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D管理模式在某公立医院耗材试剂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供应-管理-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管理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作者详细介绍了某院SPD模式下对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供应、库存、配送和结算管理,发现SPD有利于加强对院内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保证质量和使用安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但尚注意防范数据安全风险,加强运营管理,完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成本效益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医院云平台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综合性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服务,需要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的支撑。为实现医院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全面协同和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作者所在医院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院云平台,为患者、医生、医技医辅科室、财务科室、管理部门等提供了完善的系统工具,并对接了物流配送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一体化互联网医院云平台的建成,拓展了患者就诊途径,优化了医师接诊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互通,完成了对各个科室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统一质控,提升了医院门诊服务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的建设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00±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探究:以深圳市三级医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业态下信息安全的新要求,构建一套有效的新型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医院信息安全现况、新业态开展情况,提出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的管理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总体横切面和局部纵切面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并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理论基础,构建一套新业态下医院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9个。采用专家共识法,该指标体系得到医院和企业信息安全及医疗新业态方面等多方专家的一致认可。②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估深圳市三级医院信息安全现况,发现2020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总体通过率达92.31%,进行了信息安全培训的医院占96.15%。③互联网诊疗等医疗新业态业务量实现小规模上量(占门诊量的5%~10%)的医院占7.69%;获取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诊疗业务量占比<5%的医院占57.69%。结论:①结果、过程等指标数据显示信息安全取得较好成绩,为医疗新业态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部分指标数据显示信息安全存在一些瑕疵。②互联网医院在三级医院正加速得以建设;医疗新业态已在深圳少部分三级医院规模开展;医院获取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不等于互联网诊疗等新业态就已发展起来。③建议开展医疗新业态之前,需要对承载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通过测评。开展医疗新业态项目时,产生的数据要归属医院;在选择公有云厂家时,需要慎重甄别,避免数据产权的丢失;当医院与药企、药品物流配送企业等合作打造闭环就医服务链时,医院须要求合作企业将数据回写给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UDI在妇幼专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有助于医疗器械耗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的申请、采购、配送和使用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识别和智能管理,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本研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要求,以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实施UDI管理医用耗材的智能建设实践为基础,结合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辅以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实现院内医用耗材编码与UDI编码、医保编码的关联,实现医用耗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补充完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要素.本研究认为,我院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虽然存在UDI数据库产品不完整、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与UDI数据库难以对接、"三医联动"信息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但UDI是实现所有医用耗材的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能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优化财务管理和患者自助查询,实现了医用耗材的财务精准结算、财务管理可溯源、患者及家属知情的良性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终端智能柜在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终端智能柜在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ICU病房医用高值耗材管理需求,设计研发ICU医用高值耗材终端智能柜,并融合物流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对ICU医用高值耗材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20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设为应用前,2021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设为应用后,对比应用前后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效率、取用和计费准确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应用终端智能柜后,护士每周对医用高值耗材申领、盘库、整理、取用时间均较应用前缩短(P<0.001),医用高值耗材取用和计费准确性提升(P<0.001);护士对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取用便捷性、配送及时性、盘库精准性、全程可追溯性和总体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提升(P<0.001).结论 终端智能柜优化了ICU医用高值耗材申领、审批、配送、取用、盘点、计费、入档等流程,实现ICU病房医用高值耗材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可溯源,降低了护士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时间和精力投入,提升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关键试剂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探究供给-分拆加工-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关键试剂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以实现关键试剂的优化管理.方法 从SPD的智能信息系统对关键试剂耗材管理、中心库房管理与实施、供应商3方面建立关键试剂的追溯体系,并分析SPD管理关键试剂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 SPD应用前后关键试剂管理的采集频率从(10.00±0.56)次/月降低到(0.20±0.15)次/月;每周库存和分类时间从(50.40±0.59)min降低到(2.83±0.59)min;关键试剂申请时间从(12.00±0.86)min降低到(3.97±0.58)min;关键试剂管理满意度从(2.83±0.15)分提高到(9.68±0.06)分,关键试剂占用空间从(4.94±0.02)m3降低到(3.70±0.01)m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SPD模式下实施关键试剂拆零三级库的管理应用,使关键试剂管理降本增效,最大化发挥了SPD模式在关键试剂精细化管理中的高效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2017年至2022年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制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为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 年至 2022 年医院制剂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制剂品种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医院制剂的使用特点,并为其发展提供建议.结果 6 年间,该院生产的西药制剂品种数由 16 种减至 12 种,中药制剂品种数一直保持为 7 种.医院制剂使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和 2022 年同比前一年均有降低.西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 年至 2019 年的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至 2022 年出现下滑,使用科室涉及皮肤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和五官科;中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涉及皮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两类制剂的使用均以皮肤科为主.结论 该院西药医院制剂在 6 年间呈一定的萎缩现象,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医院应予以医院制剂支持,依规申请合理价格,拓展联盟医院调剂供给,增加网络物流配送业务等,以增强药品可及性.此外,还需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制剂研发,助力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评价及阻滞因子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构建由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 4 个维度、8 个一级指标及 24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指标体系,以青海省 45 个县域单元为例定量评价其宜居性及阻滞因子,并探讨宜居性与生态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1)青海省总体宜居水平偏低,并呈现由河湟谷地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三江源生态区依次递减的地域分异;(2)宜居水平和生态重要性的空间耦合不协调,三江源生态区等生态重要区的宜居水平低,宜居水平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均成正比;(3)青海省宜居性主要受到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阻滞,生态地理分区层面,在自然因子的主要制约下,三江源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分别受设施、居住、社会环境的强约束;(4)针对不同生态地理分区宜居性特征提出未来人口引导及宜居性优化模式,即按宜居性及社会经济生态引力明确人口集聚型、疏散型和稳定型 3 种空间集疏类型,通过人口城镇化、就业移民、教育移民等跨区域移民及就近生态移民增强宜居性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以三江源生态区等弱势区域以及饮水设施、道路设施、物流配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阻滞因子为重点,提升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设施配置与供给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信息化药品货位码在某院住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建立住院药房信息化药品货位码系统,评价信息化货位码的应用对药房药品调剂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每个药品编制唯一的药品货位码,优化摆药单排序规则.比较应用货位码前后住院药房工作效率、盘点完成时间、护士满意度.结果 使用药品货位码后,(1)科室平均发药完成时间(不含打包配送)由(12.55±3.52)min缩短为(9.05±2.94)min(P<0.05);发药步行距离由(15.98±8.22)m缩短为(12.73±6.38)m(P<0.05).(2)药品盘点完成时间由 240 min缩短为 120 min(P<0.05).(3)护士满意度提高至 58.6%(P<0.05).结论 信息化药品货位码应用后,科室平均发药完成时间、药品盘点完成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之前,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