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PBRTQC),可利用现代实验室信息系统条件改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PBRTQC相比室内质量控具有连续监测、无质控品原因造成失控的情况、低成本等优势。本文总结近期PBRTQC研究成果,介绍PBRTQC的理论基础和PBRTQC质控模型的建立,阐述目前PBRTQC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PBRTQC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医改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成为缓解患者"看病贵"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通过分析医用耗材成本控制难点以及控制保障机制方面的不足,提出医院应从准入、采购、使用、监督、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医用耗材成本全过程控制,并从政府部门层面和医院层面提出制定医用耗材成本全过程控制保障措施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研究:来自上海和广州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保支付从按项目的一般购买转向以服务打包为特征的战略型购买,服务包的科学制定是基础,支付标准是核心,过程控制是关键,促使医疗机构以规范化方式贯彻价格标准所指向的标准化诊疗过程,保证支付结果的精准。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方法深入贯彻了这一目标,利用统一标准实现了支付与监管的一体化管理,打造了融事前合理预估、事中过程控制、事后评价与资源配置全过程于一体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现代化治理的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赋能授权理论下护理管理对心胸外科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赋能授权理论下护理管理对心胸外科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职的1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1年5~11月(管理前)行常规护理管理与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管理后)行赋能授权理论下护理管理,对比不同干预阶段心胸外科护士赋能授权评分、工作压力、工作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过程控制、指导工作、结果与目标、参与决策、权力委任、个人发展支持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管理后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工作压力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赋能授权理论下的护理管理对心胸外科护理管理水平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护士积极性,减少工作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向过程控制的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评价量表研制及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评价量表》并开展试用,验证其有效性并梳理围手术期管理存在的问题。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运用面向过程控制的流程管理相关理论设计量表框架,结合围手术期管理相关政策、文献、标准和专家访谈结果构建风险测量指标池,形成量表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形成的《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评价量表》由209个风险测量指标构成,各环节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采用Likert 5级计分的方式。来自31家单位的99名专家参与了量表试用,Cronbach α系数为0.997,风险测量指标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各风险测量指标得分均值的中位数为1.69。围手术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少对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医护人员配备不充足;医护人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等。 结论:本量表可对围手术期各环节精细化管理进行量化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中药智能制造及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设计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数据库、数学建模、信息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已在中药工业的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发挥出巨大作用,但对于研发报告、批生产记录、质量检验记录、供应商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与利用能力相对薄弱.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文本、语言、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提取、知识萃取、语义检索、内容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生成式AI有望为中药工业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套可行的工具.作者基于多年的中药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经验,梳理了中药智能制造现状与非结构化数据利用情况,分析了生成式AI在中药制造过程及供应链环节的应用价值,归纳总结了 4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制药知识库/知识图谱、智慧上岗培训、智慧生产质控、智慧供应链,并结合产业需求阐述了各场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业务流程设计、应用潜力与价值.最后,基于生成式AI与中药工业模型的融合应用,该研究提出中药智慧工业大脑的初步构想.该研究旨在为AI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的质量改进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应用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以住院VLBW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月—2021年6月VLBW早产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百分比作为基线值,以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百分比为具体质量改进目标.应用帕累托图分析影响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因素.根据抗生素使用的各个环节构建关键驱动图,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环节和具体的干预措施.通过运行图监测VLBW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百分比的变化直至达到质量改进目标.结果 2020年11月—2021年6月VLBW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百分比在质量改进前为49%(基线值),设定质量改进目标为12个月内将该百分比降低10%.帕累托图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无感染证据时未及时停用抗生素;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袋鼠式护理应用不足;肠内营养进程延迟.质量改进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1)制定败血症评估管理规范;(2)对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早产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教;(3)查房时监督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执行性;(4)无明确感染表现且血培养阴性者,抗生素使用36 h后停止使用;(5)减少中心静脉置管及肠外营养时间,降低早产儿感染风险.控制图显示,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VLBW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百分比由49%降低至32%,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基于统计原理、过程控制的质量改进工具及质量改进措施后,VLBW早产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可得到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远程心电诊断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修改和完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条目;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构建完整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位于武汉市经济开发区医疗联合体单位的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预调查对象对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和条目进行预调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第1、2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100.0%、86.2%;专家积极系数为0.86,专家积极性高.第1、2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4、0.85,专家函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最终建立7个一级指标(组织与环境、领导作用、核心流程、人员支持、过程控制、绩效评价、持续改进)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且指标权重设置合理.量表总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912,Cronbach's α系数为0.78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远程心电诊断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中残留乙酸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建立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残留量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方法,确定色谱流动相的组成、比例和pH值.参考ICH Q2,从专属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等6个方面对方法进行验证.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进行了测定.结果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梯度洗脱;柱温25 ℃;检测波长220 nm.供试品、溶剂和流动相对乙酸测定没有明显干扰;乙酸的最低检出限约为0.029 μg,最低定量限约0.12 μg;从定量限到限度2倍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拟合直线方程为少=388866.7186x-177.5720,r2=0.9999;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平均分别为93%,96%和99%;方法 的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分别为2.37%和2.11%;在3根不同C18色谱柱上的耐用性良好.19种β-内酰胺抗生素原料中有3种筛查出残留乙酸.结论 所建方法可以实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残留乙酸的准确定量,为该类原料的生产过程控制和标准物质研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近红外和拉曼光谱法对溴己新注射剂处方工艺的一致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建立溴己新注射剂的近红外光谱法一致性检验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考察制剂处方和工艺的差别并对溴己新含量进行测定;分别采用拉曼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对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包括输液和水针2 种剂型)进行制剂处方工艺一致性研究.方法 对评价性抽验选取的盐酸溴己新注射剂(冻干粉针、输液剂和水针剂)进行近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建立2个厂家的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冻干粉针近红外一致性定性模型;建立盐酸溴己新注射用粉针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采用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法对 2种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输液和水针)进行研究,对制剂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2个厂家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冻干粉针的近红外一致性模型,可100%鉴别本厂家和其他厂家的冻干粉针制剂;盐酸溴己新粉针定量模型稳健且准确,能够用于盐酸溴己新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冻干粉针、水针及输液制剂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结果与一致性模型相对应,较好地反映了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可对质量工艺稳定的药物制剂进行鉴别,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用药进行监控和警戒;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对未知冻干粉针样品的溴己新含量进行预测、快速检测筛查、过程控制和放行;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反映出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输液及水针)处方工艺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