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可抽取并储存胃内容物经口胃管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常规采用鼻胃管解决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问题。现有鼻胃管存在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及患者不适感强烈等缺点;传统经口胃管无单向阀开关及胃内容物储存装置,且无法在胃部固定,容易造成胃内容物倒流、无法充分了解胃内容物消化吸收情况及胃管意外脱出,影响进一步喂养和胃内容物检测。为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可抽取并储存胃内容物的经口胃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704393.1)。该装置包括收集组件、插管组件和固定组件三部分。收集组件包括:胃内容物储存囊,可清晰直观地看到胃内容物;三通开关,可通过旋动来控制通路处于不同状态,以便医务人员抽取胃内容物、进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或关闭通路,同时减少污染、延长胃管使用寿命;单向阀,可有效避免胃内容物倒流。插管组件包括:刻度管,使医务人员有效辨别胃管插入深度;实心引导头,使管道经口插入更加顺畅;葫芦形通口,可有效避免管道堵塞。固定组件为可注水注气球囊,管道经口插入后,适当注水注气,可避免胃管意外脱出。使用该装置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不仅可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有效促进患者全身各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状况等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Elsevier、OVID、ProQuest、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员根据Cochrane 5.11系统评价方法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 616例,其中IOE患者809例,经鼻留置胃管患者8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OE能增强患者吞咽功能( RR=1.31,95% CI:1.21~1.43, P<0.01),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RR=0.43,95% CI:0.28~0.65, P<0.01),提高血红蛋白量( MD=6.73,95% CI:5.89~7.57, P<0.01)、血清总蛋白量( MD=4.44,95% CI:3.69~5.20, P<0.01)、血清前白蛋白量( MD=17.45,95% CI:7.29~27.62, P<0.01)、血清白蛋白量( MD=1.72,95% CI:1.33~2.10, P<0.01)。 结论:IOE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营养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皮罗综合征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1~12个月皮罗综合征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皮罗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经鼻至胃管饲法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给予营养支持。于入选时、治疗4周后观察对比2组患儿肺部感染、营养、体重、洼田吞咽能力评级等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16.0%)、实验室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体重[(8.3±1.5)kg]、洼田吞咽能力评级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能显著降低皮罗综合征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体重发育,提高吞咽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口周按摩在皮罗序列征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口周按摩在皮罗序列征(PRS)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PRS患儿92例,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性经鼻管饲法干预,观察组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口周按摩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组患儿营养状况[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变化,比较干预1个月后2组患儿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全肠胃喂养时间),记录2组吞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BMI、Hb、TP、ALB均上升,且观察组 BMI(21.58±1.26)kg/m2、Hb(118.76±10.36)g/L、TP(55.28±6.74)g/L、ALB(33.46±4.37)g/L 高于对照组的(20.30±1.22)kg/m2、(112.74±9.46)g/L、(51.68±6.33)g/L、(30.59±4.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奶时间(32.26±4.43)min、住院时间(21.48±3.11)d、开始经口喂养时间(14.26±3.16)d、全肠胃喂养时间(16.79±2.32)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6.79±4.65)min、(24.39±3.31)d、(17.25±3.24)d、(20.48±3.29)d,平均喂奶残留量(10.26±2.18)mL、流奶例数8例(17.39%)分别少于对照组的(12.79±2.31)mL、17例(3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口周按摩可有效改善PRS患儿吞咽困难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间歇管饲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共4组各28例,A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B组给予IOE,C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联合穴位按摩,D组采用IOE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4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D组SSA评分低于A、B、C组(P<0.05);B、C组SSA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D组均高于A、B、C组(均P<0.05);B组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期间,B、D组未发生吸入性肺炎,A、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例(14.29%)、2例(7.14%),B、D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组(P<0.05).A组与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OE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保障营养供给,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IOE组和持续经鼻至胃管饲(NGT)组,各4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价2组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和病耻感.结果:治疗后,2组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IOE组生活质量更高于NGT组(P<0.05);治疗后,NGT组和IOE组的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IOE组低于NGT组(均P<0.05);治疗后,2组SSCI病耻感总分、内在病耻感、外在病耻感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IOE组SSCI病耻感总分、内在病耻感、外在病耻感得分低于NGT组(均P<0.05).结论:与NGT相比,IOE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其抑郁情绪及慢病病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正常进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是协助患者进食的一种肠内营养方式,但相对于传统留置胃管,患者及家属甚至医务人员对其相关内容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综述了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的提出及应用、其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要素(包括实施者、导管选择、实施对象、实施步骤)、作用,并指出了该管饲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的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方法,以便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结合预判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结合预判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2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留置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治疗法联合预判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洼田试验结果、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结合预判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营养情况,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管饲法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持续经鼻胃管管饲与间歇性管饲对伴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观察组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及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比较2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Hb、ALB、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管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性的鼻腔留置胃管管饲,研究组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分别于入院24 h内(干预前)和干预1周、3周、6周后,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统计干预6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记录2组患者整个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胃管托管率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各时间点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周后,2组患者BMI、MAMC、PA、ALB均无明显变化;干预3周、6周后,2组患者BMI、MAMC、PA、ALB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6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62/62),对照组为83.87%(52/6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过程中,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胃管脱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有利于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并发症更少,脱管率低,治疗依从性高,且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