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创伤后应激障碍特色针法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分析现代临床特色针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关文献,为后疫情时代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目前,针灸治疗PTSD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张氏安神醒脑调肾针法、孙氏通督调神针法、严氏疏肝调神针法及郑氏温通针法。各针法在诊疗思路、选经取穴、操作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诊疗思路均以调神、疏肝为主;选经取穴规律均为重脑穴、疏肝气、调心神、健脾肾;操作方法均较多应用电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浅析《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方法]通过梳理《针灸资生经》鼻部疾病的相关条文,系统整理归纳治疗鼻部疾病的腧穴数量、归经、特定穴属性及分布规律,并剖析鼻部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特点及作者经验.[结果]《针灸资生经》中治疗鼻部疾病共涉及66个腧穴,穴位总频次为153次.腧穴使用频率前3名分别是风门、口禾髎、龈交,应用最多的前3条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腧穴占比最多,且集中分布在头部和四肢部.鼻部疾病基本病机归结为正气亏虚、邪恋标实,强调治疗应以通为用,即通阳气以养心神、畅气机以通鼻窍、温经穴以调气血3个方面,并善用验方和医案增加真实性.[结论]《针灸资生经》反映了王执中治疗鼻部疾病的诊疗特色,体现出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总结该书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可为临床治疗鼻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脊髓损伤(SCI)是指因脊髓损伤暂时或永久地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破坏性神经病理状态,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制定SCI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框架.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SCI分类与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诊疗方案和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其中康复评定主要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运动或感觉功能评级、生活质量评定、功能评定和心理功能评定(应激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康复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早期处理原则、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步态训练、有氧运动、电刺激和其他疗法)、作业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静息运动技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和轮椅技能训练等)、辅助器具、中药治疗[单药治疗(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炙马钱子等)、复方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督汤、二仙汤、益气活血汤和自拟汤药等)]、针灸治疗和其他治疗(新药治疗、细胞疗法、神经调节技术和脑脊接口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直立性低血压、压疮和尿路感染.本指南可为我国各级各类康复机构以及各级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医学科开展SCI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常见并发症处理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34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观察"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34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治疗."调神"即揿针治疗,选取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肾,双侧耳穴交替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疏通"即电针治疗,穴取关元、中极、双侧三阴交,每次30 min,每日 1 次;"固本"即隔姜灸,于T1-L5 水平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施灸,每次30 min,每日1次,均治疗 1 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时间(Vt)、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残余尿(RUV)]、排尿情况(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Qmax、Qave、Vt、Pdet-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RUV、日均漏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NB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4.1%(32/34).结论:"调神疏通固本"法针灸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符文彬治疗放射性脑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符文彬教授基于"治病求本"原则,提出"从阳论治"放射性脑病,指出放射性脑病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弱、脑神失养、痰瘀阻窍,采用"补阳通阳并行""从心胆论治神",并配合任督二脉腧穴调神通窍的方法,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模式,共奏扶阳治神之效,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通督调神"理论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精神疾病指的是表现为行为、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中医上多属于情志病范畴.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一,针灸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以通督调神理论为主要治则的针刺疗法的开展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通督调神理论及相关针刺方法体系的建立、应用及机制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首先以通督调神理论的起源、发展为切入点,进而阐述了通督调神理论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和多靶点的现代生物学机制,以期提供通督调神针法的科学诠释,同时为未来更深入的探索研究通督调神针法探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常用治疗方法,并对高频应用方法针刺(高频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关联规则、腧穴聚类)、耳穴压豆(高频耳穴、穴位关联规则)、头穴丛刺高频分区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90篇,涉及270条针刺处方;其中针刺法腧穴统计184个,应用总频次1 906次,高频应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太冲、风池、合谷、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印堂、四神聪;高频经脉为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分析得出3组穴位强关联规则和5个聚类.耳穴压豆穴位29个,应用总频次206次,高频应用耳穴依次为神门、肝、心、皮质下、肾;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得出4组穴位强关联规则.应用头穴丛刺分区共涉及14区,其中高频分区为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以其病机(肝亢、肾亏、脾虚、痰扰等)及抽动部位,进行选穴配伍,多选用阳经经穴,这与风邪的性质及其治病特点相关.儿童抽动障碍与情志障碍息息相关,故针刺、耳穴均重视疏肝、清心之法,调畅情志.头穴丛刺多采用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进行抽动障碍的治疗.耳穴压豆与头穴丛刺,对于儿童来说,痛苦小,治法作用时间长,不易出现弯针、断针等危险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周友龙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病理基础为气虚血瘀,气虚是内在基础,瘀血是病理产物,气虚和血瘀始终贯穿于中风整个病程.中风后出现肢体痉挛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血瘀.临床根据经络辨证理念以益气活血法为经,经络组穴为纬,组成益气活血法针灸组穴,主要由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和夹脊穴组成.肩髃、曲池、合谷等穴可以拮抗上肢屈肌运动,强化上肢伸肌运动,提高拮抗肌张力,使痉挛肌与拮抗肌间张力恢复平衡;环跳、太冲、阳陵泉、悬钟等穴可强化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下肢伸肌运动,纠正伸肌肌群与屈肌肌群之间的紊乱关系,由此减轻下肢痉挛程度;足三里与血海乃生血养血之源,血海生血活血,足三里则理血养血,二穴配伍,相得益彰,总调一身之气血.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相通,二者有多处交会,夹脊穴可联络沟通二脉,起到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督脉与夹脊穴可抑制脊髓神经节反射的亢奋,缓解腱反射亢进和肌张力亢进.诸穴相互协调,互相融合,相辅相成,使全身经脉气血通畅,筋脉濡养,从而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通窍活血汤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13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三组.汤药组(45例)以常规治疗+通窍活血汤治疗,针灸组(45例)以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联合组(46例)以常规治疗+通窍活血汤+通督调神针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三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汤药组、针灸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汤药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微管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汤药组、针灸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神经功能指标,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陈振虎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介绍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经验.陈振虎教授认为,颈源性耳鸣病机关键在于颈项部三阳经经筋不通,故临证注重经筋辨证,治以筋治筋之法,兼顾调神,注重督脉取穴,具体为先辨筋、次选穴.临证强调针具对针灸疗效的影响,运用特殊设计的针尖既圆又利、针身中空的岐黄针进行治疗,治疗手法强调轻、快.日常调养推崇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