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为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因,目前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的挑战。小檗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异喹啉类季铵型生物碱,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降糖、调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从调脂作用、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等角度综述小檗碱及其衍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小檗碱类药物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估胰腺癌患者 68Ga-FAPI-04的动力学参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估胰腺癌患者中病变和正常器官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04的动力学参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 68Ga-FAPI-04全身PET/CT动态显像的胰腺癌患者(6例,男女各3例,中位年龄55.5岁)影像资料,勾画部分正常器官和病变(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的感兴趣体积,生成时间-活度曲线(TACs)。正常器官和病灶的TAC均采用二组织房室可逆模型(2TCM)进行拟合,获得包括 K1、 k2、 k3和 k4在内的速率常数及总分布容积( Vt),并按组织类型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数据。 结果:正常器官和胰腺癌病变的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z值:2.00~1 240.00,均 P<0.05)。病变中原发肿瘤的 K1最高(0.30 min -1),正常器官中脾的 K1最高(1.42 min -1);病变中腹膜转移的 k2最高(0.24 min -1),正常器官中脾的 k2最高(2.59 min -1);病变中原发肿瘤的 k3最高(0.17 min -1),正常器官中胰腺的 k3最高(0.16 min -1);病变中原发肿瘤的 k4最高(0.03 min -1),正常器官中心脏、肺、腮腺的 k4较高(0.06 min -1)。与正常器官相比,病变中的 Vt明显提高,其中原发肿瘤的 Vt最高,为13.78 ml/cm 3。病变 Vt与SUV mean、SUV max均相关( rs值:0.86和0.77,均 P<0.001)。 结论:68Ga-FAPI-04的速率常数 K1、 k2、 k3和 k4及 Vt在部分正常器官和病变中明显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核糖核酸let-7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靶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NA)let-7c通过靶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DK6)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靶基因。方法:选取人低转移肝癌细胞-97L(MHCC-97L)、人高转移肝癌细胞(HCCLM3)、人肝癌组织(HepG2)、人肝癌细胞-7721(SMMC-7721)、人肝细胞LO2、小鼠抗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抗体等进行细胞培养,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小鼠CDK6表达情况,转染48 h后应用细胞裂解液对三组蛋白进行提取,将材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观察组转染let-7c,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A,空白组未进行转染处理;应用二喹啉甲酸法对各孔细胞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let-7c对肝癌细胞HCCLM3增殖结果显示,于450 nm处观察组、对照组转染后24 h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染48 h后观察组、对照组HCCLM3细胞中CDK6蛋白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观察组的CDK6蛋白表达量为(0.58±0.05),均低于对照组的(0.81±0.08)与空白组(0.85±0.09)( t=10.107、13.876,均 P<0.05);转染后72 h,观察组细胞处于G1期比例为(56.21±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1±1.56)%与空白组的(46.24±1.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146、13.862,均 P=0.000)。 结论:肝癌细胞中let-7c呈低表达,将let-7c上调可有效调控CDK6,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 18F-THK5317 PET/MR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tau蛋白与脑萎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和脑萎缩情况并探索二者之间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26例AD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70.7±12.2)岁]和1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CN)者[男9名,女10名,年龄(65.6±8.1)岁]。所有受试者均行 18F-(S)-6-[(3-氟-2-羟基)丙氧基]-2-(4-甲基氨基苯基)喹啉(THK5317) PET/MR显像,计算每个受试者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和灰质体积(GMV)。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GMV和SUVR的组间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体素分析GMV与SUVR的相关性以及大脑皮质平均GMV、平均SUVR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CN者相比,AD患者在外侧颞叶、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及枕叶存在 18F-THK5317异常摄取,2组间SU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0.54和1.78±0.09、2.13±0.50和1.82±0.06、2.03±0.45和1.69±0.08、2.18±0.57和1.76±0.10; t值:2.58~6.57,均 P<0.001);在内侧颞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及眶额部存在GMV显著缩小( t值:3.67~8.85,均 P<0.001)。相关分析显示,在AD患者中,SUVR与GMV在双侧外侧颞叶、前额叶中线区及眶额叶存在显著负相关( r值:-0.52~-0.43,均 P<0.05);大脑皮质平均SUVR( r=-0.599, P=0.001)、平均GMV( r=0.443, P=0.023)均与MMSE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AD患者存在大脑皮质 18F-THK5317异常摄取及GMV缩小,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减退存在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德拉马尼治疗特殊人群耐药结核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对全球结核病防控构成严重威胁。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是过去40年来专门开发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2种新药物。德拉马尼在成人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关于德拉马尼在青少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和肺外结核等特殊耐药结核病人群中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对德拉马尼治疗耐药结核病特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结核病治疗整合指南(2020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993年结核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复杂和严峻的大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整合指南(2020年版),相信有助于加速推动终止结核病策略的进程,扭转当前耐药结核病防治的被动局面。本文分别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长程方案治疗MDR/RR-TB、贝达喹啉-普托马尼(PA-824)-利奈唑胺新方案、治疗反应监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外科治疗及耐药患者的关怀和支持等方面进行解读,供读者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四聚体放射性探针的构建及其在荷瘤裸鼠中的诊疗一体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四聚体探针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4P[FAP抑制剂(FAPI)] 4,评价其在FAP表达阳性荷瘤裸鼠模型中的生物分布和PET显像,并探讨其用于FAP阳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基于FAPI-46单体结构在4个FAPI活性基团之间各加入4个微型聚乙二醇(PEG)(PEG 3),构建靶向FAP的四聚体探针4P(FAPI) 4,并经螯合剂DOTA偶联完成四聚体探针的 68Ga和 177Lu标记。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鉴定四聚体在体外对FAP结合性能。在FAP表达阳性的HT-1080-FAP荷瘤裸鼠模型中进行小动物PET显像和生物分布实验,并行核素靶向内照射治疗的实验研究(共39只)。肿瘤摄取数据比较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核素治疗中肿瘤体积数据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细胞体外实验显示,DOTA-4P(FAPI) 4和单体FAPI-46的半数抑制浓度值相似(3.29和2.15 nmol/L)。PET显像及生物分布数据显示, 68Ga/ 177Lu标记的FAPI四聚体具有高度靶向FAP的特异性,且较其单体FAPI-46具有更高的肿瘤摄取及更持久的瘤内滞留时间:注射后48 h 177Lu-DOTA-4P(FAPI) 4和 177Lu-FAPI-46肿瘤摄取分别为(18.72±1.32)与(2.72±1.20)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 t=15.55, P<0.001)。在核素治疗实验中, 177Lu-DOTA-4P(FAPI) 4较 177Lu-FAPI-46和对照组(100 μl生理盐水注射)显示出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在治疗开始后第2天,四聚体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值差值67.19 mm 3, P=0.049);在治疗开始后第14天,四聚体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单体治疗组(平均值差值414.33 mm 3, P=0.005)。 结论:与FAPI-46相比,FAPI四聚体DOTA-4P(FAPI) 4在肿瘤摄取和滞留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177Lu-DOTA-4P(FAPI) 4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放射性药物应用于FAP阳性肿瘤的核素内照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罗替尼治疗远处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远处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远处转移性RAIR-DTC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57.0(45.5,63.0)岁,其中安罗替尼一线治疗组13例,安罗替尼二线治疗组4例。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期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及末次随访靶病灶最大径变化情况、影像学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安罗替尼一线和二线治疗组血清学及影像学疗效。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17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7.3(9.5,21.4)个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17、16/17。安罗替尼一线与二线治疗组间ORR(6/13和1/4; P=0.603)、DCR(13/13和3/4; P=0.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例患者治疗后3、6周及末次随访血清Tg变化率分别为-30.2%(-61.2%,-15.5%)、-64.8%(-90.6%,-32.3%)、-85.8%(-96.1%,-50.7%);末次随访靶病灶最大径变化率为-20.0%(-45.0%,-5.2%)。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7,2例(2/17)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 结论:安罗替尼在远处转移性RAIR-DTC一线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及良好的安全性,有望在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发挥重要的补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持续提高耐药结核病治疗安全性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安全性是影响耐药结核病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从早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到利奈唑胺、贝达喹啉、氯法齐明等药物的涌现,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经历了数十年的革新和发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安全性带来新的挑战。现通过讨论耐药结核病治疗不良反应谱的变更,强调开展研究提升新方案的安全性及主动持续的不良反应监测是提高耐药结核病治疗整体安全性的根本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群落空间结构影响多种微生物感染伤口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可塑造群落功能是微生物生态的一个特点。微生物在感染人类,尤其是人类的慢性创面时,微生物群落间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人类患更严重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慢性创面感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与在同一伤口中出现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合作和竞争关系,但目前这种关系仅在体外研究中被证实。该研究在小鼠慢性溃疡创面中描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互影响,两者在创面中以较高的细菌密度共存,并在高分辨率成像下呈斑块状分布,占伤口体积的5%~25%。进一步地,研究者们在毫米和微米2个尺度上观察了创面中细菌群落形成的空间结构,结果显示该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剂2?庚基?4?羟基喹啉N?氧化物介导的,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另一种抗菌剂绿脓素则对该结构的形成没有影响。另外,这种细菌群落的精确空间结构可以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受性,但不会增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该研究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共感染创面的生物地理学提供了机制上的解释,并暗示细菌群落的精确空间结构可能是创面感染中抗菌药物耐受性的关键决定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