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的长期疗效,探讨影响畸形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伽玛刀中心治疗的儿童颅内AVMs患者(年龄≤16岁)279例。治疗采用的边缘处方剂量为12~25 Gy(中位数为17.0 Gy),中心处方剂量为19~50 Gy (中位数为32.7 Gy);治疗畸形血管的体积为0.1~30.2 cm 3(中位数为1.7 cm 3);54例患儿(19.4%)行多次伽玛刀治疗,其中35例因畸形残留重复治疗,19例行计划性分期治疗。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分析影响AVMs闭塞的相关因素。 结果:279例患儿治疗后的随访时间为6~276个月(中位数为49个月),其中197例(70.6%)畸形血管闭塞,治疗后3、5、8年的闭塞率分别为33.5%(86/257)、69.4%(154/222)、81.1%(172/212);24例(8.6%)患儿治疗后发生与畸形相关的出血30例次,其中5例(1.8%)死亡;5例(1.8%)患儿发生永久性放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4例为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例为远期放射性囊变。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闭塞组比较,闭塞组患儿的年龄较大,畸形体积<3 cm 3、Spetzler-Martin分级1~3级、放射外科AVMs量表评分≤1.5分、边缘处方剂量≥17 Gy者所占的比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边缘处方剂量≥17 Gy是畸形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 HR=1.42, 95% CI:1.07~1.89, P=0.015)。 结论: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AVMs远期安全性、疗效均较好,尤其是对中小型AVMs的患儿;边缘处方剂量是影响AVMs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30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规律运动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指导患儿进行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本文整理了来自临床医师、患儿及监护人关于哮喘儿童进行运动的常见30个问题,并进行科普讲解,以期消除认识误区,明确科学运动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让每位哮喘儿童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常用抗癫痫发作药处方审核建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抗癫痫发作药(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方法,ASMs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药师在处方审核时存在一定难度。现从ASMs的适应证、剂型/给药途径、用法用量适宜性、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处方审核、患儿的病理生理个体差异以及合并常见癫痫共患病时的药物选择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广大医师、药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肿瘤科医师角度谈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晚期肿瘤治疗效果的提高和骨改良药物的使用增加,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干扰肿瘤的正常治疗。以往MRONJ长期处于肿瘤科和口腔科之间的边缘地带,科室间衔接不畅,漏诊、误诊常见,缺乏规范的协作管理,诊治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首诊者和骨改良药物的处方者,肿瘤科医师对MRONJ的认知和诊疗技能亟需提高,与口腔科之间的衔接和协作亟待加强。笔者通过分析2019年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联合发布的MRONJ临床实践指南,并结合近年相关学术进展以及临床诊疗经验,从一名肿瘤科医师的视角总结肿瘤科医师如何在癌症诊断时、开始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期间、MRONJ发生后等关键时间点发挥作用,以期为多学科协作组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做到对MRONJ早知晓、早预防、早识别以及正确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巩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巩膜接触镜是一种不与角膜接触,完全由巩膜支撑的大直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过去巩膜接触镜仅用于治疗严重的眼部疾病且仅少数医生拥有验配处方权。近年来,随着镜片材料、设计的不断更新,巩膜接触镜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巩膜接触镜可通过中和光学像差为角膜不规则患者提供清晰稳定的视力,还可有效治疗各种眼表疾病,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眼表疾病治疗手段。尽管巩膜接触镜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巩膜接触镜的验配及使用较复杂,且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护理。现就巩膜接触镜的特性和分类、发展历程、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了解巩膜接触镜的现状,为巩膜接触镜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腹膜透析管理现状白皮书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增幅加快,每年约有2%的患者进入ESK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以其简便、安全、有效和居家治疗,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ESKD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自197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将持续性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后,我国肾科专业医护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共同努力,PD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客观了解现阶段我国PD中心关键质量指标现状、中心建设情况、PD处方及调整、并发症诊疗、充分性评估、患者长期随访现状以及疾病负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认知情况,《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并组织专家编写形成了这部《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该白皮书清晰地回顾了目前中国PD的建设及管理现状,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PD中心的人员配备,加强对PD专业人员的培养,扩大专职医护人员队伍,注重质量管理,降低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P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RT的颈、胸上段食管癌的17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依据患者照射方式,将全组患者分为常规IMRT(C-IMRT)和SIB-IMRT两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对接受C-IMRT和SIB-IMRT的两组患者进行配比,并分析PSM后患者的疗效、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30和20个月。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化疗和GTV-最大横径为影响全组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P<0.001、 P=0.013、0.005、0.002; P<0.001、 P=0.017、0.034、0.002),影响PFS的独立性因素还有近期疗效( P=0.036)。PSM后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各有5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cTNM分期、处方剂量、GTV-最大横径和照射方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 P<0.001、 P=0.008、0.014、0.021、0.010、0.008),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和大体肿瘤靶区GTV-最大横径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因素( P<0.001、 P=0.044、0.013)。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失败率(70.4% vs. 50.0%)和局部区域复发率(61.1% vs. 3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8、9.53, P=0.031、0.002)。C-IMRT组的≥1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SIB-IMRT组( χ2=6.16, P=0.046);而≥2级白细胞抑制低于后者( χ2=12.77, P=0.005)。 结论:与C-IMRT相比,SIB-IMRT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OS,能否改善患者的PFS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饮食运动管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饮食运动管理与临床药物治疗一样,都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指导、规范的运动评估及运动处方,在长期有效执行和密切监督管理下,才能使患者实现长期获益。本文通过介绍一例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治疗及饮食运动管理过程,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饮食管理及运动处方制定、操作执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常规调强计划与电子束适形联合调强计划的剂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电子束适形放疗(electron beam conformal radiotherapy, EBCRT)联合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放化疗中心收治的2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 PTV)包括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域计划靶区(PTV sc)和患侧胸壁计划靶区(PTV cw),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设计两种放疗计划,然后对比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 结果:所有20例患者的IMRT计划全部满足临床要求,与此同时EBCRT联合IMRT计划中有2例患者因患侧肺剂量参数超出本单位的剂量限定标准而不被临床接受,两例失败计划的胸壁最大深度分别为3.7和4.4 cm,使用的电子束能量分别为12和15 MeV。其余18例患者的胸壁深度均≤3 cm,使用9 MeV及以下能量电子束进行EBCRT联合IMRT计划设计,靶区和各危及器官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并与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配对比较。常规IMRT的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EBCRT联合IMRT计划( tPTVsc=-10.20、 tPTVcw= -9.24, P<0.05);常规IMRT整体靶区适形指数(CI)与EBCRT联合IMRT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TVall =10.39, P<0.05)。对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s),EBCRT联合IMRT计划患侧肺的 V5 Gy、 V20 Gy和 Dmean均较IMRT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8、6.30、11.30, P<0.05);心脏的 V25 Gy和 Dmean分别降低了8.3 %和4.79 Gy( t = 15.23、15.76, P< 0.05);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CA)的 Dmean降低了44.03 %( t=11.69, P<0.05);健侧乳腺的 V5 Gy和 Dmean分别降低了7.9 %和0.8 Gy( t=3.66、4.932 P<0.05);其他OARs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胸壁靶区深度≤3 cm的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EBCRT联合IMRT能显著降低心脏、患侧肺和健侧乳腺的剂量,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放疗远期并发症风险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总生存率。而对于胸壁较厚的患者,选择IMRT计划可满足临床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 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 P<0.05)。 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