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膜肉瘤中TRPS1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TRPS1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1例经SS18(18q11)(SYT)FISH检测或SS18-SSX免疫组化检测诊断的滑膜肉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TRPS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1例滑膜肉瘤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47.1岁.发病部位:肺、腿、肾各3例,足、腰大肌各2例,直肠、胸腔、踝管、腹股沟区、膝、手掌、鼻腔、前臂各1例.肿瘤最大径1.2~13 cm.眼观: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伴出血、局灶暗红.镜检: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16/21,76.2%),差分化型滑膜肉瘤(小细胞型)(3/21,14.3%),双相型滑膜肉瘤(2/21,9.5%).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 SS18-SSX(18/18,100%)、TLE1(12/12,100%)、BCL2(18/18,100%),部分表达 EMA(10/16,62.5%)、CK(12/18,66.7%)、CD99(4/10,40.0%)、SMA(3/16,18.6%)、S-100(3/19,15.8%),desmin 均阴性,Ki67 增殖指数3%~80%,平均39.9%.FISH检测:11例均为SS18(18q11)分裂阳性.21例滑膜肉瘤均不同程度及强度地表达TRPS1(21/21,100%),其中阳性范围>50%的19例(19/21,90.5%),阳性强度2+及以上19例(19/21,90.5%)o 2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物,20例获得随访,3例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18例术后行化疗,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9例死亡,病死率45%(9/20).结论 TRPS1虽然被视为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乳腺起源标志物,但在滑膜肉瘤中呈高表达,需警惕其在病理诊断中的陷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高尔基蛋白73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高尔基蛋白73(GP73)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35例,术后进行规范的放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GP73的含量,比较不同分子表型、不同肿瘤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放疗前后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分析放疗前后血清GP73表达变化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放疗前GP73表达为(117.69±33.57)mg/L,放疗后为(101.88±30.92)m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3, P<0.001)。根据分子表型不同进行分层发现,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患者放疗后血清GP73表达均较放疗前出现降低,但仅HER2过表达型患者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肿瘤分期不同进行分层发现,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放疗后血清GP73表达均较放疗前出现降低,但仅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病理类型不同进行分层发现,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GP73表达均显著低于浸润性小叶癌患者( P<0.05)。此外,下降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上升组,而局部复发率、发生远处转移率则显著低于上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的血清GP73表达水平较放疗前显著偏高,且其与分子表型、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存在一定关系,同时放疗后血清GP73表达上升可能会不利于患者临床结局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颈胸一体固定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 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 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 x、 y、 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 mm。 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图像配准方法在乳腺癌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方案中,瘤床及其靶区的准确勾画至关重要。利用不同医学图像与放疗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辅助医生勾画靶区。根据几何变换性质可将图像配准方法分为刚性和非刚性两大类。由于软组织易形变的特性,刚性配准较难实现非刚性结构的严格匹配,非刚性配准的结果更加符合复杂形变的实际情况。文章旨在综述两类配准方法在乳腺癌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分析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非刚性配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局部治疗的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MBC)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高,其局部治疗也引起了更多关注。相关研究着眼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放射治疗的应用,以及局部消融治疗是否可行。鉴于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保留乳房手术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目前国内大多学者推荐对MMBC实施全乳房切除术。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高、切缘的准确判断、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和放疗精准度的提高,近期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符合条件的MMBC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在保证切缘阴性和美容效果的同时,并未增加局部复发率。MMBC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是否必须接受辅助放疗存在争议,部分证据表明MMBC可能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应成为放疗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有证据显示,无论手术类型如何,MMBC的局部复发率都较高。总体而言,MMBC的局部治疗方式与单灶性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基本相同,但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 1-2N 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 方法: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LRR率并 log- rank法检验。 结果: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 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 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 HR=0.31,95% CI为0.04~2.23, 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 HR=0.45,95% CI为0.11~1.90, P=0.268)。 结论:改良根治术后pT 1-2N 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 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T 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 4期、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胸壁电子线照射,加量组EQD 2>50Gy。全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并 Logrank检验差异,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2个月,5年胸壁复发(CWR)、局部区域复发(LRR)、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9.9%、16.2%、58.0%、71.4%。胸壁放疗加量和不加量的5年CWR、LRR、DFS、OS率分别为14%和7%、18%和15%、57%和58%、82%和65%(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加量与否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P>0.05)。45例复发高危组患者中放疗加量组似乎有较高的OS率( P=0.058)、DFS率( P=0.084)和较低的LRR率( P=0.059)。 结论:T 4期乳腺癌患者异质性较强,胸壁放疗加量对全组患者无明显获益。对于有脉管瘤栓阳性、pN 2-N 3、激素受体阴性中2~3个高危因素患者胸壁放疗加量有改善疗效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 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 95%)、V 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 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 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低于FFIO-IMRT( 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 P<0.01)。 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与甲状腺癌双原发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原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全组98例患者均为女性,第一肿瘤确诊年龄为26~72岁,中位年龄47岁。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乳甲)组18例,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甲乳)组60例,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同时发生(二者确诊时间间隔在3个月内,同时)组20例。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乳腺癌病理分级、乳腺癌术后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其他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组98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4例,死亡7例,因肿瘤原因死亡患者均为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者。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的死亡及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分期、雌激素受体(ER)与总生存有关(均 P<0.05),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分期、ER与无复发转移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ER阳性、肿瘤确诊顺序(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是无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原发癌患者中,ER阴性为预后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放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早期放疗效果的价值。 方法:建立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10只),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完成后对裸鼠行全身 18F-FDG PET/CT动态显像,比较2组肿瘤SUV max、最大示踪剂净流入速率常数( Kimax)的变化,计算靶本比(TBR),并记录肿瘤体积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在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放疗效果中的价值。数据分析采用配对 t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放疗后,放疗组SUV max和 Kimax分别为4.66±0.46和0.14±0.03,均较放疗前降低(5.30±0.52和0.19±0.03; t值:4.61、8.31, P值:0.001、<0.001),对照组SUV max和 Kimax(5.94±0.74、0.23±0.03)则较放疗前增加(5.24±0.50、0.19±0.02; t值:4.77、6.87, P值:0.001、<0.001)。2组所有扫描图像中TBR Ki明显大于TBR suv(14.11±5.58和5.91±1.60; t=8.92, P<0.001)。放疗组肿瘤体积较放疗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0.12)与(0.81±0.08) cm 3; t=2.24, 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肿瘤中高表达,放疗后放疗组Glut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30±6.18)%和(69.78±5.37)%; t=12.17, P<0.001]。Glut1表达与SUV max、 Kimax均呈正相关(对照组: rsuv=0.75, P=0.012; rKi=0.77, P=0.010;放疗组: rsuv=0.67, P=0.035; rKi=0.77, P=0.010)。放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24.15±4.00)%和(10.15±3.05)%; t=8.85, P<0.001]。 结论: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可以敏感地监测裸鼠MDA-MB-231乳腺癌早期放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