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RNA-seq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转录组分析及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筛选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mRNA,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0只,6~8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假手术组(Sham组)和脓毒症组(Sepsis组)。Sepsi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只开腹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孔。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3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随后Sham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Sepsis组处死认知功能测试最差的3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通过BGISEQ-500平台行转录组测序,得到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测序结果通过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Dr.Tom平台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eRNA调控网络。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si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靶向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 P<0.05)。转录组数据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 62个,其中45个lncRNA表达上调,17个lncRNA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 282个,其中173个mRNA表达上调,109个mRNA表达下调。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生物学过程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了记忆、学习或记忆、炎症应答、衰老相关行为减退的调空、突触可塑性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KDA分析,结果示Ch25h、Il6ra、Lcn2、Sgk1、Nr4a3、Osm、Saa3、Ccl7、Sqle、Dhcr24为SAE的关键基因。基于9个lncRNA、28个mRNA和134个miRNA成功构建了SAE小鼠海马的ceRNA调控网络。 结论:RNA-seq结果分析发现Ch25h、Il6ra、Lcn2、Sgk1、Nr4a3、Osm、Saa3、Ccl7、Sqle、Dhcr24 10个mRNA以及Rian、Gm35874、Gm34347等lncRNA是调控小鼠SAE的关键基因;同时成功构建了SAE小鼠海马基于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通过微小RNA-15b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NEAT1)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胰腺癌转移与LncNEAT1、微小RNA-15b(miR-15b)之间的相关性,探讨LncNEAT1影响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中LncNEAT1、微小RNA-15b(miR-15b)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转染至胰腺癌细胞SW1990中,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NEAT1后观察miR-15b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NEAT1与miR-15b的调控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LncNEAT1表达水平(4.29±0.56)高于癌旁组织(2.21±0.30, t= 19.21 , P<0.001);miR-15b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10±0.12)高于癌旁组织(2.01±0.35, t= 6.45, P<0.01);LncNEAT1小干扰RNA转染至胰腺癌细胞SW1990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68.19±2.33)、(58.07±3.73)个/视野]显著低于对照组[(180.39±10.87)个/视野, t=6.02、8.43, P<0.01, P<0.01],转染后SW1990细胞侵袭能力[(50.01±5.73)、(49.68±8.86)个/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0±10.93)个/视野, t=5.38、6.95, P<0.05, P<0.01] 。NEAT1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χ2=3.92、5.74, P<0.05, P<0.05);miR-15b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χ2=4.315、4.642, P<0.05,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5b可明显降低MUT-NEAT1-AS1荧光素酶活性( t=11.53, P<0.01),LncNEAT1可负向调控miR-15b。 结论:抑制LncNEAT1表达可能通过调控miR-15b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鼠肾脏衰老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小鼠肾脏衰老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探索肾脏衰老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12和24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各5只(体重均为25 g左右),采用PAS、Masson、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肾脏病理及细胞衰老情况。高通量测序得到3组小鼠组间差异表达的lncRNA及其表达丰度值,绘制热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包含lncRNA、miRNA和mRNA),GO、KEGG富集分析预测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肾脏病理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小鼠月龄增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逐渐加重;肾脏纤维化逐渐加重;SA-β-gal染色阳性区域逐渐增加。测序结果显示,3组小鼠间差异表达的lncRNA共938个已知的lncRNA和542个未知的lncRNA。其中,与3月龄小鼠相比,12月龄小鼠有33个lncRNA表达上调,43个lncRNA表达下调;与3月龄小鼠相比,24月龄小鼠有130个lncRNA表达上调,91个lncRNA表达下调;与12月龄小鼠相比,24月龄小鼠有36个lncRNA表达上调,22个lncRNA表达下调。qRT-PCR验证的差异表达倍数较大、表达量较高的10个lncRNA与测序结果一致。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3组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基因多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也可能通过与蛋白结合来发挥作用,还可能参与各种蛋白磷酸化、细胞周期、转录、转录调节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3组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富集明显的通路是与肾脏衰老密切相关的Rap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结论:不同月龄小鼠肾脏lnc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lncRNA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肾脏衰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在头颈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 LINC00342在头颈鳞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头颈鳞癌转录组中 LINC00342的表达,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7例喉鳞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和头颈鳞癌细胞系FD-LSC-1、CAL-27、Detroit562中 LINC00342的表达水平;使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敲降头颈鳞癌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和侵袭等实验检测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变化;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以 LINC00342为核心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和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作图。 结果:TCGA数据库收录的头颈鳞癌组织与数据库对应的正常组织相比, LINC00342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2);但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表达水平高于女性患者( P值均<0.05)。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 LINC00342在我院27例喉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 t=1.56, P=0.036)。 LINC00342在头颈鳞癌细胞系FD-LSC-1、CAL-27和Detroit562中表达均显著上调( t值分别为-12.17、-23.26和-388.57, P值均<0.001)。分别转染si-LINC00342-1和si-LINC00342-2敲降 LINC00342,可抑制头颈鳞癌细胞FD-LSC-1、CAL-27和Detroit562增殖( t值分别为8.95和4.84,2.70和5.55,2.02和3.70)、克隆形成( t值分别为6.66和6.17,7.38和11.65,4.90和5.79)、迁移( t值分别为8.21和7.19,5.76和6.46,6.28和9.92)和侵袭能力( t值分别为9.29和10.25,11.30和11.36,8.02和8.66),同时促进FD-LSC-1及CAL-27细胞凋亡( t值分别为-2.21和-5.83,-3.05和-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以 LINC00342为中心的ceRNA调控网络包括10个下调的微核糖核酸(microRNA)节点和647个上调的mRNA节点,GO分析表明这些mRNA主要聚类在22个生物过程、32个分子功能以及12个细胞组分方面。 结论:LINC00342高表达与头颈鳞癌恶性进展相关,具有促进头颈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拮抗凋亡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是头颈鳞癌潜在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表达,探讨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5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lncRNA NEAT1对PTC的诊断效能;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ncRNA NEAT1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 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检验分析PTC组织中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PTC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1.640±0.22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2±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10, P<0.05);当以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1.456作为诊断PTC的标准,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76.9%,约登指数为5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局部侵犯等代表PTC不良预后的因素是组织lncRNA NEAT1检测结果的独立影响因子[比值比( OR):2.101、3.800, P<0.05、0.01]。PTC肿瘤淋巴结出现癌转移和肿瘤局部侵犯者,较淋巴结未出现癌转移和无肿瘤局部侵犯者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癌转移, t=3.136, P<0.05;肿瘤局部侵犯, t=3.008, P<0.05)。 结论:高表达的lncRNA NEAT1可能是PTC发生的促进因素,PTC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本1(NEAT1)的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功能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空载病毒1组和2组及NEAT1上调组和NEAT1下调组,每组15只。构建小鼠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模拟TBI状态,并通过侧脑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对NEAT1水平进行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SS)及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空白对照组、NEAT1上调组和NEAT1下调组小鼠伤后1周内及14~21d时神经功能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小鼠皮层含死亡结构域的p53诱导蛋白1(Pidd 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2、caspase-9和caspase-3在伤后6 h、1,3,7 d的表达。TUNEL法检测空白对照组、NEAT1上调组和NEAT1下调组伤后第3天小鼠神经元凋亡情况及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Pidd1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空载病毒组、NEAT1上调组及NEAT1下调组小鼠伤后第3天Pidd1、caspase-2、细胞色素c(Cyt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4.9±1.0)分]比较,NEAT1上调组伤后第1天NSS[(3.5±0.7)分]显著降低( P<0.01),NEAT1下调组[(5.0±1.5)分]显著升高( 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0.1±5.6)s]比较,伤后第19天NEAT1上调组寻找平台时间[(10.9±2.8)s]缩短( P<0.05),NEAT1下调组寻找平台时间[(30.7±6.2)s]延长( P<0.01)。Western blot提示,空白对照组Pidd1、caspase-2、caspase-9和caspase-3在伤后第3天表达明显升高( P<0.01)。通过TUNEL得到伤后第3天NEAT1上调组神经元凋亡率[(18.0±2.7)%]明显下降,而NEAT1下调组[(63.0±8.6)%]明显升高( P<0.01)。伤后第3天免疫荧光提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EAT1上调组神经元胞质中Pidd1蛋白表达[(22.7±2.2)%]减少( P<0.01),而NEAT1下调组[(72.7±7.0)%]显著增加( P<0.01)。伤后第3天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EAT1上调组Pidd1(0.5±0.0)、capsase-2(0.3±0.0)、Cyt c(0.5±0.0)及caspase-3(0.4±0.0)的表达明显减少( P<0.01);而NEAT1下调组结果则完全相反。 结论:TBI后NEAT1通过调控Pidd1-caspase-2-Cyt c,减少caspase-3活化,抑制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TBI后NEAT1保护神经功能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调控NEAT1对肝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物1(MALAT1)通过调控核富集转录物1(NEAT1)对人肝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HuH-7细胞敲低MALAT1表达(si-MALAT1)转染获得si-MALAT1组细胞,转染无意义的小干扰RNA (si-RNA)作为si-NC组,比较si-MALAT1组和si-NC组NEAT1表达、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过表达NEAT1载体的慢病毒(lv)与HuH-7细胞共培养72 h后获取NEAT1过表达细胞(lv-NEAT1组),感染空转载体的lv作为lv-control组,比较lv-NEAT1组和lv-control组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使用lv-NEAT1组细胞转染si-MALAT1获得si-MALAT1+lv-NEAT1组细胞,与si-NC组、si-MALAT1组细胞比较外泌体分泌能力变化。将si-MALAT1组细胞与lv-NEAT1组细胞的外泌体共培养获得si-MALAT1+ lv-NEAT1 外泌体组细胞,将si-MALAT1组细胞与lv-control组细胞的外泌体共培养获得si-MALAT1+lv-control 外泌体组,考察si-MALAT1+ lv-NEAT1 外泌体组和si-MALAT1+lv-control 外泌体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功能。 结果:与si-NC组相比,si-MALAT1组中NEAT1的相对表达量[(0.72±0.02)比(0.98±0.01)]、72 h吸光度[(0.66±0.03)比(0.98±0.04)] 、下室细胞数量[(88.33±7.26)比(147.70±13.6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si-NC组相比,si-MALAT1组外泌体CD9、CD63表达减弱;而与si-MALAT1组相比,si-MALAT1+lv-NEAT1组外泌体CD9、CD63表达增加。与si-MALAT1+lv-control 外泌体组相比,si-MALAT1+ lv-NEAT1 外泌体组吸光度[(0.97±0.03)比(0.74±0.05)]和下室细胞数量[(132.70±7.36)比(98.33±6.01)]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NEAT1组外泌体相关基因HSPA8、SLC3A2、SLC7A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53±0.31)、(0.32±0.07)、(0.77±0.45),与lv-control组表达水平(0.98±0.15)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ALAT1可通过调控NEAT1改变肝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功能,NEAT1可改变外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转录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患儿血浆中游离的总RNA行全转录组测序,比较CTEV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浆的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以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揭示CTEV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选取3例CTEV患儿(试验组)及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浆样品,应用RNA-Seq技术分析3对血浆样品的转录组,筛选出CTEV患儿与正常儿童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转录本。应用基因本体论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基于基因与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对差异基因进行显著性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成功构建样品的基因表达谱: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有1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8个上调基因,123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lncRNA 23个,上调12个,下调11个。差异表达miRNA 23个,上调11个,下调12个。未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其中分泌磷酸蛋白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和核糖体蛋白S27(ribosomal protein S27,RPS27)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基因表达量差异明显,差异倍数分别是82.24和0.01。结论:RNA测序可对CTEV患儿和正常儿童的血浆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SPP1和RPS27可能与CTEV的发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GEO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脓毒症相关ceRNA网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脓毒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结合微小RNA(miRNA)数据库进行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脓毒症相关lncRNA数据集,使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对数据集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lncRNA(DElncRNA)和差异表达mRNA(DEmRNA),并绘制聚类热图。通过miRNA结合图谱数据库(miRcode)预测与DElncRNA结合的miRNA,并检索miRNA靶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miRDB和mirTarBase筛选出同时满足3个数据库的靶mRNA,比对后得到ln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导入调控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中得到ceRNA网络。将ceRNA网络中的DEmRNA导入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绘制基因编码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对DE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GEO数据库中通过检索、筛选获得两个脓毒症相关lncRNA芯片数据集,分别为GSE89376和GSE145227。差异分析显示,GSE89376数据集中老年脓毒症组有14个DElncRNA、359个DEmRNA,成人脓毒症组有8个DElncRNA、153个DEmRNA;GSE145227数据集中儿童脓毒症组有1 232个DElncRNA、1 224个DEmRNA。聚类热图显示,脓毒症组与对照组lncRNA和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筛选的miRNA构建ceRNA网络,发现多个DElncRNA和DEmRNA参与了脓毒症的ceRNA网络。PPI网络图显示有多个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且分别与多个基因编码蛋白形成多节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在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后发现,在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功能相关基因上可能存在串扰机制,并通过叉头框转录因子(FoxO)、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通过构建脓毒症相关lncRNA-miRNA-mRNA的ceRNA网络,结合通路分析发现,脓毒症中存在多个lncRNA和mRNA参与ceRNA网络,并在多个重要信号通路上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氢对脂多糖-尼日利亚菌素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及lncRNA NEAT1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氢对脂多糖(LPS)-尼日利亚菌素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5):对照组(C组)、LPS-尼日利亚菌素组(LN组)、富氢液培养基+LPS-尼日利亚菌素组(H+LN组)和慢病毒转染+富氢液培养基+LPS-尼日利亚菌素组(LV+H+LN组)。C组细胞使用普通培养基正常培养24 h;LN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H+LN组将普通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随即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LV+H+LN组使用经慢病毒转染致NEAT1稳定过表达的THP-1细胞,并将普通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随即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LDH释放量,ELISA法检测培养基IL-1β和IL-18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削皮素D(GSDMD)的表达,qRT-PCR法检测NEAT1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LN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量、IL-1β和IL-18浓度、细胞焦亡率、NEAT1基因、NLRP3、ASC、caspase-1和GSDMD表达水平升高( P<0.05);与LN组比较,H+LN组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量、IL-1β和IL-18浓度、细胞焦亡率、NEAT1基因、NLRP3、ASC、caspase-1和GSDMD表达水平降低( P<0.05);与H+LN组比较,LV+H+LN组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量、NEAT1基因、IL-1β和IL-18浓度、细胞焦亡率、NLRP3、ASC、caspase-1和GSDMD表达水平升高( P<0.05)。 结论:氢可减轻LPS-尼日利亚菌素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其机制与下调lncRNA NEAT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