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ECMO敷料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体外循环支持系统,对治疗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ECMO导管的有效固定可以避免移位、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ECMO治疗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透明敷料、外科敷贴及绷带等多种工具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固定不够牢靠、外观不够美观整洁、更换不够方便等问题,尚缺乏特异性有效敷料来固定ECMO导管,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特设计了一种ECMO敷料,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20543021.3).该装置包括依次薄弱连接的上部敷料、中部敷料、下部敷料 3 个部分.上部敷料顶面为上部敷料层,上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1 刻度标识,底面中部设有纱布层;中部敷料顶面为中部敷料层,底面 2 个长度方向边沿设有网状层,2 个网状层之间设有切口纱布,切口纱布 2 个长度边沿连接网状层,切口纱布与中部敷料层之间设有塑料薄膜,切口纱布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裂缝,中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2 刻度标识;下部敷料与中部敷料的连接处设有开口,下部敷料底面为胶黏层.该装置设计简单,固定效果好,方便更换,可避免导管滑脱、移位,减少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在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HUCB-PRP)的海藻酸钠-明胶(AG)生物墨水(称为HUCB-PRP-AG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及该生物墨水的三维打印组织治疗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体积分数2.5%、5.0%、10.0%HUCB-PRP的HUCB-PRP-AG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1P-AG、2P-AG、4P-AG。取AG、1P-AG、2P-AG、4P-AG,观察室温下外观,采用旋转流变仪检测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利用以上4种生物墨水分别进行三维生物打印并观察打印组织外观(后续使用交联后打印组织),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Transwell小室内用HUVEC专用培养基共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3);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用DMEM培养基培养12、24、48 h,进行干燥称重并计算降解率(样本数为3);将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培养0.5、24.0、48.0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样本数为5)。取16只6~8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创面仅覆盖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常规对照组和另予HUCB-PRP滴加的HUCB-PRP组、AG打印组织覆盖的AG组、4P-AG打印组织覆盖的4P-AG组(每组4只),观察每组3只裸鼠伤后4、8、14 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每组剩余裸鼠伤后8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CD31阳性新生血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室温下,AG、1P-AG、2P-AG、4P-AG均呈半透明液态;AG为淡黄色,1P-AG、2P-AG、4P-AG均为淡红色但颜色依次逐渐加深。在温度10 ℃和剪切率0.1~10.0 s -1范围内,AG、1P-AG、2P-AG、4P-AG的黏度均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10 ℃和角频率1~100 rad/s范围内,4种生物墨水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4种生物墨水打印组织的分辨率与形态均相近。与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分别为0.885±0.030、1.126±0.032、1.156±0.045,均明显高于与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的0.712±0.019( P<0.01);与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均明显高于与1P-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 P<0.01)。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12、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AG打印组织( P<0.01);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4P-AG打印组织培养12 h的降解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2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0.5、24.0、48.0 h,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1P-AG和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4P-AG打印组织( P<0.01)。常规对照组与HUCB-PRP组裸鼠伤后8 d创面较伤后4 d干燥且缩小,HUCB-PRP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较常规对照组缩小且无结痂;AG组、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上打印组织明显降解且创面无明显渗出,伤后8 d创面明显上皮化且缩小,伤后14 d创面无结痂;4P-AG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完全上皮化。与常规对照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 P<0.05),HUCB-PRP组、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及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与HUCB-PRP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8 d及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 P<0.01),AG组裸鼠伤后14 d及4P-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G组( P<0.01)。伤后8 d,常规对照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HUCB-PRP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丰富新生微血管以及较多CD31阳性新生血管,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4P-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大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大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 结论:HUCB-PRP-AG生物墨水具备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其三维打印组织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加速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内三甲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防控实践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全国三甲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防控的护理实践现状,评估护理实践的薄弱环节,探讨存在的共性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佳实践落实情况调查问卷》,2017年3月1日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及组织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5家医院的ICU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调查前对参与研究医院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共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87%。结果:117个ICU中71个(60.68%)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18个(15.38%)数据来源于本科室。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环节,65个(55.56%)ICU有专人督导,109个(93.16%)ICU使用专用穿刺包,74个(63.25%)ICU使用无菌手术衣,26个(22.22%)ICU无菌巾覆盖全身,13个(11.11%)ICU使用思乐扣固定导管。CVC维护环节,透明敷料更换频率106个(90.60%)ICU在7 d之内,纱布更换频率44个(37.61%)ICU为1~2 d,使用一次性预充液冲管的ICU有22个(18.80%),103个(88.03%)ICU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输液器1次,13个(11.11%)ICU进行复方氯己定溶液擦浴。97个(82.91%)ICU没有输液接头使用操作规程,28个(23.93%)ICU护士不知道使用的接头类型。结论:目前临床上的防控CLABSI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建议规范指南,开展高质量研究,加强人员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用防水型透明敷料联合无纺布胶带在唇腭裂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用防水型透明敷料联合无纺布胶带气管插管固定在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12月腭裂、唇裂采用加强气管导管的手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缝针丝线固定法)和试验组(医用防水型透明敷料联合无纺布固定气管导管),每组36例。比较2组在导管固定时间、术中导管固定的情况、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导管固定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评分、穿刺创伤、穿刺部位出血分别为(1.15 ± 0.63) min、(4.50 ± 0.56)分、0例、0例,对照组分别为(2.36 ± 0.56) min、(3.83 ± 1.13)分、36例、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0.000、14.435, χ2值为72.000、6.545, P< 0.01或0.05)。手术时间、术中血氧饱和度、导管固定方向、术后瘢痕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用防水型透明敷料联合无纺布胶带固定气管插管可明显缩短术前气管插管的固定时间,提高外科医生满意度,同时可有效预防患儿唇腭裂术因缝针丝线固定所致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 F=1 628.00, 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0, 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40, 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70, 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 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 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 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 P<0.05或 P<0.01)。 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敷料更换频率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敷料更换频率延长至14 d内按需更换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在线随机软件将入选早产儿分为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3组均采用聚氨酯透明敷料及相同敷料更换方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共纳入296例,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分别为96例、108例、92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 000导管日、1.1/1 000导管日、0.8/1 000导管日;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1.0%、0.9%、0%;出口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0%、0.9%、1.1%,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2.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及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91.7%(11/12),革兰阴性杆菌占8.3%(1/12),无真菌感染。 结论:聚氨酯透明敷料在完整且无卷边、渗血、渗液等情况下,早产儿PICC导管置管处敷料14 d内按需更换具备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处皮肤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43例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敷料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药物+气切纱布,B组采用自粘性超薄泡沫敷料(爱立敷),C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IV3000透明敷料,其他护理措施一致,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舒适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IV3000透明敷料治疗PICC置管部位MARSI综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留置现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时不同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4—31日,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9家医院的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静脉输液情况横断面调查表及拍摄静脉输液工具的照片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期间49家医院共有住院患儿18 316例,输液患儿14 421例,输液比例为78.73%。静脉导管的应用情况为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占87.94%;静脉导管的连接以肝素帽连接为主,占64.23%,6 398例(44.37%)患儿应用的输液工具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且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敷料选择方面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为主。导管留置期间存在问题主要是导管或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导管夹夹闭位置不正确或未夹闭,导管脱出,且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多于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管道内有陈旧回血、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外周留置针和中心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住院患儿静脉输液率较高,虽然静脉输液工具种类繁多,但对于儿童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肝素帽连接为主,导管维护方面尚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搜集该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中84例行PICC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硫酸镁热敷,观察组则采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后静脉炎变化程度、疼痛程度,并调查两组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及护士对置管期间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及护士对置管期间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在治疗NSCLC患者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静脉炎发生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对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透明敷料以及更换频率在心胸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中对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透明敷料以及更换频率在心胸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中对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164例心胸外科行PI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四组,按透明敷料不同:A组与B组给予无菌透明敷料,C组与D组给予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按更换频率不同:A组与C组常规7 d更换一次,B组与D组按需进行更换。随访至拔管前,比较不同患者PICC置管时间、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导管病原菌定植情况等。结果:四组患者敷料更换间隔、额外换药及敷料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组敷料费用少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四组患者病原菌定植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病原菌定植阳性率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C组穿刺部位感染、CRBSI及病原菌定植阳性率均高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原菌分布发现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心胸外科PICC术中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按需更换的穿刺部位感染率、CRBSI及病原菌定值阳性率较低,且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