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视觉反馈训练(visual feedback training,VF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及其他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功能MRI的发展,研究发现VFT与大脑网络间和网络内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有一定相关性,为揭示其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VFT对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作用机制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VFT在SCI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影像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40例分为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A组)、手动作观察结合复述训练(B组)、动态风景观察结合复述训练(C组)和常规治疗组(D组),每组患者10例。4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的上肢模块和汉化版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4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训练后,4组患者的FMA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 P<0.05)。A组训练后的FMA评分为(33.00±16.53)分,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动作观察、复述结合模仿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并失语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训练方法可激活更多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重要的运动-语言网络重塑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对照组患者则增加假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观察组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风景视频,2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10 min,一共治疗6周。2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渗透-误吸评估(PAS)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其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级、PAS评级和EAT-10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的FOIS评级(5.03±0.96)级、PAS评级(2.57±1.01)级和EAT-10评分(20.80±4.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 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训练。分别于康复干预前、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N9、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47.91±6.92)分,高于对照组的(40.31±7.87)分,Barthel指数评分(77.33±11.82)分,高于对照组的(66.79±1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SEP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SEP的N9、N20波幅,缩短其潜伏期,促进镜像神经元系统中与上肢运动功能有关脑区的兴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不同模式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不同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口型组、动作组、联合组,每组1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每次30 min,每日2次;口型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 min的MNST口型观察-复述治疗;动作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 min的MNST动作观察-复述治疗;联合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0 min的MNST口型观察和动作观察治疗。每周治疗6 d,共2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定4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并计算转归率。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WAB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及AQ均有所改善( P<0.05)。组间比较,发现联合组治疗后的自发言语[(11.70±4.23)分]、听理解[(6.77±2.40)分]和AQ[(62.40±17.20)分]均较其它组改善( P<0.05),联合组治疗后复述[(7.99±2.20)分]较常规组[6.17±3.36分]和动作组[(7.14±2.13)分]显著改善( P<0.05),联合组治疗后命名[(4.76±2.05)分]较常规组[(2.87±1.47)分]和口型组[(3.14±2.19)分]显著改善( P<0.05)。口型组、动作组的自发言语和AQ较常规组显著改善( P<0.05)。联合组转归率最高(83.3%),常规组转归率最低(25.0%)。 结论:MNST的口型模仿和动作观察训练模式均能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在改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失语商(AQ)方面的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探究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304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系统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水平)]、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生活质量[美国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oke Scale,NIHSS)和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FMA评分、BBS评分及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变化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中大脑运动皮质激活的脑电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观察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进行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激活及大脑偏侧化情况.方法 2021年3月至9月于沈阳体育学院招募右利手男性受试者17例.应用eegoTMmylab脑电系统实时采集其在MVF过程中的脑电(EEG)和指伸肌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被试完成单侧手指的伸展运动,包含左/右手MVF和左/右手直视(VF)训练4个实验范式,每种范式重复80个试次,4种范式分两次进行,每次实验间隔1周.分析sEMG信号的时域特征以及与运动密切相关的α频段(8~13 Hz)、β频段(13~20 Hz)EEG信号的时频特征,采用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ERD/ERS)、非对称指数(AI)评价优势和非优势手MVF时运动皮质激活及偏侧化现象.结果 放松手为右手时,MVF和VF指伸肌的sEMG振幅大于静息状态(P<0.05).在α频段,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主效应非常显著(F = 14.125,ηp2 = 0.469,P = 0.002),MVF高于VF;在β频段,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主效应非常显著(F = 9.704,ηp2 = 0.378,P = 0.007),运动手与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交互作用显著(F = 8.014,ηp2 = 0.334,P = 0.012),其中VF时,右手运动ERD/ERS高于左手运动(F = 7.267,ηp2 = 0.312,P = 0.016),当右手运动时,MVF时ERD/ERS高于VF时(F = 17.530,ηp2 = 0.523,P = 0.001).在C4电极位置,VF时,右手运动ERD/ERS高于左手运动(t =-3.201,P = 0.006,Cohen's d = 0.776);当右手运动时,MVFERD/ERS高于VF(t =-4.060,P = 0.001,Cohen's d = 0.985).AI仅在β频段训练状态主效应显著(F = 5.796,ηp2= 0.266,P = 0.028),MVF高于VF.结论 MVF可能通过募集额-顶区镜像神经元以及减少半球间与皮质内抑制活动来提高运动手同侧初级运动皮质区神经元的活动,并且这种效应对于优势手训练的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不同镜像神经元训练策略下脑与肌肉的活动特征:基于近红外光谱与表面肌电图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和表面肌电图(sEMG)探索动作观察(AO)、动作执行(AE)、动作模仿(AO+ AE)3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MNS)训练策略的运动控制机制.方法 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选择64例健康成年人,采用区组设计,完成单纯观看风景视频(对照)、观看风景视频时右手伸腕伸指(AE)、单纯观看右手伸腕伸指视频(AO)、观看右手伸腕伸指视频时右手伸腕伸指(AO+AE)4项任务,每项任务5个试次一组,随机出现不同的视频,循环8次,每次循环任务顺序随机.同步采用fNIRS采取左侧MNS各通道及感兴趣区(ROI)BA40、BA44、BA45、BA46、BA6、BA7的激活信号,采用sEMG检测指伸肌、桡侧腕伸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 与对照条件相比,AO、AE和AO+AE时均可诱发MNS激活,且强度呈递增趋势.与对照条件相比,AO时15个通道激活(q<0.05);AE时15个通道激活(q<0.05);AO+AE时20个通道全部激活(q<0.05);多数通道激活强度AO+AE>AE>AO.AO时,BA40、BA46、BA6和BA7共4个ROI激活(q<0.05);AE和AO+AE时,6个ROI均激活(q<0.05);多数ROI激活强度AO+AE>AE>AO.AO+AE时,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的标准化AEMG均大于AE时(|t|>4.24,P<0.001).结论 动作观察、执行、模仿时,MNS系统均激活,且激活的范围和强度呈依次递增趋势.与动作执行相比,动作模仿时目标肌肉的激活更强.fNIRS同步sEMG可用于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康复策略的神经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构音障碍语音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率较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运动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学习能力为主要特征,常伴发心理行为的异常,如学习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注意力障碍等.DCD儿童运动学习能力较差,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其障碍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还会继发心理、情绪障碍等问题[1-2].本病例共患DCD及功能性构音障碍[3],但与既往文献记载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4-5],除了表现口腔运动功能协调障碍及构音异常外,还伴有声调韵律的异常,语言的可懂度差.本文旨在运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机制,探讨学习能力低下的儿童的构音障碍的语音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