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合型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4岁,因身材矮小,发育迟缓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对其进行身体检查,结果如下:身高146 cm,体重43 kg,发育迟缓,青春期延迟,乳房发育不良(1-2级),桶状胸,未见月经来潮。患者盆腔超声检查:子宫发育不良(始基子宫),大小16*6 mm,双侧卵巢未见明显显示(见图1)。患者语言交流无障碍,智力无明显异常。家族中无相似患者,母亲孕期无不良用药史。本研究经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1-00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OLR3B基因突变相关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伴性腺功能减退一例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OLR3B基因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伴性腺功能减退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来自非近亲结婚家庭的女性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合一代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自幼运动发育迟缓,进行性走路不稳伴认知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伴有先天性白内障及青春期发育延迟、原发性闭经及身材矮小等。性激素水平低下,激素替代治疗后月经恢复及乳房发育。头颅MRI平扫可见广泛脑白质低髓鞘化改变、胼胝体萎缩及小脑萎缩。胸片示胸段脊椎侧弯。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POLR3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479A>C(p. E160A)、c.2657G>C(p.R886T),均为新突变,一代测序家系验证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2个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POLR3B基因相关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伴性腺功能减退临床表型及影像学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早期识别及干预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croRNA参与调控青春期发育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青春期发育调节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机制纷繁复杂。Micro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单链RNA,具有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或翻译的能力,是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参与者,在复杂的生物现象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microRNA可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microRNA的缺失或过表达,可引起青春期发育异常(过早或延迟)从而导致生殖功能紊乱,为诊治青春期疾病提供了新方向。该文主要对microRNA参与调控青春期发育的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后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预后,为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应用ESIN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且术后复查发现骨折延迟愈合的9例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受伤机制、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出院后管理及后期康复情况等资料,收集针对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后的结果。结果: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学龄前期(4~6岁)1例,学龄期(7~12岁)6例,青春期(13~18岁)2例;骨折部位:肱骨1例、尺桡骨2例、股骨2例、胫骨4例;高能量损伤(包括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和重物砸伤)7例,低能量损伤(摔伤、扭伤等)2例;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6例;切开复位4例,闭合复位5例。9例患儿经处理后骨折均已完全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0.5个月。2例尺桡骨双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延长石膏固定时间、制动后骨折愈合;2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支具保护下适当负重后骨折愈合;1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儿经取出ESIN改髋人字管型石膏外固定后骨折愈合;1例胫骨、1例肱骨及1例股骨延迟愈合患儿经抗感染、患肢制动后骨折愈合;1例胫骨延迟愈合患儿经断端自体骨植骨+石膏固定处理后骨折愈合。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骨折后骨延迟愈合的治疗方式不同,本组病例采用了加强固定、增加断端应力刺激、抗感染、植骨重建等方法,均达骨性愈合。去除引起延迟愈合的因素、稳定骨折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缪勒管激素在儿童性发育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性发育过程复杂而有序,相关疾病与病因种类繁多,实验室评估指标相对较少,导致诊断难以确定。抗缪勒管激素(AMH)是一种与两性发育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目前临床上多用于评估卵巢功能及辅助生殖医学领域等。由于AMH参与了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的儿童性发育过程,AMH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儿童性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就AMH在儿童性早熟、青春期延迟、两性畸形等性发育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对儿童抑郁症状影响的6年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前瞻性预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于2013年招募了2 084名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1~3年级学生,建立儿童青春期发育队列。随访6年,每2年开展体格、第二性征发育评价(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发育)和抑郁症状评估。使用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拟合男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1~2年级学生基线时与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明心境与情绪问卷》(SMFQ)与《心境与情绪问卷》(MFQ)评价抑郁症状;3年级学生基线时和随访时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价抑郁症状。使用Z分法将抑郁症状得分进行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男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抑郁症状发生的预测效应。结果:随访6年后收集完整问卷及体格信息1 909名,年龄为(13.94±0.87)岁,其中男生1 052名(59.19%),女生857名(43.81%),随访率为91.60%。女生平均青春期发育时相(11.25岁)早于男生(12.70岁),且女生平均发育速度1.47(Tanner阶段/年)比男生更快1.28(Tanner阶段/年)。女生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抑郁症状的预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与发育适时组女生相比,发育时相延迟的女生抑郁症状水平更低(β =-0.19,95% CI:-0.34,-0.01);与发育速度正常组女生相比,发育快速组女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β =0.23,95% CI:0.05,0.40),而发育缓慢组女生抑郁症状风险降低(β =-0.21,95% CI:-0.39,-0.03)。青春期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对男生抑郁症状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女生青春期发育速度过快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而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对男生青春期抑郁症状均无预测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突变导致的卡尔曼综合征四例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突变而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加深对疾病认识。方法:对30例KS或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nIHH)患者行靶向二代测序,发现因FGFR1突变致KS患者4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11岁至22岁,均表现为小阴茎,伴嗅觉缺陷。其中2例有隐睾手术史;3例有唇腭裂手术史;较为严重的1例患者除唇腭裂、隐睾外,合并有身材矮小、耳畸形及牙齿发育不全。4例患者均存在FGFR1杂合突变,其中2例为点突变(p.Y374X; p.E670K),2例为移码突变(p.S346Yfs*61; p.S723*fs*1)。1例青年期就诊的患者GnRH脉冲泵治疗后可成功生育。结论:因FGFR1突变导致KS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除嗅觉障碍外,在男性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小阴茎、小睾丸和青春期发育延迟。唇腭裂等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而明确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脉冲式GnRH泵可使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但起始治疗的年龄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慎重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致青春期延迟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iGCT)是导致青春期延迟(delayed puberty,DP)的常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iGCT致D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2例患者疾病特点包括DP、原发性闭经、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经影像学和相关检验明确诊断为DP。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性激素药物诱导青春期进展后,2例患者身高、体质量及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发育,目前在随诊中。尽早识别并给予适当的临床干预对于DP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骨骼健康和终身高等远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苗勒管激素在儿童及青少年性发育异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苗勒管激素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其测定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成年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预测绝经等领域。抗苗勒管激素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生理变异小、两性差别明显,是评价睾丸及卵巢功能的可靠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苗勒管激素的测定有助于判别睾丸组织的存在,评估睾丸支持细胞功能,对于性发育异常疾病,特别是隐睾、无睾、副中肾管永存综合征的诊断、Turner综合征卵巢功能的评估以及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中心11例青春期及成人早老症临床与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老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11例早老症患者,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青春发育情况、糖代谢、脂代谢及既往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和治疗情况。分析早老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征、实验室检查、青春发育状况,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4例,起病中位年龄3岁(1例为成人起病,其余为出生时或儿童青少年起病)。11例患者中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青春发育延迟,大部分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以胰岛素抵抗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表现突出。心血管病变多见,3例患者为心肌广泛病变致心力衰竭,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患者完善基因检测,4例为核纤层蛋白A/C(LMNA)基因突变,均为非典型突变位点,分别为c.139G>T、c.1444C>A、c.398G>T、c.1045C>T,其中c.1444C>A尚未被报道;1例为RecQ3解旋酶(WRN)基因c.3913C>T突变。治疗上主要以针对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对症治疗为主。结论:早老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青春期及成人患者需进行青春发育、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病变评估,早期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