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熏洗对高位肛瘘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熏洗对高位肛瘘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该院肛肠科治疗的104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以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对照组予以复方荆芥熏洗剂坐浴后联合红光治疗,试验组予以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口服联合扶利汤熏洗及红光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创面面积、愈合率、创面渗液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水肿评分,随访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7 d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4 d、21 d创面面积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 d、14 d、21 d创面愈合率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 d、14 d、21 d创面渗液量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 d、7 d水肿评分较低(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14 d、21 d水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 d、7 d、14 d、21 d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扶利汤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疼痛,使水肿减轻、渗出减少,创面愈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调神方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及过度觉醒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调神方针刺对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和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调神方针刺得气,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和三阴交;对照组取治疗失眠无效的经穴浅刺.每次均留针30 min,3次/周,治疗4周,给予相同的睡眠卫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8周随访期睡眠日记记录的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变化,并分析治疗后入睡潜伏期改善情况与过度觉醒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两组入睡潜伏期均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期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潜伏期减少与过度觉醒水平降低呈正相关.结论:调神方针刺能有效减短慢性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提高睡眠质量,而降低过度觉醒水平是减少睡眠潜伏期的潜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现为急性认知障碍的癫痫发作3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报道了 3例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急性认知障碍,其中2例伴有其他类型发作,如局灶知觉损害性认知性发作、局灶知觉损害性自动症发作、全面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1例仅表现为认知性发作.3例患者在发作间期认知障碍症状明显好转,但神经量表评估均存在认知受损.3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见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陈旧梗死灶,其中2例提示海马区域异常.脑电图均记录到痫样放电.3例患者应用抗癫痫药后发作均减少,1例未再发作.随访发现,2例患者认知障碍未加重,1例患者发展为痴呆.对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2/2020-10在我院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7例17眼,应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 mo,观察BCVA、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透明情况,并记录有无感染复发以及植片排斥.结果:所有患者中均顺利完成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无失访病例,术后角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17眼中16眼术后1 mo上皮完全覆盖角膜植片,仅1眼上皮未完全愈合,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反复发作.术后1.5 mo所有患者上皮均完全愈合.术后1 mo角膜水肿开始改善,其中1眼角膜植片轻度混浊,16眼中重度混浊;术后3-6 mo角膜透明度稳定,至术后6 mo时4眼完全透明,6眼轻度混浊,6眼中度混浊,1眼重度混浊.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复发,有1眼发生眼压升高现象,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恢复角膜的解剖与功能,而且能维持良好的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可作为替代同种异体人角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NHG17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预后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7, SNHG1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切除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行NSCLC根治性手术87例患者为对象。术后随访,记录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SNHG17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SNHG17表达(1.85±0.6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3±0.36)(P<0.05)。TNM分期Ⅰ期SNHG17表达(1.52±0.25),Ⅱ期(1.83±0.66)(t=2.283,P<0.05)、Ⅲ期组织SNHG17表达(2.28±0.58)(t=6.058,P<0.05),Ⅲ期SNHG17表达较Ⅱ期上调(P<0.05)。SNHG17高表达(≥1.72)43例,SNHG17低表达(<1.72)44例,NSCLC组织SNHG17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期间复发43例(49.43%),死亡33例(37.93%)。与SNHG17低表达无复发33例(75.00%)相比,SNHG17高表达者无复发11例(25.58%)少,SNHG17低表达中位RFS时间4.30年长于高表达者2.40年( P<0.05);SNHG17低表达生存35例(79.55%)大于高表达者19例( 44.19%),SNHG17低表达中位OS时间5.11年长于高表达者4.28年(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NHG17高表达是NSCLC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风险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SNHG17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与NSCLC切除复发和预后高风险密切相关。SNHG17有望作为预测手术切除NSCL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内镜操作细节记录系统构建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的标准化管理方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内镜操作细节记录系统构建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ECI)的标准化管理方案,探讨该方案在ECI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ECI的1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8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11)岁。建立内镜操作细节记录系统,并构建内镜下肝硬化ECI规范化管理方案,包括日常培训、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要点、术中应急预案、术后随访等流程的操作规范。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情况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内镜操作细节记录系统,该系统不仅可详细记录组织胶用量、注射部位、注射点数、注射时间、注射针长度、注射针直径、注射后压迫时间等操作细节,还包括一次性成功、发生堵针、漏胶、黏胶、医师满意度等质量指标。患者ECI一针成功率98.2%(108/110)。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14.5%(16/110),其中单纯发生拔针后出血7例、漏胶3例、黏胶2例,同时发生漏胶合并黏胶2例,拔针后出血合并黏胶1例,拔针后出血同时合并漏胶、黏胶1例。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3.6%(4/110),无发生迟发性出血。术后1个月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4.5%(82/110)。ECI总有效率达87%(72/82),其中有效率59%(49/82),显效率28%(23/82)。结论:对于肝硬化ECI患者,应用内镜操作细节记录系统构建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可以详细记录术中操作细节,规范操作流程,数字化分析失败原因,保证了内镜治疗操作的高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血清PCSK9表达及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 PCSK9)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PAH)的临床特征、血液动力学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IPAH患者为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CSK9水平。记录随访1年无临床恶化生存率。结果:IPAH者血清PCSK9水平135.63(77.93,216.69)ng/m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显示,血清PCSK9水平诊断IPAH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55~0.871,P<0.05),最佳截断值血清PCSK9为107.48 ng/ml,特异性为88.2%。IPAH血清PCSK9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r=0.488)、舒张压(r=0.634)、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r=0.653)、平均肺血管楔压(r=0.315)、肺血管阻力(r=0.576)、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r=0.519)呈正相关(P<0.05),与6 min步行距离(r=-0.361,P<0.05)呈负相关。随访1年,IPAH患者死亡11例(26.19%),存活31例(73.81%)。Kaplan-Meier分析显示,PCSK9>107.48 ng/ml的IPAH临床无恶化生存5例(11.90%)低于PCSK9≤107.48 ng/ml IPAH者26例(61.9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BNP(HR: 1.476,95%CI: 1.082~2.013)和PCSK9(HR:1.007,95%CI: 1.001~1.014)是临床恶化的预测因子。受限三次样本时,PCSK9与临床恶化HR线性相关。结论:PCSK9与肺动脉高压状态、血液动力学和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周边离焦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进展控制效果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周边离焦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OK镜)对儿童近视进展控制效果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1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首次诊断为近视的患儿237例,根据不同矫正方式分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105例105眼,OK镜组132例132眼(所有入组儿童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使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近视患儿进行随访调查,并记录首次就诊及随访1 a时儿童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眼轴(AL)数据.结果:戴镜1 a后,两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及AL均增长,但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变化量和AL变化量大于OK组(均P=0.001).戴镜1 a后,两组患儿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问卷中,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情感维度得分高于OK镜组(P<0.05).OK镜组患儿情感维度得分变化量大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组(P<0.05).结论:OK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效果优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两种矫正方式均可显著提升近视患儿视力相关生存质量,OK镜在改善儿童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情感维度上优于周边离焦框架眼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引起该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既往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6例无效,1例发作频率下降50%.4例患儿术前的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肿瘤与外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关系密切.9例患儿均采用小脑延髓裂隙入路切除脑桥肿瘤.5例患儿术中行肿瘤深部电生理监测,记录肿瘤放电情况.于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至少每年复查1次头颅MRI.结果 9例患儿均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1级],1例为错构瘤.5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儿中,3例于肿瘤深部记录到1~3次棘波样放电,另2例患儿未记录到任何放电.术后,9例患儿的发作性症状均未再出现,均未使用抗癫痫药物.9例患儿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39(28~89)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以及症状再发作;1例患儿术后出现右侧肢体肌力下降,左眼内斜,末次随访时患儿肌力恢复,但左眼内斜仍未恢复.结论 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常规抗癫痫治疗无效,尽早行肿瘤全切除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其发作性症状可能与肿瘤的异常放电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碎石吸引取石术在直径10~25 mm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碎石吸引取石术(IPFUSL)与常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直径10~25 mm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记录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8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IPFUSL进行分组,43例患者接受IPFUSL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42例患者接受常规RIRS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后血白细胞上升值、血红蛋白下降值、肌酐变化值和术后PC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7% vs 73.8%,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0.4)d vs (1.5±0.8) d,P=0.04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 vs 21.4%,P= 0.021]。结论:IPFUSL与RIRS均是治疗直径10~25 mm上尿路结石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两者的结石清除率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更好,且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