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Ga-FAPI和 18F-FDG PET/CT在初诊及复发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 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 PET/CT显像在初诊及复发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GSRCC)中的诊断效能,并与 18F-FDG PET/CT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PET中心行 18F-FDG和 68Ga-FAPI PET/CT显像的初诊及复发转移性GSRCC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岁。以手术和(或)穿刺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对未能接受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可疑病灶,以实验室检查、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考标准。分析患者2种PET/CT图像,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 18F-FDG和 68Ga-FAPI的SUV max。采用McNemar χ2检验比较 18F-FDG和 68Ga-FAPI PET/CT对GSRCC病灶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68Ga-FAPI在原发肿瘤[5.3(2.4,15.7)与2.4(1.8,2.5); z=2.31, P=0.021]、局部复发灶[7.8(6.0,8.9)与2.4(1.9,3.4); z=2.20, P=0.028]、淋巴结转移灶[7.7(4.5,12.2)与2.4(1.9,3.6); z=6.01, P<0.001]及骨骼和(或)内脏转移灶[6.7(5.3,11.1)与2.4(2.0,3.4); z=11.36, P<0.001]中的SUV max明显高于 18F-FDG。在诊断效能方面, 68Ga-FAPI PET/CT对GSRCC原发肿瘤(7/9与2/9; χ2=3.20, P=0.063)和局部复发灶(7/7与2/7; χ2=3.20, P=0.063)的诊断灵敏度有高于 18F-FDG PET/CT的趋势;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灶[86%(65/76)与32%(24/76); χ2=31.37, P<0.001]、骨骼和(或)内脏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18F-FDG PET/CT[99%(184/185)与39%(73/185); χ2=107.08, P<0.001]。 结论:68Ga-FAPI PET/CT在初诊及复发转移性GSRCC中显示出了较 18F-FDG更高的显像剂摄取及病灶检出率。 68Ga-FAPI PET/CT在GSRCC的诊断、分期及复发监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癌已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新发病人数达60.4万,死亡人数达54.4万。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虽然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根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估计,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24.6万,食管癌粗发病率为17.8/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2.6/10万,农村粗发病率为24.6/10万;食管癌死亡病例为18.8万,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3.7/10万,城市粗死亡率为10.0/10万,农村粗死亡率为18.4/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4位。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我国食管癌流行病学典型特征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然而,自2000年开始,无论城市抑或农村,无论男性抑或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下降趋势尤其明显。我国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已知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烫食、热茶、饮酒、吸烟等,此外还包括食品霉变、炭烤或烟熏制备方式、饮用水、土壤成分或环境微生物菌群等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子4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子4(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4,RGS4)基因多态性位点和甲基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联。方法:选取闽南地区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和正常对照131例,提取被试外周血DNA,对RGS4的三个多态性位点(rs10759、rs12753561和rs951436)进行扩增、测序,然后进行基因分型。再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32例受试者,利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检测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基因甲基化差异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RGS4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关联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rs10759位点均有AA、AC、CC三种基因型,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31, P=0.040),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70, P=0.260)。rs12753561位点具有GG、GT、TT三种基因型,基因型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17, P=0.045),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1, P=0.885)。rs951436位点具有AA、AC、CC三种基因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8,0.007,均 P>0.05)。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6例和27例检测到甲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10, P=0.740)。两组个体甲基化率(甲基化位点数/10)分别为(0.24±0.11)和(0.26±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8, P=0.752)。两组男性和女性个体甲基化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受试者rs10759、rs12753561和rs951436位点各基因型所对应的个体甲基化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GS4基因rs10759和rs12753561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RGS4基因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无关,RGS4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闽南地区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川崎病患儿248例,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P(+)组]51例和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P(-)组]197例,统计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川崎病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情况,分析川崎病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抗体滴度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2017-2021年川崎病发病率分别为呈连年上升趋势,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冬季和夏季占比较大;年龄≤2岁的川崎病患儿占比最大,占总数的57.2%;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60患儿占所有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的41.4%.MP(+)组的平均年龄为(38.5±23.0)个月、平均住院日为(9.40±4.94)d、支气管肺炎发生率为41.2%,大于MP(-)组平均年龄(25.6±18.2)个月、平均住院日(7.71±3.42)d、支气管肺炎发生率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患儿发生结膜充血的阳性率81.7%高于MP(+)组结膜充血的阳性率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组D二聚体浓度1.53(1.19,2.18)mg/L、血沉(74.8±21.2)mm/h 高于 MP(-)组 D 二聚体浓度 1.30(0.83,2.10)mg/L 和血沉(67.0±24.5)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K离子浓度(4.07±0.63)mm/L低于MP(-)组K离子浓度(4.28±0.57)m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21年闽南地区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0.6%,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年龄较大,D二聚体和血沉水平高,血钾水平低,支气管肺炎发生率高,病程长,因此早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早针对性治疗对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闽南花岗岩堡状峰乌冈栎种群的表型变异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堡状峰是类似城堡外貌而凸出于周围环境之上的特殊山峰,位于中国闽南乌山风景区堡状峰地貌上的乌冈栎(壳斗科)种群的表型发生了变异,其与原类型的显著不同在于叶背具宿存性黄褐色星状毛.为解释这一现象,该研究对堡状峰顶部的乌冈栎种群分布进行调查,包括其中的变异型、原始型、过渡型,以及堡状峰山脚、另一异域的典型原始型种群被研究,基于叶表皮解剖,利用方差分析统计显微性状的差异,结合生态因子,探究变异的原因及演化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1)变异型在山顶西侧形成以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灌丛群落,东侧的小片灌丛以原始型为主,后者内部还有少量过渡型.(2)各种群单细胞毛状体基(STB)与复合毛状体基(CTB)在叶上表皮的密度很小甚至小于每平方毫米1个,宏观的表现为无毛.原始型、过渡型、变异型的STB密度均值在叶下表皮递增.变异型种群与原始种群相比,叶下表皮CTB或典型星状毛(Tst)的密度由每平方毫米0.481~1.122个变异至每平方毫米57.2个,宏观表现为形成密毛.气孔长宽比在原始型(1.187~1.205)至变异型(1.258)间递增.(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变异型叶下表皮STB与CTB密度及气孔长宽比较原始型显著增加(大)(P<0.01),但气孔密度与尺寸在种群间未表现出规律与差异性(P>0.05).乌山堡状峰顶的土壤贫瘠、水热条件差.综合生境与统计的结果表明,变异型乌冈栎叶背毛状体及气孔长宽比的变异具抵抗干旱或极端气温的功能.由于花粉流未曾间断,因此相比于地理隔离,特殊生境促使乌冈栎发生适应性演化应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亚热带特殊花岗岩地貌促进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2018-2022年闽南口岸地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掌握闽南口岸地区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2018-2022 年选择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口岸及周边 400 m范围内,采用鼠笼法和鼠夹法对小型兽类进行调查,每季度 1 次.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形态鉴定和统计,计算其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其变动规律.结果显示,2018-2022 年共捕获小型兽类1 066 只,分属2 目2 科3 属5 种,优势种为臭鼩鼱(68.35%),其次为褐家鼠(24.35%).指数变化存在季节性.通过调查初步掌握闽南地区口岸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可为口岸小型兽类防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闽南儿科放筋疗法治疗小儿肺胃热盛型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观察闽南儿科放筋疗法对小儿肺胃热盛型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9月在厦门市中医院门诊、厦门思明瑞来春第三中医门诊部诊治的114例肺胃热盛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57例试验组予闽南儿科放筋疗法治疗,5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咽扁颗粒口服,两组共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在减少慢性扁桃体炎发作次数以及减轻慢性扁桃体炎症状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闽南儿科放筋疗法对小儿肺胃热盛型慢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优于应用小儿咽扁颗粒的对照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闽南地区汉族人群3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及族源推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基于37个Y-STR基因座探究闽南地区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这些基因座的法医学效能,为闽南地区汉族人在法庭科学、父系关系评估和族源推断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闽南地区汉族 421 例健康无关男性个体的血液样本,采用MicroreaderTM Y Prime Plus ID System试剂盒测定37个Y-STR基因座分型,计算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等法医学参数,同时基于遗传距离结果制作MDS图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闽南地区汉族群体与其他参考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 在 421 名闽南地区汉族个体中,共检出 417 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范围为0.002 4~0.786 2.37个Y-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在0.345 2~0.951 6,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地区汉族群体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汉族群体有较近的遗传距离.结论 37 个Y-STR基因座在闽南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以为闽南地区汉族父系亲缘关系的鉴定和家系排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轻度火烧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探究轻度火烧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变化规律以及对林地环境因子的影响,可为林火干扰条件下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土壤总呼吸速率(Rs)和异养呼吸速率(RH),同时测定1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T10)、湿度(W10)和0-10 cm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探讨轻度火烧对林地土壤Rs和RH以及非生物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迹地土壤全年平均Rs和RH分别为(2.37±0.65)和(2.05±0.63)μmol·m-2·s-1,对照样地土壤全年平均Rs和RH分别为(2.86±1.08)和(2.51±1.08)μmol·m-2·s-1,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组分存在显著差异.除对照样地土壤RH外,两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轻度火烧对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均有抑制作用,说明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潮州汉族与其他汉族人群的遗传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潮州汉族与其他汉族地区STR基因座的遗传关系.方法 将收集到的包括潮州在内的21个汉族群体资料进行基因频率比较,应用奈氏遗传距离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并绘制系统树.结果 潮州汉族与云南汉族、四川汉族、闽南汉族、台湾汉族、广东汉族、中国汉族、海南汉族、中国西部汉族列为一支,与闽南汉族遗传距离最近,与中国东部汉族遗传距离最远.结论 本文从STR遗传角度推断潮州人与闽南人可能源于同一祖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