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足踝外科临床诊疗工作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典型临床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隐蔽性和传染性强,患者早期常无特异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但已具传染性。该病主要以飞沫与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并存在粪口和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足踝外科门诊和住院诊疗过程需要详细问诊、严格查体,充分接触患者,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很大。为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本文从足踝外科门急诊、术前、术中、术后防控等环节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救治经验及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专家讨论最终形成专家共识,为在COVID-19防控期间足踝外科临床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教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参加管床值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评分制问卷调查来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 t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系统问诊[(15.23±3.15)vs.(13.56±3.54), P=0.008]、体格检查[(17.24±4.23)vs.(10.32±3.75), P=0.000]、基本操作[(17.32±2.58)vs.(13.22±3.65), P=0.000]等各项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8.25±1.04)vs.(4.82±0.93), P=0.000]、沟通能力[(6.22±1.12)vs.(5.59±0.89), P=0.001]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改善留学生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2020年某在线就医平台患者就医选择偏好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患者在线就医选择的偏好,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好大夫在线平台的在线就医病例和在线就医订单数据,将就医原因、疾病级别、问诊类型、就医时间、患者所在区域、就医价格纳入对患者在线就医选择偏好的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 t检验。 结果:对共纳入在线就医病例4 122.86万人次和在线就医订单2 668.32万条。在线就医的疾病主要为常见病,且不同年份疾病级别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年份患者在线就医订单中问诊形式的占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者在线就医时间集中在每天的8时至22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每万人口在线就医人次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在线就医价格区间集中在1~100元。 结论:我国患者在线就医疾病以常见病为主,就医时间和价格区间相对稳定,东部地区的在线就医人次高于中、西部地区。在线就医平台未来应重点开发互联网慢性病诊疗项目,提高在线就医服务的响应性,建立科学的医生调度排班制度,缩小互联网医疗的区域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个人电脑端的在线问诊网站服务内容及服务提供者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线问诊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本研究主要针对在线问诊网站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进行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目前在线问诊网站多为综合类问诊网站,服务形式多以免费图文问诊为主,基本无法满足用户的初步问诊需求;网站的注册医生多为华东、中南地区的中低级职称医生,不同科别的医生活跃度差别很大,但注册医生总体的活跃度很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实习的80名护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并且评估护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测评与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问诊、护理查体、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咨询、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评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改善其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对护生护理理论、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月进入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36名护生,将2019年7月—2020年1月的69名实习护生设为试验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2018年7月—2019年1月的67名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情况及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的出科护理理论、专业技能成绩分别为(88.45±7.12)、(92.78±3.03)分,高于对照组的(80.32±8.56)、(88.15±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921、7.952; P<0.05);试验组的护理问诊、查体、诊断、措施、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评价评分分别为(6.21±1.25)、(6.45±1.03)、(6.53±1.21)、(6.59±1.28)、(6.98± 1.12)、(6.59±1.21)、(6.30±1.18)、(7.01±1.16)分,高于对照组的(5.37±1.59)、(5.58±1.32)、(5.29±1.64)、(5.62±1.71)、(6.03±1.57)、(5.70±1.42)、(5.21±1.72)、(6.08±1.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370、4.216、4.940、3.686、4.001、3.867、4.246、3.746; P<0.05);试验组对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分分别为(21.65±1.19)、(20.27±1.80)、(21.4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9.13±1.28)、(18.81±2.79)、(19.4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676、3.575、9.112; P<0.05);试验组护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实践技能、自学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满意度分别为94.03%、97.01%、95.52%、91.04%、92.54%,高于对照组的81.25%、85.94%、84.38%、78.13%、7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986、5.222、4.550、4.224、4.560; P<0.05)。 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生熟练掌握护理理论及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眩晕诊疗中心的老年BPPV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年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老年组(≥75岁)。收集相关数据库中BPPV诊断明确、结构性问诊信息完整的BPPV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头晕/眩晕性质、伴随症状、头晕/眩晕诱因和既往史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BPPV患者3 019例,其中老老年组415例,年龄(79.54±3.62)岁,年轻老年组2 604例,年龄(65.59±3.88)岁。老老年组患者主诉眩晕和诱因为头位或体位变化者的比例均低于年轻老年组( P值分别为0.001和0.003)。而老老年组患者头晕/眩晕的性质为其他(无法判断头晕/眩晕的性质,或无眩晕、平衡障碍或不稳等典型症状)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 P=0.002)。老老年组患者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可诱发眩晕患者的比例亦低于年轻老年组( P=0.001)。与年轻老年组比较,老老年组患者有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比例较低(均 P<0.05),双侧听力下降者的比例较高( P=0.003)。纳入的患者中共1 137例可明确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其中年轻老年组1 004例,老老年组133例,老老年组患者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7 d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 P<0.05)。 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患者,老老年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更为不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遗传性肠癌门诊的构建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肠癌门诊开展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接受遗传筛查和遗传咨询患者的信息,分析家族史采集、随访管理对于遗传门诊的作用。结果:通过强化家族史问诊,使肿瘤家族史的发现率提高了13.6%。认真对胚系检测确诊的156个遗传性肠癌家系进行随访管理,共检出并处理早期肠癌5例,腺瘤性息肉12例。结论:开展遗传门诊有助于规范管理遗传高危人群,需重视家族史采集和随访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肛提肌裂孔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采集静息状态、最大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底超声容积数据。分析肛提肌裂孔大小与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及脱垂症状的效能。结果:不同POP-Q分期女性患者三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腹部坠胀感症状的相关性最高( r=0.277, 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脱垂症状(0.77对0.69, P<0.001)。 结论: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大小与POP-Q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的相关性较脱垂症状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