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断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在儿童视频脑电图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间断闪光刺激(IPS)诱发实验在儿童视频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1~18岁儿童青少年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并行IPS诱发实验的8 9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患儿分为非癫痫组和确诊或拟诊癫痫组,对其IPS反应、临床及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使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IPS反应与年龄关系采用 χ2检验或 Fisher′ s确切概率法。 结果:8 994例患儿,中位年龄6.3岁。非癫痫组患儿2 310例(25.7%),其中男1 364例(59.0%),女946例(41.0%);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6 684例(74.3%),其中男3 842例(57.5%),女2 842例(42.5%)。非癫痫组患儿IPS光驱动反应141例(6.1%),光阵发反应(PPR)1例;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IPS光驱动反应160例(2.4%),PPR 82例(1.2%),光惊厥反应18例(0.3%),不对称光驱动反应14例(0.2%)。确诊或拟诊癫痫组患儿不同年龄、性别、癫痫放电及发作类型IPS光敏性反应存在差异,其中6~18岁组患儿的光敏性反应明显高于1~<6岁组( P<0.001),女性患儿是男性患儿的1.9倍,广泛性放电是局灶性放电的1.7倍,光惊厥全面性发作是局灶性发作的2.5倍。 结论:常规标准化IPS诱发实验对确诊或拟诊癫痫患儿的光敏性检出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指导临床医疗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航飞行员光敏诱发痫样发作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民航飞行员在行脑电图检查中光敏诱发痫样发作。探讨现行中国民航飞行员体检鉴定中癫痫的筛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体检鉴定中适当增加脑电图检查频率或延长监测时长,诱发试验增加间断闪光刺激,有利于癫痫、痫样发作的早期检出和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敏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光敏性癫痫(photosensitive epilepsy,PSE)是反射性癫痫最常见的类型,最早由Gower于1885年报道.PSE是一组疾病,包括单纯的PSE和癫痫伴光敏感.单纯的PSE是指仅在视觉刺激时表现出痫性发作,而癫痫伴光敏感是指既有自发痫性发作,又存在光敏感[1].光敏感(photosensitivity)又称光阵发性反应(photoparoxysmal response,PPR),是指对间断闪光刺激产生的异常脑电图反应.PPR的脑电图表现为2~5 Hz的棘慢复合波,额区和中央区显著.PSE可被特定类型的视觉刺激诱发痫性发作,这些视觉刺激可出现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参加舞会等场合.鉴于视觉在获取日常信息时占绝对优势,随着光学技术、视频游戏技术、电视图像技术的发展,PSE仍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近10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对于PSE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发现,我们现将PSE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SE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失神癫痫的电-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青少年失神癫痫的电-临床、药物治疗反应、预后等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西京医院脑电监测中心进行长程脑电监测的患者中,符合青少年失神癫痫诊断者纳入此项研究,观察项目包括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家族史、热性惊厥史、用药等.随访时间为6~44个月,平均(18.6±11.6)个月.结果 共收集到32例患者,起病年龄5~19岁,平均(11.6±3.6)岁.5例(15.6%)患者有癫痫家族史.4例(12.5%)曾有热性惊厥史.26例(81.3%)被监测到失神发作,11例(34.4%)过度换气诱发试验阳性,5例(15.6%)间断闪光刺激诱发试验阳性.21例(65.6%)采用单药治疗,9例(28.1%)联合使用2种抗癫痫药物(AEDs),2例(6.3%)联合3种AEDs.其中最常用的AEDs是丙戊酸,其次为左乙拉西坦.在随访结束时,5例(15.6%)患者完全无发作,27例(84.4%)患者癫痫发作控制不佳.结论 青少年失神癫痫的电-临床特点需要更大样本进一步总结,尽早建立详细实用的诊断标准非常必要.超过半数青少年失神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控制不理想,单药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滤片在间断闪光刺激中引起儿童光阵发反应的功率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在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实验中对儿童光敏感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32例光阵发反应(photo paroxysmal response,PPR)阳性的3~16岁儿童,分析其在常规白光、红色滤片、黑白点状图形滤片下的IPS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数据,提取光驱动反应(photic driving re-sponse,PDR)功率,计算PDR的频率分布,持续时间及最大功率.结果 红色滤片PDR功率在9~21 Hz与常规白光基本相当或高于白光,黑白滤片PDR能量低于常规白光;出现PPR的频率集中在12~21 Hz;红色滤片PPR持续时间普遍低于其他2种;除9 Hz外,黑白点状滤片诱发的PPR能量较大.结论 对于儿童患者,在视频EEG的检查中,红色滤片IPS能够改善患儿眼部不适感,同时提高光敏感的检出率,黑白点状滤片IPS存在较大的漏检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次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短期预后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根据首次丙戊酸治疗儿童失神癫痫(CAE)0.5年后疗效,评估抗癫痫药物治疗CAE反应和短期预后,探讨CAE首次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的患儿中检索“典型失神”病例,根据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CAE诊断标准,筛选出67例符合CAE的病例,以0.5年治疗效果为界将其分组:观察0.5年后仍有典型失神发作者为发作未控制组,0.5年内发作消失者为发作控制组.分析统计各组病例的临床和VEEG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起病年龄、家族史、符合2005年Panayiotopoulos诊断标准及VEEG特征与CA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起病年龄(5.89±2.91)岁,随访0.5年,发作未控制23例(34.3%),患儿性别、起病年龄、是否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热性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均与CAE的治疗效果无关(均P>0.05).与发作控制组比较,发作未控制组VEEG特征中间期出现睡眠中局灶性痫样放电(87.0%比6.8%)、间断闪光刺激(IPS)(52.2%比6.8%)诱发失神发作率明显增多(均P<0.05);而清醒期枕区节律性δ活动(OIRDA)(8.7%比77.3%)及符合2005年Panayiotopoulos诊断标准(8.7%比88.6%)病例数明显减少(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间期睡眠中局灶性痫样放电和清醒期OIRDA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OR=133.714,P<0.05;OR=0.068,P<0.05).结论 VEEG特征中间期出现局灶性痫样放电、IPS诱发典型失神发作预示着CAE首次药物治疗可能会失败,而OIRDA反之;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闪光刺激在视频脑电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间断节律闪光刺激技术,探讨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在视频脑电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行视频脑电图的358例患儿,采用间断节律闪光刺激光源,在红色滤片、点状滤片、常规白光3种条件下,对358例患儿进行闪光刺激检查,对其中光驱动反应(PDR)阳性、光阵发反应(PPR)阳性及光惊厥反应(PCR)阳性患儿在3种刺激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PDR阳性患儿中,红色滤片、常规白光、点状滤片刺激下枕区同步节律波幅分别为(31.103±8.920) μV、(30.294±7.767) μV、(24.436士8.075)μV,点状滤片刺激引发波幅显著低于红色滤片、常规白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2.815,P=0.003、0.008);而红色滤片刺激引发波幅与常规白光刺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P=0.710).17例PPR阳性患儿红色滤片刺激引出16例(94.12%),常规白光刺激引出10例(58.82%,且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落后于红色滤片刺激),另1例仅由点状滤片刺激引出.3例PCR阳性患儿在红色滤片或点状滤片刺激下更易诱发癫(癎)发作.结论 将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应用于常规视频脑电图闪光刺激检测可以在减少患者眼部不适感的同时,不影响PDR,提高光敏性癫(癎)及癫(癎)伴光敏性反应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敏性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及全面性发作的统一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诱发的强直阵挛发作(tonic-clonic seizures,TCS)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还是局灶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partial 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PGTCS)的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脑电图病房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ic,VEEG)监测的病例进行回顾,共纳入15例在IPS时诱发出TCS的特发性癫痫患儿,对其临床和脑电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15例中男4例,女11例,癫痫起病年龄1~13岁.根据病史归纳出的发作类型为:12例GTCS,3例PGTCS.VEEG监测时年龄2.5~16.0岁,VEEG背景图形均正常.发作间期放电:11例广泛性放电为主,其中4例共存后头部放电,2例共存Rolandic区放电,5例仅有广泛性放电;2例仅有限局性放电,其中1例限局在Rolandic区、1例限局在后头部;其余2例未监测到间期放电.IPS诱发光阵发性反应(photoparoxysmal response,PPR)结果:2例未监测到PPR,余13例PPR为广泛性放电,其中6例共存后头部放电.IPS诱发的光惊厥性反应(photoconvulsive response,PCR)结果:15例均诱发了以TCS为主的PCR,具体包括:1例GTCS(与病史不一致),11例PGTCS(仅2例与病史一致),3例难以明确区分是GTCS还是PGTCS.上述3种情况中,有7例在IPS诱发出TCS前先诱发了全面性肌阵挛发作.结论:通过病史确定TCS是全面性还是局灶性常不可靠;IPS诱发的TCS多为PGTCS而非GTCS;肌阵挛发作与PGTCS可以共存,且有时GTCS和PGTCS难以区分,这些都提示了癫痫发作“二分法”的分型观点有待改变;光敏性TCS更应被视为介于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之间的连续统一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癫痫患儿不同眼状态间断性闪光刺激光敏性特征及脑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不同眼状态间断性闪光刺激( IPS)光敏性特征及EEG分析.方法 选取IPS阳性癫痫患儿,分析不同眼状态下IPS光敏性特征及EEG特征.结果 104例患儿中,背景正常101例(97. 1% ),背景活动减慢3例(2. 8% ).间期有癫痫放电99例(95. 1% ),其中广泛性放电66例(63. 5% )、局灶放电20例(19. 2% )、广泛性+局灶性放电13 例(12. 5% ). IPS广泛性放电96 例(92. 3% ),局灶性放电8例(7. 7% ).合眼+闭眼+睁眼IPS阳性患儿IPS时临床发作率显著高于其余患儿(χ2 =4. 575,P=0. 032).光敏感程度随刺激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加,当闪光频率在8~25 Hz时IPS阳性数量呈现峰值.间期广泛性放电患儿IPS均为广泛性放电,65. 0%的间期为局灶性放电患儿IPS为广泛性放电;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0. 684,P<0. 001).结论 IPS阳性多见于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儿.合眼、睁眼状态下IPS阳性率高于闭眼状态,且8~25 Hz频段时IPS阳性率最高.当三种眼状态IPS均阳性时,IPS易诱发发作. IPS放电特性与间期EEG及发作类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电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患者的临床及脑电生理进行分析,总结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电临床特点.方法 将2015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确诊为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结果 42例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男∶女比例为0.4∶ 1;81% (34/42)的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肌阵挛发作(Mjs);所有患者在合眼状态均出现光敏性反应(PPR),且诱发频率多在8~25 Hz.多数光惊厥反应出现在合眼状态,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发作.结论 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中,女性具有显著发病优势,Mjs是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主要就诊原因,PPR和光惊厥反应最常出现于合眼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