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的伦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与初始检测目的无关但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临床意义的偶然发现日益受到关注.医生是否应该披露偶然发现,何时披露,向谁披露,怎样披露成为基因检测中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通过辨析偶然发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析偶然发现信息披露中患者隐私保护、知情选择、风险获益评估的伦理挑战,并揭示利益相关主体的道德权利与责任.提出在进一步规范临床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程序的同时,还需要全面加强遗传咨询师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我国临床遗传咨询的发展,完善遗传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权,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医院科研诚信联盟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科研诚信是保障科技创新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医院作为临床医学科研的主阵地,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要做好科研诚信管理工作。由首批43家医院组成的中国医院科研诚信联盟于2021年11月成立,该联盟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发展"为宗旨,从建设模式、文化体系建设、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宣传教育、预警与监督、技术赋能7个方面进行了建设实践,实现了联盟成员单位科研诚信建设能力的整体提升、政府-医疗机构的有机联动以及内外资源的高效联合,可为我国医疗机构的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做好叙事医学需要两个能力:细读和反思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叙事医学的提出者瑞塔·卡伦看来,细读是叙事医学的标志性方法。因为经过细读训练的医生和医学生能够学会包容临床工作中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叙事医学中的细读,为的是让医生逐渐变得更容易赏析文学之外的文本。通过细读可以帮助医生挖掘病人的故事,理解和欣赏细微的差别。反思是一种内部审视和探索关注问题的过程,由经验引发,进而创造和澄清自我意义,从而导致观念发生变化。反思不仅是对临床行为对与错的评价,更是解释和翻译病人的故事,从中与其共情互动。反思是一种通向存在、本体、自我意识、主体间性和道德判断力的叙事和叙述途径。在叙事医学中,更多是运用书写平行病历的形式来表现医者的反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及对中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渗透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为规避和消解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28日首次发布《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旨在对临床实践中部署人工智能提供伦理指导框架。当前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尚存缺陷,本文以“健康中国2030”和WHO指南为战略思想,提出塑造医学人工智能伦理共识,建立人类主体和责任权属规则,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人类决策和道德主体地位,兼顾跨学科人才伦理素养的培养等中国启示以期推进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文本挖掘的我国2002—2021年科研诚信政策变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文本挖掘厘清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变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ST-CM6和SPSS软件,采用共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2021年国家颁布的297份科研诚信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经历了学术道德建设期(2002—2008年)、科研诚信建设期(2009—2015年)和学术环境优化期(2016—2021年)3个发展阶段,政策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快速发展,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逐步明晰,追责机制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措施更加有力。科研诚信建设已形成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协同治理的合力格局;科研失信事件和公众关注加速了科研诚信政策体系的完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成为科研诚信治理的工作指南。结论:应通过强化医学诚信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与医学成果查重;"严惩"与"善治"双管齐下等措施,不断提升医学科研诚信治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科技期刊为主体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角度提出建立预防学术不端的体系,从而减少医学学科里的学术不端现象,提高期刊自身声誉.方法 对编辑、教师、管理者、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采用 SPSS 22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 t 检验,本次调查Cronbach's α系数为 0.736,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代表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通过了解其对学术不端教育、防范的认知和现状,对初步框架进行验证和完善.结果 大部分受访者(>91%)对学术不端的认知明确,大部分受访者(>85%)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端正.在编辑经常遇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工作 11~15 年的编辑对于"未获伦理审批或无法证明"的选择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初中级职称的编辑对编辑部建立中途更改作者署名、顺序及撤稿制度的支持率高于高级职称编辑(P=0.025).初中级职称编辑在对"对学术不端的惩罚措施"中"发布公告"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高级职称编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不仅要加强作者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多方监督,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也尤为重要.本文从道德教育-法律依据-制度建设-技术控制-认定处罚 5个层面建立医学期刊编辑部学术不端防范体系,有利于预防学术不端论文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础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大思政育人模式,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科学精神、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文化素养、南丁格尔精神8大核心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维度协同育人.该课程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河南省药品批发企业GSP监督检查储存与养护缺陷项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通过对2020-2022年河南省药品批发企业GSP监督检查中储存与养护环节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为药品批发企业规范开展储存与养护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20-2022年河南省GSP监督检查的药品批发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汇总,通过Apriori算法寻找各缺陷项目与储存与养护章节下缺陷项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药品储存与养护章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储存与养护缺陷在药品批发企业缺陷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缺陷*08308、一般缺陷08405出现的频次高、占比大,一般缺陷06501、08305与04603的相关性需要引起重视.结论:药品批发企业应强化自身主体责任意识,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与制度,借助科学技术规范开展经营活动.药品储存与养护的从业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促进药品流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异地就医下医保基金监管困境及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异地就医下医保基金监管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我国异地就医监管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异地就医下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采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筛选,最终保留38篇文献纳入质性研究.提炼出53个初始概念、18个初始范畴及5个主范畴,得出异地就医基金监管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法律不完善、监管手段单一、监管主体能力不足以及监管对象道德风险5个维度的困境节点.结论 异地就医下医保基金监管受多种因素制约:完善、健全的监管机制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监管法律完备、有效是监管的重要依据,创新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效力提升则是异地就医下医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制约就医地机构和参保人员的道德风险则是监管过程的关键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人格发展理论的视角探索道德创伤的作用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4/4/6
人格发展理论从个体的生理需求出发,提出"潜意识"和"意识"为主体的"二部人格结构"进而推导"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主体的"三部人格结构",以此为框架构建本能的人格动力图式,探索出自我失衡的成因.以此为落脚点,从人格动力图式推导出道德创伤的形成,从自我、本我和超我自相矛盾中发现的道德焦虑,基于弗洛伊德的"焦虑"推导道德创伤的表征形式.进而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差异性引入道德创伤研究,区分焦虑情绪与道德创伤症状中的内疚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