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肿瘤细胞的响应性分离、释放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肿瘤组织上分离并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的细胞,虽然在体液中数量极少却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CTCs包含完整病理信息,可通过对CTCs的分离、富集和分析来提取这些能够指导癌症诊治的信息,从而显著改善癌症的监测效率和预后状况.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使用CTC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实现肿瘤信息的特异性检测和动态持续检测并减轻患者痛苦.为了实现CTCs的检测,首先必须将CTCs从体液中分离,分离后则需要将其释放富集,本文将详细描述CTCs的响应性分离(包括光、介电泳、声波电泳和磁泳)、化学分离(特异性分子和拓扑结构)和响应性释放(包括光、电、热、pH、酶响应以及可降解基底)的最新研究进展.响应性分离利用CTCs与血细胞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化学分离利用特异性识别来捕获CTCs.这些先进的分离和释放的技术具备细胞损伤低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条件.目前CTCs检测可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检测,本文在最后讨论了CTCs对各种癌症(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磺酸萘莫司他体外抗凝在血液透析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危出血患者行HD治疗时使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mesylate,N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HD治疗存在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60例,随机化分为NM抗凝组(抗凝组)和无抗凝剂组(无抗凝组)各30例.比较2组H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抗凝组体外循环管路使用时间更长(t=5.118,P<0.001)、透析器平均使用寿命更长(t=4.691,P<0.001)、静脉压报警干预次数更少(c2=4.691,P<0.010)、0~I级抗凝有效率更高(c2=24.300,P<0.001)、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pKt/V)更高(t=17.456,P<0.010);抗凝组跨膜压报警干预次数及透析器更换次数均为0次.抗凝组透析管路肝素泵前的血液管路(A采血点)检测的HD治疗前、治疗1h、2h、3h、治疗结束时以及透析结束后15min位于自体动静脉内瘘对侧肢体(C采血点)检测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无统计学差异(F=0.132、1.708、0.025、1.394、0.849、0.993,P=0.985、0.135、1.000、0.229、1.106、0.424);位于透析器后的血液管路(B采血点)检测的活化凝血时间(ACT)在HD治疗1h、2h、3h、结束时变化无统计学差异(F=0.297,P=0.914).2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高血钾、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结论 NM作为血液透析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的抗凝剂,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型利钠肽不同循环截短形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都导致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B型利钠肽(BNP)是心衰生物标志物的“金标准”,多部指南推荐其用于心衰的诊断及预后评估。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衰中BNP并非以完整片段形式存在,可被不同酶降解产生不同截短形式,对心衰的诊断和分型等具有临床鉴别意义。临床常用的传统免疫分析法由于抗体的交叉反应无法区分不同的BNP截短形式,而采用质谱分析法通过不同质荷比易于区分并确定不同截短形式,是精准检测BNP截短形式的方法。同时,随着敞开式质谱、离子淌度质谱等技术的成熟,将有助于降低血样前处理的复杂度并提高BNP片段的分离效率,进而深入探究BNP截短形式异质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多中心凝血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规则,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减轻人工审核及复检工作负荷,缩短周转时间(TAT)时间。方法:收集来自14家医院检验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凝血标本共14 394份:规则建立组11 230份(含Delta check 1 182份),规则验证组3 164份(含Delta check 487份);临床试应用77 269份。应用Sysmex CS系列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将临床信息、仪器参数、检测结果、临床诊断、抗凝药物使用和HCT、TG、TBIL、DBIL等相关信息汇总;根据历史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累积第2.5和97.5百分位数,根据临床建议、危急值、特殊用药史和相关指南确定自动审核拦截条件及限值;进行一期和二期验证,分别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假阴性、假阳性、自动审核通过率、通过正确率(与人工审核一致率)和TAT时间。结果:(1)自动审核规则33条,涉及TT、PT/INR、APTT、FBG、DD、FDP、Delta check、反应曲线及性状异常;(2)规则建立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8.42% (7 684/11 230),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8.51%(11 063/11 230),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0.09%(3 379/11 230),阴性符合率为68.42%(7 684/11 230);规则验证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0.37%(1 910/3 164),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7.79%(3 094/3 164),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7.42%(1 184/3 164),阴性符合率为60.37%(1 910/3 164);(3)自动审核规则试应用,77 269份凝血检测标本,检验结果报告平均TAT缩短分别为8.5~83.1 min。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33条,验证显示能够在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同时缩短TAT,提高凝血检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质网应激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是来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PI)是一类重要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其总体有效率高达80%~90%。但是,大多数骨髓瘤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导致疾病复发。因此,增加骨髓瘤细胞对PI的敏感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髓瘤恶性增殖的过程中,细胞内累积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使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应激增强,继而激发未折叠蛋白反应(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硼替佐米可阻止蛋白质的降解,增加细胞内的蛋白质负荷,加重ER应激,引发细胞凋亡。文章就ER应激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其与骨髓瘤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进而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蛇毒血凝酶不同给药途径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予蛇毒血凝酶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NPH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HFOV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经静脉推注给予蛇毒血凝酶治疗,研究组经静脉推注联合气管内滴入给予蛇毒血凝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aO2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D-二聚体(D-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凝血酶原时间(PT)、pH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血清G6PD、K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9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72 h,研究组PaO2/FiO2、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72 h,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D、KL-6、FDP水平较低,APTT、PT较短,G6PD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3/51)]低于对照组[19.61%(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蛇毒血凝酶经静脉推注与气管内滴入给药方式联合应用于NPH中,可调节患儿凝血功能及血清KL-6、G6PD水平,改善血氧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病情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 6A RNA甲基化与皮肤黑素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N 6-甲基腺苷(m 6A)修饰可通过影响RNA的稳定性、核运输、翻译效率、剪接及降解影响基因表达。目前研究表明,m 6A修饰与黑素瘤的增殖、转移及免疫治疗抵抗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具体机制仍待研究。该文综述了m 6A R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及其在黑素瘤中的生物学行为及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2,3-丁二酮测定的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磷酸溶液采集、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2,3-丁二酮(简称丁二酮)。方法:于2022年10月,用多孔玻板吸收管盛装0.01%的磷酸溶液10 ml,以0.2 L/min流量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丁二酮,吸收液经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75 min,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在30 ℃柱温下,用乙腈-水( V∶ V,1∶1)混合液作流动相,以1.0 ml/min的流速洗脱,紫外检测器(λ=365 nm)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结果:本方法中丁二酮的磷酸溶液吸收样在4 ℃下可保存7 d,在0.05~6.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 y=89.610 x+0.133, r=0.999 9,采样效率为98.33%~100.00%,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6 mg/m 3(以 V0=3.0 L计),方法回收率为95.96%~102.44%,批内精密度为4.36%~7.78%,批间精密度为4.96%~6.06%。 结论:本方法简单实用,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可防止丁二酮损失降解,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丁二酮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频呼吸机辅助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频呼吸机辅助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康定市甘孜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出血新生儿10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n=50)、观察组(高频呼吸机辅助治疗, n=50),比较2种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频呼吸机辅助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增加患儿的凝血指标表达水平,并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天数,患儿止血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苯达唑-胆酸衍生物的制备、表征、跨膜转运及降解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对胆酸(BA)的特异性识别,为提高阿苯达唑(ABZ)的跨膜转运效率,制备阿苯达唑-胆酸衍生物(ABZ-C6O2-BA),并对其固态性质、跨膜转运行为和降解机制进行评价.方法 以6-氨基-1-羟基-二己脂作为Linker连接ABZ与BA,合成ABZ-C6O2-BA;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对ABZ-C6O2-BA进行验证;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进行固态性质的表征;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体外对ABZ-C6O2-BA进行跨膜转运研究;进行ABZ-C6O2-BA体外羧酸酯酶(CES)水解反应,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定性分析ABZ-C6O2-BA水解产物.结果 1H-NMR和FT-IR结果显示特征峰的偏移,证实ABZ-C6O2-BA制备成功;PXRD、DSC和SEM结果显示ABZ-C6O2-BA为无定型形态,且微观结构较ABZ有明显不同;体外跨膜转运实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ABZ-C6O2-BA跨膜转运表观渗透系数(Papp)显著高于高浓度的ABZ(P<0.05),中、低质量浓度的ABZ-C6O2-BA Papp相近于ABZ;ABZ-C6O2-BA在72 h时降解率>92.8%,代谢良好;通过UPLC-MS定性分析ABZ-C6O2-BA水解产物为ABZ-Linker,即CES水解了酯键,使得BA与ABZ分开.结论 所制备的ABZ-C6O2-BA以无定型态存在,跨膜转运效率在一定浓度下较ABZ显著增加,且与浓度不相关,推测跨膜方式为主动转运,连接的BA可被体内的酶水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