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绿色医嘱模式的急救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绿色医嘱模式的急救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AMI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和观察组(2019年7~12月),各55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性管理,观察组应用基于绿色医嘱模式的急救系统实施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检查报告获取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心电图远程传输比率、患者绕行急诊至导管室比率及患者救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 P<0.05),而心脏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绿色医嘱模式的急救系统可缩短急诊AMI患者救治时间,为AMI患者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推进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2020年4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基于"互联网+专科联盟"模式,牵头组建了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该专科联盟在区域五级远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实现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三位一体"的远程诊断服务,并为心电诊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医院与联盟成员单位借助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可开展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合作,涵盖远程诊断、远程培训、适宜技术分享、科研协作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三级医院优质诊断资源的下沉及共享,促进了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截至2023年12月,牵头医院与56家医疗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协议,与3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合作协议,完成远程心电诊断28 217例,开展学术活动5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项目6项,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公立医院推动专科联盟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2020)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监测和治疗。对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CIE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随访可了解CIED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及CIED本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故障,了解CIED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患者得到最优治疗获益。因患者植入CIED类型不同,其随访目的、频度、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随访方式包括诊室随访和远程随访,但远程随访的患者,仍建议每年至少1次诊室随访。常规起搏器患者建议选择合适的起搏方式并优化参数,以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建议程控合适的心动过速识别参数和治疗参数,以减少ICD电击治疗。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则需要优化再同步参数,保证高比例的再同步起搏,以提高CRT反应性。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参与的CIED患者的随访和程控,需要专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胜任。而对于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CM)患者的随访,建议设置合理的感知和监测参数,并根据随访检出事件结果来决定其后续的诊疗措施。所有开展CIED治疗的医院均应建立规范的CIED资料的登记和管理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心电智能平台的心房颤动患者远程监控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借助心电智能平台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院后监管,评估该平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2年7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或住院的房颤患者纳入心电智能平台后,多学科团队提供数字增强下的健康教育及医疗指导,并基于电子问卷及贴片式单导联心电记录仪收集患者基线与院后6个月房颤及早搏负荷、生活质量、心功能和不良事件,分析比较患者健康结局变化状况,剖析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47例房颤患者,其中男83例,女64例,年龄(57.45±14.01)岁,年龄范围18~87岁。6个月时患者无失访,且房颤负荷(1.84±11.77对8.25±26.16, P=0.004)、早搏负荷(0.36±1.94对1.49±4.14, P<0.001)均降低,心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无影响者显著增加[91.8%(135/147)对73.5%(108/147), P<0.001],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占比显著提升[85.0%(125/147)对66.0%(97/147), P<0.001]。不良事件包括栓塞缺血15例(10.2%,15/147)、出血20例,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房颤负荷、心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级是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结论:基于心电智能平台远程监管下的房颤患者随访依从性高,房颤负荷、早搏负荷、心功能等相关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救护型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患者3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病例的经验,提高重症救护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出诊任务记录单,汇总并分析任务受理及实施情况、疾病谱构成、转运前准备、机上医疗干预等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共登记直升机院间转运请求168例,实际转运36例,成功35例,1例在飞机降落阶段发生心搏骤停,持续复苏至入院数小时后死亡。3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0.5(29.8,66.0)岁;平均转运时间(54.95±17.89)min,平均转运距离(205.74±74.68)km。②疾病谱:脑卒中11例(30.55%),创伤7例(19.45%),重症肺炎5例(13.89%),心脏及大血管疾病5例(13.89%),腹部急症5例(13.89%),其他疾病3例(8.33%)。③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1例(占86.11%)为重症患者(≥15分);根据Hamilton早期预警评分(HEWS),19例(占52.78%)为急诊转运高风险(≥6分);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6例(占创伤患者的85.71%)为严重创伤(≥16分)。④转运前准备:开通远程会诊,以掌握患者最新病情状态,特别是呼吸循环情况,必要时复查有关项目,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治,并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针对性准备,如心电图(94.44%)、血气分析(94.44%)、颅脑CT(36.11%)等辅助检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2.22%)、深静脉置管(91.67%),胃管(86.11%)、尿管(88.89%)置入,镇静药物(38.89%)、血管活性药物(58.33%)和脱水降颅压药物(33.33%)的调整,骨折固定是否牢靠(11.11%)等。⑤机上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全程实施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监测,使用呼吸机者及时调整参数(66.67%),使用微泵给药者及时调整用量(91.67%),其他还包括必要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38.89%)、吸痰护理(75.00%),各类置入管道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护理72.22%,留置尿管护理88.89%),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2.78%)等。结论:直升机转运服务对象以危重症患者为主,对机载医疗设备与救护技术要求高,亟待建立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程心电图对口帮扶西藏错那市中心医院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医联体中远程心电图在西藏错那市中心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1年内上传至我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的心电图病例,会诊中心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对西藏错那市中心医院心电图进行会诊,且对诊断结果频次汇总分析.结果 共会诊1275例,正常心电图33.96%(433/1275),异常心电图66.12%(843/1275),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前间壁R波递增不良、窦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ST-T变化、早搏多见.结论 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系统的应用对提高西藏错那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医生诊断水平、提高临床心电检查诊断的效率及正确率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语义分割的单导心电图心拍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为从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中准确识别心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残差连接与注意力机制的改进一维U-Net语义分割模型,使用从上万名患者远程动态ECG记录中截取的 148 340 条单导联ECG数据,对正常窦性心律(Nor-mal)、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APB)、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五种常见心拍进行分类.该模型以一定长度的ECG片段作为输入,通过添加背景标签,完成对所有采样点的语义分割,实现对各心拍进行定位的同时,完成类型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检测心拍位置,仅有 0.04%的心拍被漏检;对Normal、PVC、APB、LBBB、RBBB心拍分类的F1分数分别为 99.44%、99.03%、97.63%、95.25%和 94.77%.该方法与传统U-Net模型相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心拍分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用于动态心电监护仪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设计一种心电信号无线传输系统,以提高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的无线传输性能.方法:该系统由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无线通信协议模块和数字滤波模块组成.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由数字接口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心电放大电路组成.无线收发模块由无线射频单元、晶振电路、射频电路、调试串口、寄存器、电源模块和复位电路组成.无线通信协议模块由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组成,其中数据链路层设计自动应答和调频2种机制.数字滤波模块主要由数字滤波器、信号输入模块、延时单元、系数寄存器等组成,其中数字滤波器采用等波纹法设计,并将心电信号转换为输出序列,实现信号去噪.将基于ZigBee组网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方法和基于无线组网模块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方法作为对比方法,验证该系统在不同近程传输距离和不同远程传输距离下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性能.结果:相比其他2种方法,在不同近程传输距离和不同远程传输距离下,该系统的心电信号无线传输平均速率和成功传输比例较高,平均用时及平均重传数较低.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动态心电监护仪中心电信号高效、平稳、清晰的无线传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远程心电诊断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修改和完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条目;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构建完整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位于武汉市经济开发区医疗联合体单位的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预调查对象对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和条目进行预调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第1、2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100.0%、86.2%;专家积极系数为0.86,专家积极性高.第1、2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4、0.85,专家函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最终建立7个一级指标(组织与环境、领导作用、核心流程、人员支持、过程控制、绩效评价、持续改进)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且指标权重设置合理.量表总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912,Cronbach's α系数为0.78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联合体内远程心电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远程心电诊断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