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方法:利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卒中中心数据库,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发病48 h内接受双抗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双抗治疗组。END定义为发病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目评分增加≥1分。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联合治疗组84例,双抗治疗组71例。发病7 d内共有21例(13.5%)患者发生END,其中联合治疗组6例,双抗治疗组15例。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血病例。单变量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卒中分布、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等因素可能与END有关( P均<0.1)。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卒中分布等混杂因素后,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END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233,95%可信区间0.078~0.796; P=0.009)。 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抗治疗可降低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发生率,且不会增高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黑质脑区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在C57BL/6J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黑质脑区中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作用通路.方法 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GMI(25mg/kg)组及银杏叶提取物761(Ginkgobilobaextract-761,EGb-761,100mg/kg)组,构建MCAO模型,通过测定各组小鼠术后24 h的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率,评价DGMI相较于EGb-761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一步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各组小鼠脑组织黑质样本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评价DGMI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中关键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DGMI组治疗效果与EGb-761接近,可显著改善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率(P<0.01、0.001).转录组的数据降维分析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样本显著分离.GSEA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对比显著富集35条通路,DGMI组相较于模型组可有效逆转7条通路.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88个DEGs,将其与他人发现的大小鼠MCAO模型组共同差异基因比较(15个),有10个基因相同.模型组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炎症和细胞趋化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互作、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与模型组相比,DGMI组DEGs的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神经信号传导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在多巴胺能信号通路、神经活性受体配体作用等.qRT-PCR验证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DGMI可有效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作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抗炎、调节神经突触等生物学过程,可能通过改善多巴胺能通路治疗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辅助型Th17细胞亚群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GDLM)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观察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治疗,观察组加用GDLM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卒中量表评分(NHISS)、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变化.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PBS组和GDLM两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PBS或GDLM,第5、10天分析小鼠脾、引流淋巴结细胞中Th17细胞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CD4+T细胞基线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血清CRP水平、CD4+IL-17A+T细胞(Th17细胞)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后第5天,GDLM组小鼠脾CD4+CD44lowCD62Lhigh T细胞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10天,GDLM组CD4+CD44lowCD62Lhigh T细胞仍略高于对照组.注射后5天,GDLM组小鼠脾Th17细胞表现出降低趋势,第10天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LM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抑制T细胞活化,抑制Th17细胞分化进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在超时间窗AIS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GDLG)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超时间窗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GDLG治疗,均持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TLR4、NF-κB)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第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CBF分别为(82.69±12.54)mL/100 g、(85.17±12.36)mL/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1±11.86)mL/100 g、79.24±12.10)mL/100 g,CBV分别为(6.84±1.22)mL/(100 g·min)、(7.01±1.28)mL/(100 g·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1.17)mL/(100 g·min)、(6.19±1.23)mL/(100 g·min),MTT分别为(9.16±1.73)s、(8.92±1.65)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1.85)s、(9.84±1.7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分别为(13.75±2.81)μg/L、(12.24±2.59)μ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9±3.68)μg/L、(15.36±3.42)μg/L,TIMP-1水平分别为(72.26±16.73)ng/mL、(68.19±14.8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51±18.20)ng/mL、(79.81±15.72)ng/mL,Galectin-3水平分别为(4.12±1.04)ng/mL、(3.75±0.9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1.08)ng/mL、(4.69±1.0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LR4水平分别为(2.61±0.78)ng/mL、(2.39±0.7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0.85)ng/mL、(3.25±0.81)ng/mL,NF-κB水平分别为(108.69±21.36)ng/mL、(98.74±18.6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54±22.06)ng/mL、(110.23±20.67)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0.19±2.18)分、(9.21±2.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6±4.05)分、(62.51±4.36)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47.39±4.28)分、(65.40±4.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6±4.05)分、(62.51±4.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59%,略高于对照组的7.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时间窗AI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GDLG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更有效下调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6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网状 Meta分析评估中药注射液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研究.审阅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使用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使用 RevMan5.4.1、Stata15.1 和 R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 项研究,涉及刺五加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 6 种中药注射液.网状 Meta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方面,中药注射液的疗效排名前 3 为天麻素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方面,中药注射液的疗效排名前 3 为醒脑静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中药注射液的疗效排名前 3 为: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在治疗过程中,6 种中药注射液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以醒脑静注射液总体治疗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国家医保目录》待谈判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2023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简称《申报药品名单》)中待谈判中成药的经济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获取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8 月公开发表的《申报药品名单》中待谈判中成药的药物经济学文献,汇总文献的基本情况、研究概况、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与内容,并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CHEERS)清单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 31 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涉及《申报药品名单》中 7 个待谈判中成药(参一胶囊、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其中 14 项研究表明待评价药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CHEERS清单评价,纳入文献的平均得分为 13.3 分,中位得分为 11.5 分.结论 现有研究表明,《申报药品名单》中待谈判中成药缺乏高质量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支持,亟需高质量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来支撑其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国家医保目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通过侧脑室定位注射Aβ1-42 建立AD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给药 4 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中突触蛋白NR2B、PSD95、BDNF表达,以及下游信号通路蛋白ERK1/2、CaMKⅡ、CREB、TrkB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游程增加(P<0.01),海马 p-NR2B、p-CaMKⅡ、p-ERK、p-CREB、PSD95、BDNF、p-TrkB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2B相关的CaMKⅡ/ERK/CREB信号通路,增强PSD95、BDNF表达,激活TrkB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辅助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00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检测两组血液中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等差异,从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液中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幅度较大(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等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5种活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美国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全面收集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R4.0.5和Stata1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2项研究,共纳入7 343例患者,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89.36%)>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87.25%)>丹红注射液+化学药(54.14%)>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44.48%)>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24.77%)>化学药(0.0%);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NIHSS评分均低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丹红注射液+化学药(89.63%)>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71.44%)>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65.19%)>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50.4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23.21%)>化学药(0.00%);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BI评分均高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81.33%)>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71.54%)>丹红注射液+化学药(64.8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51.81%)>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30.44%)>化学药(0.00%).共有40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19项研究报告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余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已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均为常见不良反应类型,直接Meta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不良反应率与化学药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5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以疏血通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有优势,丹红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降低NIHSS评分和提高BI评分上有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等局限性,该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运用网状Meta分析,对比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以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搜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等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I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3月18日,由2位研究者筛选提取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 4.2.2进行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87项RCTs,样本量8580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减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为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88.7%)>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73.7%)>疏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69.7%)>舒血宁注射液+西医常规(51.8%)>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43.7%)>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西医常规(36.8%)>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35.3%)>西医常规(1.7%);在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方面,SUCRA排序为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63.0%)>舒血宁注射液+西医常规(59.0%)>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58.9%)>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西医常规(57.1%)>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56.8%)>舒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54.6%)>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50.5%)>西医常规(0.03%);在提高Bar-thel指数方面,SUCRA排序为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84.7%)>疏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72.4%)>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西医常规(61.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44.6%)>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43.2%)>舒血宁注射液+西医常规(42.2%)>西医常规(1.4%);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SUCRA排序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82.4%)>疏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81.6%)>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40.7%)>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37.3%)>西医常规(8.0%);在降低FIB方面,SUCRA排序为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81.0%)>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71.9%)>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70.0%)>疏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46.7%)>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22.6%)>西医常规(8.7%);在降低hs-CRP方面,SUCRA排序为舒血宁注射液+西医常规(89.9%)>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78.8%)>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西医常规(52.4%)>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47.6%)>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43.5%)>疏血通注射液+西医常规(35.6%)>西医常规(2.3%).结果显示,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综合排序靠前.其中血栓通注射液+西医常规降低NIHSS评分的效果最佳;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及降低FIB的效果最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效果最佳;舒血宁注射液+西医常规降低hs-CRP的效果最佳.但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证医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