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东垣阴火学说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而广泛的临床指导价值.对阴火学说的内涵及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提出阴火证的核心病机为气虚不运,郁而化火;气虚不升,湿热下注;气虚不固,相火上冲;气虚火盛,伤津灼血.通过梳理阴火学说的常用方药和在内科杂病的临床应用,总结各疾病的辨治要点,深化对阴火证内涵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阴火"理论浅析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气虚,阴火邸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阴火"理论,气虚与"阴火"关系密切,脾胃气虚在"阴火"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气虚也是糖尿病肾脏病炎症产生的重要基础,而脾胃运化失常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与"阴火"理论相契合.当代医家也有依据"阴火"理论来论治糖尿病肾脏病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拟从东垣学说、炎症机制学说、当代医家对糖尿病肾脏病认识三个角度对"阴火"理论与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的关系作初步论述,旨在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理论,从而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脾胃论》再谈东垣"阴火"学说
编辑人员丨2024/2/3
基于《脾胃论》,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阴火是东垣对内伤病中人体内同时存在的"虚"与"热"两种病理状态的统一概括,其"阴"为内、里,与外感相对,"虚"为气虚,以脾胃为主,"热"为阳气虚弱不能升散外达、郁于阴分所化,阴血受火热鼓动,流行周身,故其热象可表现在全身各处.阴火形成的关键在于气虚、气郁、郁热三个环节.治疗以补中、升阳二法为主,以治其本,泻热一法从权,以治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阴火学说探讨IgA肾病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1/13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医基本病机以脾肾气虚兼湿热为主.阴火学说为李东垣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阴火的病机为脾胃元气亏虚,阴火内生,治法主要为"补中、升阳、降火".IgAN的基本病机与阴火病机相似,故可取法东垣,以"补中升阳、除湿降火"之法治疗脾肾气虚兼湿热型IgAN.本虚为主者,以补中之剂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培补中气,加用升阳风药如柴胡、升麻、羌活等调理气机,以引阳气上升,复元气于本位以补中.标实为重者,若湿重于热,需以淡渗之品如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湿,加用升阳风药如葛根、升麻、防风、柴胡等,升提清气鼓舞脾胃,以其辛散之性,风动胜湿;若热重于湿,需在补中药基础上,以苦寒之品如黄连、黄柏、黄芩等降泻阴火,加用升阳风药如防风、羌活、柴胡、升麻等升散阴火.如此,中虚得补,湿热得除,阳气得升,元气来复,则阴火自消.用宜从权,临证需斟酌比例,执简驭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丁书文从"火与元气不两立"论治冠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李东垣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阴火与元气二者相互制约.丁书文教授认为气虚是热毒之源,瘀浊热毒互结痹阻心脉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创立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治法传承补元气与泻阴火,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并创新传承了心脾同调这一经典治法,其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总结丁书文教授从"火与元气不两立"辨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阴火"理论与胃癌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探讨胃癌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以李杲的"阴火"理论为基础,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治法,认为元气虚损是胃癌发生的基础,气火失调,痰、气、瘀蕴结是胃癌发展的病因.胃癌的发生与脾胃内伤化火有关,阴火与肿瘤的能量代谢和酸性微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中医典籍中溯源阴火,阐释"阴火"学说的理论内涵,对阴火致病与胃癌形成的生理、病理变化做出总结分析,并提出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和方法.在治疗上,应用"升阳散火"之法,既能补中升阳,又能泻火清热,达到调整气机、消除阴火、抑制肿瘤的目的.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阴火"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此外,对"阴火"理论与胃癌的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提供新视角和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从"气火失衡"与铁死亡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沉积与脂质过氧化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阴火理论是李杲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气火失衡、阴火内生是T2DM的主要病机.铁代谢异常可能是T2DM阴火内生的重要前提,氧化应激是T2DM气火失衡的具体表现,活性氧(ROS)是气火失衡的终产物,脂质过氧化物是T2DM阴火内生的病理产物.从铁代谢、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等角度探讨T2DM气火失衡、阴火内生的病理机制,有助于丰富阴火理论的现代内涵,也有益于中医药靶向阻击铁死亡以精准化防治T2D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诸火郁阻,肤灼窍热,皆属于脾:仝小林教授从脾论治郁火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相对局限,而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治疗、异病同治的优势.仝小林教授秉承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郁火证与中焦有密切的联系,主张从脾论治该病,以升阳散火、甘温除热及益气升阳、清热化湿为治疗法则,宣发阳气而散郁火,以保证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为要,为临床治疗郁火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东垣《兰室秘藏》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阐发了《黄帝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顾护元气,并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创立了治疗阴火的两大方法,即甘温除热法与升阳散火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元四大家从“火”论消渴病机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胃-元气亏虚-血虚津亏-血中伏火”层次理论,把阴火致消作为主要病机;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出发,认为“相火妄动”是引发消渴的关键.四大学派所论消渴火热病机,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丰富了消渴理论框架体系,启发现代中医对于消渴病机的重新认识、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