩散期,FLASH照射产生H 2O 2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照射( t=0.49~12.81, P<0.05)。构建脂质体模型证实,常规照射通过水分子辐射化学效应诱导脂质氧化应激较FLASH照射显著( t=0.31~11.73, P<0.05)。 结论:FLASH照射后水分子的辐射化学效应明显弱于常规照射,这可能是FLASH效应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组人ADAMTS13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放射性肠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rhADAMTS13)对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效应。方法:将30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2 Gy腹部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rhADAMTS13联合12 Gy照射组(联合组),分别为6、12和12只。联合组于照射前3 d给予2.5 μg/kg rhADAMTS13尾静脉注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单次12Gy X射线腹部照射。于照射后1和3 d处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组织Ki67、TNF- α和MPO表达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照射后1(1.38±0.11)和3 d(1.70±0.10)小鼠血浆vWF水平增高( t=6.20、12.29, P<0.05),ADAMTS13水平降低( t=9.82、22.83, 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照射后1(1.23±0.12)和3 d(1.48±0.09)小鼠血浆vWF水平减低( t=2.93、3.96, P<0.05),ADAMTS13水平升高( t=5.09、9.82, 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后3 d联合组绒毛长度缩短程度明显降低( t=8.51,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联合组照射后3 d隐窝Ki67 +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t=9.82, P<0.05),TNF- α和MPO浸润程度明显降低( t=15.44、14.33, P<0.05)。此外,rhADAMTS13干预能显著降低照射后1和3 d小鼠血浆CRP( t=5.02、2.96, P<0.05)和MDA( t=2.47、2.55, P<0.05)的含量,并增加SOD活性( t=2.64、5.64, P<0.05)和T-AOC( t=3.05、5.07, P<0.05)。 结论:rhADAMTS13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肠损伤,为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X射线辐射远端效应诱发小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X射线辐射远端效应(X-ray radiation-induced abscopal effects,X-RIAEs)对小鼠卵巢储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动情周期规律的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8只/组,照射组小鼠麻醉后每日给予胸部局部区域8 Gy X射线照射,连续照射3 d,对照组小鼠仅给予麻醉处理。照射结束21 d后,检测两组小鼠动情周期、血清激素及促炎性因子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检测小鼠卵巢组织RNA转录组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后行基因本体论-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biological processes,GO_BP)分析,通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测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精卵发生特异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1(spermatogenesis-and oogenesis-specific basic helix-loop-helix-containing protein 1,SOHLH1)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在卵巢组织内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照射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主要停滞于间期,照射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10.50(1.25,12.75)]及生长卵泡数量[4.50(2.50,9.00)]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小鼠[60.00(30.00,90.25), P<0.001;18.50(18.00,20.75),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闭锁卵泡数量[56.00(45.25,98.75)]明显多于对照组[12.50(5.25,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照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70.28±5.27)pmol/L]、抗苗勒管激素水平[(104.00±6.98)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97.58±7.25)pmol/L, P=0.016;(129.70±8.39)μg/L, P=0.046],而照射组小鼠卵泡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96);与对照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31.61±12.89)μg/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52.75±2.06)μg/L]相比,照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488.30±36.20)μg/L]和IL-1β水平[(62.37±2.50)μg/L]均明显升高( P<0.001, P=0.018),照射组小鼠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小鼠也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1)。GO_BP分析结果显示,X-RIAEs诱导小鼠卵巢组织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卵泡发育过程,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卵巢组织炎症反应过程,RT-q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IHC结果显示,照射组小鼠卵巢组织SOHLH1阳性表达面积[(23.18±4.00)%]显著低于对照组[(65.90±6.28)%, P=0.005],而NE阳性表达面积[(30.73±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4.47±2.22)%, P=0.024]。 结论:X-RIAEs可诱发卵巢组织炎性反应,并抑制小鼠卵巢卵泡生长及发育过程,进而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光声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光声成像是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混合模式生物医学成像方法,能实时反映前列腺的解剖、分子信息,且成本低、无辐射.近年来,以光声成像为基础的光声检测发展迅速,已在方法、深度、范围和机器学习等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光声检测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大体标本、动物肿瘤移植模型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已试验性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在体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就近年光声检测的技术、设备等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不同混合速率下阳光UV辐射对假微型海链藻PSⅡ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浮游硅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Hustedt) Hasle et Heimdal CCMP1335)为材料,研究不同混合速率下,随辐射水平增加,UV辐射和可见光PAR对其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速率慢时,随着PAR及UV辐射水平的增加,假微型海链藻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持续受到抑制,光合效率α和相对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下降.尤其是UV辐射存在时,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下降,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数量减少,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和耗散(DI0/RC)的能量增加.混合速率快时,PAR辐射下PSⅡ光化学活性相比混合速率慢时升高,D1蛋白含量增加;而UV辐射存在下各光合参数表现出与混合速率慢时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混合速率的加快可缓解高水平可见光导致的光抑制,而对UV辐射的抑制效应并未产生显著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藻类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藻类诱变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藻体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期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体的育种方法.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与人类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发展"蓝色农业"的基础.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提高藻类育种效率,获得新种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的微藻、生物能源微藻及一些大型的经济海藻中.在藻类育种中常用的诱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诱变技术.物理诱变辐射源包括紫外线、γ射线、重离子束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甲基磺酸乙酯和亚硝基胍等.主要介绍了上述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总结了诱变技术在藻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藻类诱变育种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