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链式流程护理模式对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急诊链式流程护理模式对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急救效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时间将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施急诊链式流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和患者预后,评估急救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病情评估完成时间、辅助检查完成时间、诊断明确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时间和总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急救医师对护理工作各方面满意度及急救成功率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进行基于急诊链式流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也可提升急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流程的构建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 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 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 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流程进行抢救;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急诊科室收治的45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抢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急诊救治流程、急诊护士接诊效率、急诊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急诊就诊环境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优化患者抢救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救治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炎症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惊厥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管理配合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配合急诊护理,1个月管理后对患儿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指标、患儿体温正常时间、抽搐消失时间、神智转清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前两组脉搏、心率、收缩压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管理1个月后脉搏、心率、收缩压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经链式抢救流程管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抽搐消失时间、神智转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脑障碍综合征、共计失调、癫痫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管理后1个月IL-2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管理后1个月IL-6、TNF-a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用于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能提高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及临床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儿的炎症反应发生,提高抢救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后,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能有效提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精益项目构建压疮链式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精益项目构建压疮链式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纸质版压疮风险评估单进行评价,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成立精益项目小组,明确患者压疮发生原因,并通过调查法、价值流程图等方法分析引起脑卒中压疮发生原因,同时结合最佳证据,建立链式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压疮发生管理流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护理会诊率、压疮追踪率及压疮管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而观察组护患纠纷及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精益项目构建压疮链式管理信息化系统能有效简化脑卒中患者压疮上报流程,提高压疮管理质量,降低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危急值报告流程链式护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链式护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 年1 月1 日~9 月30 日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急值报告流程链式护理;比较两组就诊至初始评估时间、就诊至接诊时间、就诊至检查时间及就诊至治疗时间,健康状态[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初始评估时间、就诊至接诊时间、就诊至检查时间及就诊至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转出急诊时,两组SRHMS评分高于预检分诊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链式护理能够提升急诊工作效率,缩短就诊时间,改善健康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急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急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4月—2023年3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 85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 1:1 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链式组(n=43)与对照组(n=42).2组都给予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急诊期间给予常规护理,链式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链式流程护理干预.记录与观察 2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链式组基本生命支持状况平均急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链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式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急诊效率,减少手术的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能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有利于恢复患者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为初始方法联合线性探针及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流程检测耐药结核病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以多色巢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GeneXpert)为初始检测方法联合线性探针及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检测流程在临床使用时对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检出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9-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结核病门诊部登记的645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利福平耐药肺结核诊断流程》解读,将GeneXpert作为初始第一阶段利福平耐药检出方法,然后对未接受GeneXpert检测或检测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阴性或利福平耐药不明确的患者标本开展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开展线性探针耐多药检测和微孔板法进一步进行利福平耐药检测的第二阶段检测流程.对二阶段流程中检出的利福平耐药菌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4种药物比例法药敏试验.分析二阶段检测流程对利福平耐药检出情况及利福平耐药患者对其他药物的耐药谱.结果 645例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利福平耐药检测率为95.97%(619/645),利福平耐药检出比例为7.59%(47/619).其中第一阶段GeneXpert法检出87.23%(41/47)利福平耐药患者,而第二阶段线性探针和微孔板法共检出12.77%(6/47)利福平耐药患者.47例利福平耐药病例中37例培养阳性,经4种药物比例法药敏检测显示,7例为单耐利福平,26例为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2例为准广泛耐药.结论 以GeneXpert为初始检测方法联合后续培养及线性探针和/或表型药敏试验的二阶段检测流程有助于检出更多利福平耐药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以造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链式管理对肠造口患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以造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链式管理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实施效果,以促进临时性肠造口患儿全程管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方法 依据住院时间将肠造口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2例肠造口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2例肠造口患儿为观察组,以造口专科护士为主导,链接患儿首次造口期、居家护理期、造口还纳期3个环节对肠造口患儿实施链式管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护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造口专科护士为主导对肠造口患儿实施链式管理,落实全程护理,优化就医流程,可相对降低患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照护者满意度,以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