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同时有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肿瘤术后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诱因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全面探讨了近年来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进展,包括铸造型植入剂、静电纺丝植入剂、水凝胶植入剂等多种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本综述全面总结了术后抗肿瘤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发方向,希望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铸造工黏结剂暴露致过敏性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铸造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其中铸造工过敏性肺炎的病例少见报道.报道1例因使用铸造用黏结剂导致过敏性肺炎的病例,该患者在某铸造企业从事模具造型工作,因"双眼刺痛、胸闷10 d余,喘憋2d"入院,其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点片状略高密度灶,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伴有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55 mmHg).经脱离工作环境,糖皮质激素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小点片影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例在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例1男性,55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次体外碎石史。因发热性尿路感染收入肾内科,抗菌治疗期间发现右输尿管结石,转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发热及真菌性败血症。例2女性,48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外院右肾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停用氟康唑后2~4周症状复发并尿细菌培养结果转阳,病情反复迁延1年。我院CT检查示双肾多发小结石,右肾结石为残石或复发无法明确。例3男性,74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左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依据药敏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尿细菌培养不转阴,停用氟康唑后症状加重,病情迁延1.5年,CT检查示左肾下盏结石。例4男性,47岁,既往体健。左肾结石术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0.5年,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合并左肾铸型结石。结果:例1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真菌血流感染,予静脉滴注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后1周出现真菌性眼内炎于眼科继续治疗。例2患者一期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行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路真菌感染治愈。例3患者行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后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但术后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仅至术后1周,导致左肾盂内真菌球形成并二次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清除肾盂内真菌球,术后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配合氟康唑300 mg肾盂内持续滴注1周,最终治愈。例4患者行经皮肾造瘘引流配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2周后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术后持续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至支架管拔除、尿细菌培养转阴,患者治愈。结论:糖尿病是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彻底清除结石,真菌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应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清除结石,术后应持续抗真菌治疗直至尿路支架管拔除后至少2周。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后的1周内应行眼科检查筛查眼内炎,明确有无组织播散,以决定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卒中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罕见的梭形间叶肿瘤。本文回顾性报道1例颅内SFT伴卒中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头痛伴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右侧额部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出血,脑室铸型。急诊行脑肿瘤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左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渐好转,肿瘤复发后行二次手术,术后1年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的、以支气管内形成黏稠分支样铸型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会引起呼吸窘迫、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早期识别意义重大。现对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科、急诊科和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切取法活检术在肾铸型结石合并肾盂癌诊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例肾铸型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52~81岁。既往均有腔镜碎石术史。3例术前检查发现肾盂或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可疑占位。3例均行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术中切取占位组织活检,分别确诊为肾盂中-低分化鳞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肾盂中分化鳞癌,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术后随访16~48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分别随访3年和4年未见复发转移。复杂性肾铸型结石合并肾盂癌容易出现漏诊,选择性采用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切取法术中活检,能有效提高活检确诊率,是避免漏诊、实现诊疗一体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PE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情况,总结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PEHE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4岁(20~66岁)。13例患者中6例经体检发现,7例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CT检查提示大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少部分为团块影和肺不张,可见钙化8例和强化4例。显微镜下见界限清楚的嗜酸性结节,间质呈黏液软骨样或胶原化玻璃样变。结节中见不规则状排列的巢团状、条索状结构,结节中央细胞少,外周细胞丰富,呈"铸型"充填或乳头状生长方式伸入肺泡腔内,肿瘤细胞呈上皮样,部分为梭形,异型性小,可见特征性的空泡细胞,内见1个或数个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标记,Vimentin(13/13)、CD34(13/13)、CD31(9/9)、ERG(2/2)、Fli-1(3/3),CK8/18(2/13),Ki-67阳性指数1%~30%,大多为低增殖活性。TTF-1、p63、Calretinin、CK5/6均为阴性。随访结束时,死亡4例,失访2例,其余患者情况良好,中位生存时间3.7年(0.5~11.0年)。结论:PEHE是罕见的肺低至中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需和多种疾病鉴别,联合应用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内皮标志物CD31、CD34、ERG等有助于诊断。多数预后良好,若肿瘤多发、伴胸膜侵犯及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厚植育人文化,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臂CT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C臂CT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建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在C臂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的258例患者的资料,男168例,女90例,年龄19~88(60±11)岁。单发结石84例,多发结石174例,铸型结石18例。结石大小9~42(22±6)mm。其中建立双通道18例,即建立取石通道276个。利用C臂CT的三维导向功能行目标肾盏穿刺,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结果:单次成功258个,成功率93.5%;第二次成功15个,成功率98.9%;失败3个,失败率1.1%。操作时间7.9~32.5(16±5)min。碎石时间25~115(43±8)min,术中出血45~420(75±11)ml,术后结石残留23例(8.3%),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86例(33.3%),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28例(49.6%)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其中2个通道(0.72%)因出血过多,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余患者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结论:C臂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尤其对于无肾积水的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 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 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