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Toll样受体4、肠三叶因子与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与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7d内是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无胃肠功能障碍,n=41)和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障碍,n=27).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IFABP、TLR4、ITF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IFABP、TLR4、ITF水平在预估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和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以及IFABP、TLR4、ITF水平均较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56%)较对照组(78.05%)低(P<0.05);IFABP、TLR4、ITF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IFABP≥367.85μg/L、TLR4≥3.78ng/ml、ITF≥14.40μg/L,此时曲线下面积为 0.851、0.838、0.744(P<0.05),灵敏度为77.78%、70.37%、77.78%,特异度为92.68%、92.68%、75.61%.IFABP、TLR4、ITF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IFABP≥336.10μg/L、TLR4≥3.05ng/ml、ITF≥15.95μg/L,此时曲线下面积为 0.914、0.925、0.930(P<0.05),灵敏度为 100.00%、100.00%、76.19%,特异度为70.21%、65.96%、95.74%.结论 存在胃肠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以及IFABP、TLR4、ITF水平均较高,且不良预后发生风险较高,检测脑卒中患者IFABP、TLR4、ITF水平可了解胃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酸结合蛋白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是一种小分子胞浆蛋白,作为细胞内脂肪酸伴侣与DHA等配体特异性结合并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在脑发育过程中,FABP7在神经干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大量表达,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FABP7的结构、功能、表达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酸结合蛋白4加重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破坏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冲击法进行小鼠TBI造模,C57/BL雄性小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和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和7 d),每组各6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abp4的表达变化。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Vehicle组和TBI+BMS309403(Fabp4选择性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6只,采用伊文斯蓝实验和脑含水量测定实验评估各组血脑屏障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ZO-1和Occludin蛋白水平,采用mNSS和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abp4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条带相对灰度值:2.243±0.231比1.000±0.102, t=9.334, P<0.01),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BMS309403组中伊文斯蓝的含量低于TBI+溶剂组[(15.960±0.829) μg/g脑组织比(22.960±2.064) μg/g脑组织, t=3.146, P<0.05],而且TBI+BMS309403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TBI+溶剂组[(80.000±0.578)%比(83.670±0.871)%, t=3.479, P<0.05]。TBI+BMS309403组MMP-9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BI+溶剂组(条带相对灰度值:1.253±0.086比1.677±0.098, t=3.248, P<0.05),同时,TBI+BMS309403组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高于TBI+溶剂组(条带相对灰度值:0.910±0.044比0.667±0.079, t=2.851, P<0.05;条带相对灰度值:0.727±0.106比0.467±0.075, t=2.843, P<0.05)。TBI+BMS309403组小鼠在3 d和7 d的mNSS评分低于TBI+溶剂组[(5.500±0.428)分比(8.333±0.494)分, t=4.332, P<0.01;(5.000±0.516)分比(7.500±0.500)分, t=3.478, P<0.01]。水迷宫实验发现,TBI+BMS309403组小鼠的逃离潜伏期在3 d和7 d明显缩短于TBI+溶剂组[(33.833±1.740) s比(40.833±1.400) s, t=3.134, P<0.05;(25.167±1.621) s比(33.167±1.327) s, t=3.819, P<0.01]。 结论:Fabp4促进TBI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抑制Fabp4能够改善TBI后神经功能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 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 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 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 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 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39,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74, 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8, P=0.027)。 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复苏延长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的生存时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旨在评价腹腔复苏对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模型制作:将C57BL/6J小鼠背部于90 ℃水浴中浸浴7 s造成30%TBSA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或不补液,然后通过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25 mm Hg(1 mmHg=0.133 kPa)并维持30 min,随后在15 min内通过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或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将收缩压恢复至80 mm Hg。上述复苏方案包括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生理盐水联合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腹膜透析液联合乳酸林格液、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结果显示,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复苏的烫伤小鼠和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7、2.08 h。烫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液体需求量少于其他方案复苏烫伤小鼠。与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相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小鼠的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较低,IL-10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较高,并能延缓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细菌DNA移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细菌DNA移位及其与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1例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为(744.8±947.8)d,年龄范围为2 d~14岁。按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及无SIRS组。术前和术后2 h、24 h采集静脉血,利用PCR技术进行细菌DNA检测,同时检测肠道损伤标志物二胺氧化酶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SIRS。结果:①所有患儿术前细菌PCR均为阴性,术后2 h(322.4±279.6 copies/μl)、术后24 h(366.6±294.9 copies/μl)细菌DNA拷贝数明显较术前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01);②体外循环术后2 h血清二胺氧化酶(148.5±93.2 mIU/ml)、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7.8±7.2 ng/ml)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24 h后开始下降,术后2 h、24 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2、 P=0.0089);③SIRS组术后24 h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非SIR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308、 P=0.0282)。 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即可发生肠道细菌DNA移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SIRS与肠道细菌DNA移位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VPS26基因通过Wnt/β-联蛋白通路促进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VPS26在高脂环境中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成骨、成脂分化作用的机制,探讨VPS26对高脂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和裸鼠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普通成骨诱导液(成骨组)和高脂成骨诱导液(高脂组)培养BMSC,高脂组促进或抑制VPS26的表达,检测成骨和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诱导第7、14天后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油红O染色;成骨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VPS26与β-联蛋白(β-catenin)的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萤火虫荧光值/海肾荧光值(以下简称TOP/FOP)比值。取18只雄性12周龄高脂血症Wista大鼠(体质量为160~200 g),于其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种植体,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注射VPS26过表达慢病毒(LV-VPS26组)、阴性对照慢病毒(LV-nc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行显微CT分析和HE、油红O染色评估种植体骨结合和股骨脂滴形成。20只雌性6周龄裸鼠(体质量为30~40 g)均分为5组,每组4只,于背部皮下分别植入不转染和转染了LV-VPS26、LV-nc、shVPS26、shscr慢病毒的成骨组BMSC,取样观察异位成骨。结果:过表达VPS26后高脂组BMSC中ALP的mRNA表达水平(1.56±0.09)显著高于阴性对照(1.01±0.03)( t=10.09, P<0.00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4,FABP4)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阴性对照( t=6.44, P<0.001; t=10.01, 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过表达VPS26后高脂组BMSC中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增强,PPAR-γ、FABP4则减弱,高脂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在过表达VPS26后更强,脂滴的形成较阴性对照更弱,数量更少。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共沉淀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VPS26与β-catenin存在共定位和相互作用,且TOP/FOP比值显著上升43.10%( t=-3.17, P=0.034)。VPS26过表达后高脂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增强而脂滴数量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VPS26过表达后裸鼠皮下支架周围组织骨量增多。 结论:VPS26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激活BMSC成骨分化且抑制成脂分化,具有促进高脂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和裸鼠异位成骨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病变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病变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在分子过程中可能的途径。方法:筛选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O)中DN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96804,采用R 3.6.2软件分析在DN肾小球与正常肾小球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11.0及Cytoscape 3.7.2软件分析关键基因及其相关通路。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168个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基因ALB、FN1、EGF、PTGS2、PLG、KDR、LOX,其中ALB、EGF、PLG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主要表现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血小板脱颗粒等生物过程,细胞外基质、分泌颗粒腔、血小板α颗粒等细胞组成,分子伴侣结合、铜离子结合、抗氧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调控与脂肪酸降解信号通路、CYP酶相关的外源性物质代谢及药物代谢信号通路相关的代谢过程。结论:本研究从肾小球病变的角度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利于了解DN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验证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标志物协助评价不同程度休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利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肠道生物标志物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来协助评价不同程度休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否能够获益。方法:①由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重症监护室目标患者133例,观察期为入院7 d,肠道生物标志物监测3次,分别为:入院后24 h(D1)、入院第3天(D3)、入院第7天(D7)。②纳入患者根据入院48 h内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分为:安全剂量组[接受去甲肾上腺素<0.3 μg/(kg·min)],危险剂量组[接受去甲肾上腺素≥0.3 μg/(kg·min)]。③安全剂量组标按照指南推荐意见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危险剂量组随机予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延迟肠内营养(DEN)。④观察三组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比较危险剂量EEN/DEN不同时间点肠道生物标志物的差异。⑤记录危险剂量EEN/DEN组28 d内生存时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⑥纳入总体进行28 d死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比较安全剂量EEN组/危险剂量EEN组基线资料,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AGI分级、喂养中断、7 d内喂养总时间、28 d生存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危险剂量EEN组/危险剂量DEN组基线资料,仅喂养中断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安全剂量EEN组与危险剂量DEN组变化趋势相同:I-FABP从D3至D7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 P<0.05);瓜氨酸从D1至D3降低,但从D3至D7开始回升( P<0.05);危险剂量EEN组,I-FABP在监测期内无明显变化( P>0.05);瓜氨酸在D1至D3有明显下降( P<0.05);危险剂量EEN/DEN比较仅D7-I-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比较危险剂量EEN/DEN生存曲线,DEN可以提高危险剂量下危重患者早期生存率(Breslow检验 P = 0.0447)。④年龄( OR=1.069, 95% CI: 1.002~1.140, P=0.044)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MI( OR=0.772, 95% CI: 0.604~0.987, P=0.039)、无喂养中断( OR=0.044,95% CI: 0.004~0.455, P=0.009)、7 d内喂养总时间( OR=0.959,95% CI: 0.923~0.997, P=0.036)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安全剂量下EEN和危险剂量下DEN能有效地逆转肠细胞的的坏死,促进肠细胞功能的恢复。危险剂量EEN不能明确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其不仅增加了喂养中断发生率,从肠道生物标志物的角度也不利于肠细胞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大鼠心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实验1组(n=32,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100 mg/kg)和实验2组(n=32,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200 mg/kg)。分别设置0 h、8 h、24 h和48 h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心肌肌钙蛋白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B型利钠肽水平;摘取心脏,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选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在实验1组内和实验2组内,8~48 h TSB[(20.8±3.0~36.5±10.4)μmol/L和(31.9±12.3~67.4±19.0)μmol/L]比0 h[(8.4±2.1)μmol/L和(9.1±2.9)μmol/L]分别升高2.5~4.4倍和3.5~7.4倍。在各时间点3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均无明显改变。在48 h时间点,随着TSB水平升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除实验1组bcl-2灰度值与对照组相似( P=0.255)外,其余各组蛋白灰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实验2组,随着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延长,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除8 h亚组bax灰度值与12 h亚组相似( P=0.820)、8 h亚组bcl-2灰度值与0 h亚组相似( P=0.064)外,其余各时间点蛋白灰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8 h、24 h和48 h,实验1组和实验2组心肌肌钙蛋白Ⅰ均高于对照组[(543.5±167.7、675.1±162.4、584.4±125.2)ng/L和(465.7±107.2、769.4±202.1、497.1±100.8)ng/L比(361.7±102.4、324.5±170.5、377.8±65.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时间点3组间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B型利钠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但对大鼠心脏组织病理结构无明显影响;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大鼠心肌有轻微损伤,但损伤程度与TSB升高程度无相关性,且对大鼠B型利钠肽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