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氧辅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疗效及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神经功能恢复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S100β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DEACMP有助于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修复,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体温控制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体温控制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7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3 d的体温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发热组(78例)、正常体温组(113例)、亚低温组(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压氧及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4 ℃~35 ℃)。治疗前后记录3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比较3组患者迟发型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迟发型脑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多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1 d外、亚低温组治疗1 d[(15.67±3.34)分]、3 d[(24.56±3.97)分]、7 d[(29.35±4.85)分]、1个月[(31.13±4.61)分]的GCS评分较高,且亚低温组GCS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优异( P<0.05)。正常体温组和亚低温组的APACHE Ⅱ评分均较发热组低( P<0.05),且亚低温组APACHE Ⅱ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低( P<0.05)。正常体温组和亚低温组的HDS评分均较发热组高( P<0.05),且亚低温组HDS评分较正常体温组高( P<0.05)。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7 d外、亚低温组治疗7 d[(23.33±3.41)分]、1个月[(27.12±3.57)分]、6个月[(28.82±3.56)分]的MMSE评分较高,且亚低温组MMSE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优异( P<0.05)。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1 d外、亚低温组治疗1 d(60.64±6.43)、3 d(67.67±8.76)、7 d(81.92±7.89)、1个月(92.33±8.28)的BIS值均较高( P<0.05)。正常体温组治疗7 d[(34.67±8.10)ng/ml]、1个月[(23.40±7.18)ng/ml]及亚低温组治疗3 d[(20.25±6.58)ng/ml]、7 d[(14.30±5.18)ng/ml]、1个月[(9.27±3.62)ng/ml]的NSE浓度均较低( P<0.05)。与正常体温组同时间点比较,亚低温组治疗1 d、3 d、7 d、1个月的BIS值均较高( P<0.05),治疗3 d、7 d、1个月的NSE浓度较低( 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亚低温组的平均昏迷时间较短,迟发型脑病发生率及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较低。GCS、BIS、NSE值与迟发型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早期体温控制能明显减轻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程度,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早期动态检测GCS评分、NSE浓度及BIS,对预测迟发型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GF12基因变异所致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二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例FGF12基因变异所致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4月龄(男)和2月龄(女),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均为新生儿期出现反复抽搐,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恶化期为痉挛后强直,伴或不伴痉挛发作,另伴有喂养困难和运动发育迟缓以及难治性肺炎。2例患儿均有FGF12基因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p.R52H和p.R114H。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患儿加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后癫痫控制,运动发育进步,脑电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患者血清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的关系,探讨其在DEACMP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EACMP将患者分为DEACMP组和非DEACMP组。通过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第7天、第14天血清一氧化氮(NO)、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NO、nNOS、iNOS及eNOS在DEACMP及非DEACMP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男性49(62.82%)例,女性29(37.18%)例,年龄(53.96±14.95)岁,DEACMP患者20例(25.64%),死亡1例(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EACMP患者一氧化碳暴露时间平均增加3h(95% CI: 1.00, 5.00),GCS评分低5分(95% CI: 1.00, 6.00),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比例高于非DEACMP的患者(90.00% vs. 32.76%)。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在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无论是否调整一氧化碳暴露时间、GCS评分、昏迷时间或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程度,DEACMP患者血清iNOS均高于非DEACMP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血清nNOS水平除在调整一氧化碳暴露时间的广义估计方程中DEACMP组患者低于非DEACMP组患者( P<0.05),NO、nNOS及eNOS水平在DEACMP组患者与非DEACMP组患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NOS水平在DEACMP患者中的表达增高,其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DEACMP的发病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紧急肝移植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m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高氨血症,半数以上的遗传性高氨血症为OTCD [1]。儿童OTCD以新生儿起病的早发型为主,儿童期起病的迟发型较少见 [2]。同时,迟发型OTCD起病隐匿,起病前往往无相关病史,通常在呼吸道感染、腹泻、进食过多蛋白类食物等情况下发病,病势突然、进展迅速,首次发病即可表现为严重的脑病,死亡率较高 [3]。OTCD急性期的治疗以药物、血液透析等降血氨及改善脑水肿为主 [2,4]。但部分急危重症迟发型OTCD患儿,即使经积极充分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后病情仍不能缓解,甚至出现死亡 [5]。众所周知,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OTCD的根治方法,但目前专家共识建议LT治疗应在无并发症、病情平稳时进行 [2]。因此,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OTCD患者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2月17日收治1例急危重迟发型OTCD患儿,笔者现回顾性分析其诊治经过并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复习,以探讨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OTCD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与诊治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又称戊二酸血症Ⅱ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从新生儿期至成年期均可发病。新生儿期发病者症状重,有致死性。迟发型者常有脂质沉积性肌病以及呕吐、肝病、脑病等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血液酰基肉碱谱分析可进行新生儿筛查及高危筛查,迟发型MADD维生素B 2治疗效果较好。本共识旨在规范MADD的筛查、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和残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14名已有照护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经验者,并依据Miles和Hurberman提出的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予以分析.结果 经不断分析比对,共析出"角色冲突""照护负荷""支持缺乏""社交受限"四大主题.讨论临床工作者可在患者入院初期开始,制订其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帮助照顾者纠正错误认知,助其适应角色转变;提供专业性意见或支持,并联络其他社会支持等,增加其社会资源,增强照护信心;并能为照顾者提供情绪宣泄机会,以缓解其照护负荷.促进照顾者实现其良好心理适应,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反应蛋白与时间关系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时间关系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30例)、中度中毒组(30例)、重度中毒组(30例),以同期同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后12 h、24 h、48 h、72 h、96 h化验血清CRP,比较不同时间段各组间CRP水平的差异.对经治疗后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诊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迟发型脑病分为脑病组和无脑病组,比较不同组别间CRP水平的差异及中毒程度与迟发型脑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第12 h,轻度中毒组为(3.81±0.28)mg/L、中度中毒组CRP为(13.26±1.85)mg/L、重度中毒组为(26.70±1.70)mg/L,对照组为(3.35±0.91)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一氧化碳中毒患者CRP水平呈上升趋势,但轻、中度组CRP水平于24 h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重度中毒组CRP在48 h达到最高,48 h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重度中毒组入院后24 h、48 h、72 h以及96 h血清CRP水平与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出院随诊2个月,按是否出现迟发性脑病分为脑病组(30例)和无脑病组(60例),且脑病组均为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脑病组患者入院后12 h、24 h、48 h、72 h以及96 h的血清CRP水平与无脑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CRP检测可作为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毒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济南市防空洞内17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描述一起防空洞内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今后相关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转归等信息,同时收集病例防空洞内暴露时间.描述各项临床指标的浓度分布及异常比例.分析病例防空洞内暴露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指标采用相对危险度RR (Relative Risk)及95%CI(95% ConfidenceInterval).结果 17例病例均为男性病例,16例轻症病例,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其中3例为防空洞内作业工人(1例重症病例),剩余14例为执行救援任务的消防队员.16例病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1例重症病例出现迟发型脑病.病例以出现头疼(82.35%,14/17)、头晕(82.35%,14/17)、恶心(70.59%,12/17)症状为主;血细胞检查以淋巴细胞降低(52.94%,9/17)、中性粒细胞升高(47.06%,8/17)、白细胞升高(41.18%,7/17)为主要异常指标;4例病例碳氧血红蛋白比例超过参考值范围,最高值达33.10%;病例血生化检查以总蛋白降低(82.35%,14/17)、白蛋白降低(58.82%,10/17)、肌酸激酶升高(58.82%,10/17)为主要异常指标;部分病例心电图、神经系统、颅脑CT等检查也显示异常.病例在防空洞内居留时间超过60 min以上者其疾病严重程度风险显著高于居留时间在60 min以内者(RR=5.5,95%CI:1.6~19.3).结论 全面掌握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信息,可为下一步的针对性、有效性诊治提供积极帮助.密闭空间内缺氧环境下的作业人群健康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最后入组181例.根据ACOP的中毒程度分为3组:轻度ACOP组30例,中度ACOP组84例,重度ACOP组67例.采集性别、年龄、血压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中毒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测定入院时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计算NLR值,对三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MMSE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ACOP患者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60 d后是否出现迟发型脑病(DEACMP),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①轻度、中度及重度ACOP组的昏迷时间分别为:0,(3.86±4.30)h,(5.24±4.60)h,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常规比较:WBC计数、NL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MMSE评分成呈负相关(r=-0.278,P<0.01).②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值(OR重度=1.037,95%CI:1.012~1.121,P<0.05)为重度ACOP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305,其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61.5%.结论:NRL可用于评估ACOP病情;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ACOP患者出现迟发型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