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脾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S-SWE)变化对于预测支架功能障碍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0例,将术后 1个月内未发生功能障碍的 22例纳入支架通畅组,术后 1周未发生、术后1个月发生功能障碍的18例纳入支架功能障碍组.监测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及S-SWE变化规律.结果 Mauchly检验显示数据符合球形分布(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肝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时间=0.003,F 时间×分组=0.842,F 组间=0.027;P均>0.05),S-S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51.249,F 时间×分组=30.676,F 组间=11.986;P均<0.01).进一步行事后两两比较,支架通畅组术前1 d、术后 1周、术后1 个月S-SWE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功能障碍组术后1周肝脏硬度较术前1 d下降(P<0.05),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回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S-SWE差值的绝对值(ΔS-SWE),ΔS-SWE(术后1个月-术后1周)、ΔS-SWE(术后1个月-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4.368,P<0.05).结论 定量测量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 S-SWE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评价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随访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7岁,总结分析其病变分型、手术方式、面听神经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先天性岩部胆脂瘤5例,获得性岩部胆脂瘤34例。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100%,39/39)、耳溢液/流脓(89.7%,35/39)以及面神经麻痹(46.2%,18/39)。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岩部胆脂瘤14例,其中3例采用耳蜗径路、6例采用耳囊径路、5例采用迷路径路;迷路下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8例采用岩骨次全切、1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采用迷路径路;广泛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7例采用耳蜗径路、3例采用耳囊径路;迷路下-岩尖型岩部胆脂瘤5例,其中2例采用耳蜗径路、2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行耳内镜辅助颞下窝B型径路。面神经受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泛型(6/10)、迷路上型(8/14)、迷路下-岩尖型(2/5)、迷路下型(2/10)。19例术中涉及面神经手术操作,3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行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移位者7例。18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受累,术后14例面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7.8%(14/18)。手术多采用颞侧入路,骨导听力保存率为50.0%(14/28)。术中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肌肉填塞并封腔处理;2例因病变粘在乙状窦和颈静脉球表面较难剥离,术中予以填塞并结扎乙状窦。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肌联动。术后随访40~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应根据病变类型及面听神经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bernethy畸形伴TMEM67基因变异致COACH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OACH 综合征与Abernethy畸形的关联全球鲜见报道。本文报道一例COACH 综合征联合Abernethy畸形的22岁男性患者,影像学提示门静脉纤细,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经颈静脉肝穿刺病理提示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脑部磁共振提示中脑水平“磨牙征”,基因检测报告提示TMEM67基因复合杂合变异。通过文献回顾,加强了医师对这些罕见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将同期收治的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6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肿瘤性质、肿瘤大小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者54例,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者16例。病例组中男女比例约1∶2.18,与对照组(1∶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的中位病程[36(24,8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6(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中胆脂瘤34例(48.6%)、脑膜瘤24例(34.3%)、听神经瘤8例(11.4%)、脂肪瘤2例(2.9%)、颈静脉球瘤2例(2.9%),对照组中听神经瘤39例(59.1%)、脑膜瘤18例(27.3%)、胆脂瘤5例(7.6%)、颈静脉球瘤3例(4.5%)、脂肪瘤1例(1.5%)。病例组的肿瘤大小[2.00(1.60,4.25) cm 2]明显小于对照组[5.60(4.00,8.50) 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术中发现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者53例(75.7%),其中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表现为面肌痉挛者中14例为小脑前下动脉、2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病例组中责任血管明确者均在肿瘤切除后加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2~48个月示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 结论: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中以女性多见,且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远远多于面肌痉挛,肿瘤性质中以胆脂瘤最常见;与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相比,其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小;大多数患者存在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肿瘤切除+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此类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腺苷诱导瞬时心脏停搏技术用于高流量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颈静脉入路介入治疗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47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2 kg,ASA分级Ⅱ级。因站立时突发头晕摔倒,致头部受伤入院。现病史:患者头晕时无一过性黑懵、无视物旋转、无呼吸困难、无四肢抽搐,受伤后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伤口活动性出血。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传染疾病病史,无食物、药物、接触物过敏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n,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正常,耳廓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创BP 123/67 mmHg(1 mmHg=0.133 kPa),未吸氧状态SpO 2 9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5次/min。头颅磁共振示: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余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尼莫地平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82例,年龄65~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1):对照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N组)。N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输注尼莫地平7.5 μg·kg -1·h -1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尼莫地平给药前(T 1)、放置转流管前(T 2)、放置转流管后10 min(T 3)及颈动脉开放后10 min(T 4)进行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并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及脑氧摄取率。采用ELISA法测定颈静脉球部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26分)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时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27% vs.17%),T 2~4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 P<0.05)。 结论:尼莫地平可改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改善术中脑氧代谢及减轻脑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改良球囊阻断逆行性静脉闭塞术(M-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ATO)在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的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21例患者。首先在SPSS流出道限流下进行ATO,然后进行M-BRTO。ATO路径可选择经皮经肝、经附脐静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路径入路,M-BRTO入路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或肘前静脉。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症状或者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者,局部麻醉下行M-BRTO+ATO;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门体分流者,或合并门静脉血栓者,全身麻醉下行TIPS+M-BRTO+ATO。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扫CT了解栓塞剂沉积情况,术后1个月行腹部彩超,3及6个月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了解门静脉血流或TIPS支架通畅情况。合并肝癌者,术后1个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共行23次栓塞手术,其中1例先后3次手术。经皮经肝路径治疗11例(其中7例联合股静脉,3例联合颈静脉,1例联合肘前静脉),经TIPS路径+股静脉入路治疗9例,经附脐静脉+股静脉入路治疗2例,附脐静脉+肘前脉入路1例。异位栓塞3例(1例至脾静脉,2例至肝内),围手术期发热5例,肝脏穿刺道出血1例,死亡2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衰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肝癌3例,感染1例)。余15例随访2~47(22±13)个月,随访期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复发。结论: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M-BRTO+ATO可快速栓塞SPSS流出道,完全闭塞S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IPS治疗27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近、中期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中心收治的27例HSOS的患者,均行TIPS治疗,观察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及肝功能变化,从而进行疗效评价。手术前后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取 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7例HSOS患者TIPS术后PVP由分流前的(4.41±0.18)kPa降至分流后的(2.69±0.11)kPa( t = 82.41, P < 0.001),PPG由分流前(3.23±0.18)kPa降至分流后的(1.46±0.23)kPa( t = 32.41, 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24个月,3例发生支架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再通。3例发生肝性脑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行肝移植。 结论:TIPS治疗HSOS近、中期疗效肯定,并可为肝移植患者提供了等待肝源的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阜外医院71例Rastelli手术的近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阜外医院Rastelli手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完成71例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者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患儿,男48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4.7±2.7)岁,其中10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7例DORV,34例矫正型TGA(CTGA)。30例有手术史,其中Blalock-Taussig分流13例,双向Glenn手术17例。31例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外管道使用同种带瓣管道9例,牛颈静脉管道56例,自制Gore-Tex外管道6例;管道直径(17.9±3.3)mm。结果:本组主动脉阻断(132.0 ±71.1)min,体外循环(209.0±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02.6±81.7)h。术后住院(13.6±12.8)天。早期死亡1例(1.4%)。早期并发症12例(16.9%),其中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4例,心包积液开窗3例,延迟关胸3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随访4个月~6.8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7.2%;1、5年免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RVOTO)率分别为98.6%, 84.1%;1、5年免除干预率分别为98.6%,90.0%。随访期间置换外管道1例,介入球囊扩张7例10次。所有患儿最后一次随访均未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到主动脉压差(10.5±8.8)mmHg。结论:Rastelli手术适用于部分DORV、CTGA、TGA合并VSD和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儿,早期死亡比例低,中期效果好,但是远期常需要再手术,尤其是置换外管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