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ATPRS)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生物力学拔出力性能。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质疏松颈椎(C3-C7)湿性标本9具(男5具,女4具),每具标本双侧随机置入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ATPRS)、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或颈椎前路椎体螺钉(VBS),即平均分成3组(ATPRS比ATPS,ATPRS比VBS,ATPS比VBS),每组3具。所有标本行薄层CT扫描后,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设计ATPS组的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快速打印成型。ATPS通过导板指导下置钉,ATPRS和VBS行徒手置钉。最后将椎体放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各组螺钉进行拔出力试验,对比拔出力性能。结果:ATPRS、ATPS和VBS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87.94±76.78)N、(462.23±174.35)N和(169.20±89.07)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TPRS的拔出力要优于VBS,可为ATPRS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方文学作品里的双胎、双胎妊娠与双胎输血综合征(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除了《白蜡树》之外,成型于14世纪的古法语长诗《屋大维》( Octavian)也是当时脍炙人口的作品,被后人翻译和改编成两个中古英语版本。故事假托罗马皇帝屋大维和他的王后为主人公,二人为求子嗣,建造了一座修道院。经年累月的虔诚感动了上苍,于是上帝赐予夫妻一对孪生子,代表了神的恩赐和权力的延续。然而,兄弟二人陆续遭遇母亲难产、歹人绑架、颠沛流离、巨人杀戮、奋勇杀敌等奇遇,逐渐成长为正直的骑士,最终回到父母身边。长诗里在描写兄弟诞生的章节里,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孕妇分娩何其困难和痛苦,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古代西方医学文献对于双(多)胎妊娠的担忧 [2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并构建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再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 P<0.05)。研究组的再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 P<0.05),13例再发血管事件纳入再发组,其余纳入非再发组,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是再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P<0.05),服药依从性、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是再发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 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 χ2=5.280, P=0.508;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约登指数为0.52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68.1%,95% CI为(0.673,0.954),实际应用的准确性为87.80%(72/82)。 结论:高压氧联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发血管事件列阵图预测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后再发血管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合骨再生支架的构建及其促大鼠肌袋成骨活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丝素蛋白(SF)、细菌纤维素(BCNR)、羟基磷灰石(HAp)复合骨再生支架并评价其促成骨活性的价值。方法:将HAp颗粒、BCN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依次加入SF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不同大小的模具,-25 ℃下处理24 h,冷冻成型,通过冻干机将复合支架冻干。将SF与BCNR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支架设置为A组(2∶1)、B组(4∶1)、C组(6∶1),将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设置为D组。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压汞仪检测支架的孔隙率;万能材料试验机压缩支架,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支架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将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接种到A组、B组、C组及D组复合支架上。细胞接种4、8 d后,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各组活细胞和死细胞比例;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染色阳性细胞;ALP活性检测观察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选取15只雌性SD大鼠,构建大鼠肌袋异位成骨模型,植入不同SF与BCNR质量比的复合支架及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分别为A′组(2∶1)、B′组(4∶1)、C′组(6∶1)和D′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股四头肌肌肉,于肌肉中形成肌袋后,仅缝合肌袋及皮肤,不植入支架,其他四组在肌袋内植入对应的支架,并缝合肌袋及皮肤。术后2、4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术后4周,收集植入的支架与组织复合物,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 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情况。另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蛋白(COL1)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A组和C组,B组片层结构和微孔结构更加规则、均匀;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B组和C组孔隙率分别为(89.752±1.866)%和(84.257±1.013)%,均高于A组的(81.171±1.268)%( P<0.05或0.01),而C组孔隙率低于B组( P<0.01)。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B组和C组压缩强度分别为(0.373±0.009)MPa和(0.403±0.017)MPa,均高于A组的(0.044±0.003)MPa( P<0.01),B组和C组杨氏模量分别为(7.413±0.094)MPa和(9.515±0.615)MPa,均高于A组的(1.881±0.036)MPa( P<0.01),而C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均高于B组( P<0.05或0.01)。细胞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B组死细胞明显少于A组、C组和D组;细胞接种8 d后,B组活细胞最多,死细胞最少。CCK-8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和B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74±0.009和0.545±0.018,均高于D组的0.394±0.016(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419±0.005,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B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290±0.021,高于D组的1.047±0.011( P<0.01),C组细胞增殖活性为0.794±0.032,低于D组( P<0.01),A组细胞增殖活性为1.086±0.020,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和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B组( P<0.01)。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8 d后,相较于D组,A组、B组和C组有更多的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多于A组和C组。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接种4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1.399±0.071、1.934±0.011、1.565±0.034,均高于D组的0.082±0.003(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细胞接种8 d后,A组、B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分别为2.602±0.055、3.216±0.092、2.145±0.170,均高于D组的0.101±0.001( P<0.01),而A组和C组细胞ALP活性均低于B组( P<0.01)。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术后2周,假手术组、D′组、A′组和C′组均无明显骨形成,而B′组有明显骨形成;术后4周,A′组、B′组和C′组均有明显骨形成,B′组骨形成明显多于其他两组,而假手术组和D′组均无明显骨形成。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术后4周,B′组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新生骨组织,而A′组和C′组只在局部有少量新生骨组织,D′组仅有部分组织长入,且无明显新生骨组织,B′组形成的新生骨组织的成熟度比A′组和C′组更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组COL1和OPN阳性染色均较A′组和C′组更多。COL1和OPN表达强度分析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COL1表达强度分别为2.822±0.384、22.810±2.435、12.480±0.912,OPN表达强度分别为1.545±0.081、5.374±0.121、2.246±0.116,B′组和C′组COL1、OPN表达强度均高于A′组( P<0.01),而C′组COL1和OPN表达强度均低于B′组( P<0.01)。 结论:基于SF、BCNR和HAp成功构建复合骨再生支架,其中SF和BCNR质量比为4∶1的复合支架具有均匀孔隙结构、高孔隙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体外促成骨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身麻醉对小儿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疾病检出率增加,治疗手段革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全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可逆的意识消失,在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及儿童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生命最初的几年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2~3岁时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似乎已经成型。出生2~3周后的新生儿脑容量约为成人的35%,1岁时脑容量翻倍,2岁时脑容量可达成人的80%。在此期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伴随着突触修剪、髓鞘形成进行微调,这些精密的大脑结构塑造过程,可一直持续到成年 [1]。由此可见,在整个脑发育时期,尤其是快速发育的婴幼儿阶段,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造成神经发育不良。当前大量动物实验证明了麻醉药物对发育中脑组织的神经毒性,人们不由得担心人类尚未成熟的大脑接触全麻后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动物的神经损伤,研究者们为此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暴露于全麻的幼儿发生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增加 [2,3,4];另有研究表明,幼儿全麻暴露与神经发育缺陷无关 [5,6,7]。不可否认各项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仍需引起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当前学者们在该领域内的共识与分歧,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例。病例1为男性,47岁,C 6、7椎体孤立性纤维瘤,术前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症状,伴左侧肢体无力。病例2为女性,17岁,T 1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颈肩痛症状,合并左上肢远端肌力下降。2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描并使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脊柱颈胸段模型,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制作与实物1∶1大小的3D打印脊柱颈胸段模型,规划设计并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分别用于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中指导置钉和脊柱序列重建。病例1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前路C 6、7椎体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例2采用单纯后入路,行胸椎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肌力,随访期间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病例1手术时间6.5 h,术中出血量1 200 mL;病例2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自觉肌力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术后第7天发现伤口处脑脊液漏,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至3个月时好转。病例2未见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患者椎体及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病例1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分和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分和0分;术前左侧上、下肢各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末次随访时除左侧指伸肌肌力为Ⅳ级以外的其余各肌肌力均为Ⅴ级。病例2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6分和3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分和0分;术前左上肢指伸肌和指屈肌肌力Ⅳ级,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Ⅴ级。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结合3D打印技术,可在术前明确肿瘤分期、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指导手术置钉及脊柱序列重建,对于颈胸段椎体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心的6名患者,通过采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格式的数据,使用桌面式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机进行模型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微导管塑形并行动脉瘤栓塞术。由6位专家分别在术前及术中就3D模型及微导管塑形进行打分及评价。术前评价分≥4.5分为优秀、评价分≥3.5分且<4.5分为合格、评价分<3.5分为较差;术中评价单根微导管打分3分及以上为优秀,2分为合格,不足2分为较差。结果:6位专家给予3D模型较高的综合评价[(4.87±0.35)分],认为模型在时效性[(4.67±0.52)分]、真实性[(4.83±0.41)分]、革新性[(5.00±0.00)分]、指导性[(5.00±0.00)分]、实用性[(4.83±0.41)分]方面表现优秀。术中参照3D模型塑形的6例微导管中,仅有1例(眼动脉动脉瘤)因位置欠佳而撤出重新塑形,其余5例在易通过性、位置、稳定性及再塑形情况方面均有良好表现。结论:3D打印模型用于动脉瘤栓塞术前规划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术中微导管塑形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深远。药物组成方面:面曲延续至今,后世发展了全麸麦曲与麸曲。野蓼的范围逐渐缩小到辣蓼与红蓼。神曲的制作加工工艺方面:诸鲜药由水煮发展为捣汁与水煮并行,小麦由蒸炒生并用简化为仅用生麦。曲饼“溲欲刚”的干湿程度至今仍为业界圭臬。曲饼的成型方法手抟与用模具成型均有传承。覆盖曲饼的材料由麦秸、青蒿扩展到黄荆,并使用麻叶、楮叶、纸等包裹曲饼。对于发酵过程中的翻曲、聚曲、瓮盛的工艺后世没有传承。晾晒的方法由成串曲饼悬挂发展为纸包单独悬挂。罨曲法至今仍为主流,后世扩展了风曲法与造酱黄法。现代神曲的罨曲法与造酱黄法的制作工艺仍不出《齐民要术》这一渊薮,而添加旧曲的 曲法的基础,仍是罨曲法。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青蒿、辣蓼、苍耳的入药方式;曲饼的形制;单一菌种发酵或优势种群发酵研究;风曲法的研究;曲饼包裹与覆盖的材料研究;面曲、全麸麦曲、麸曲的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congenitally unguarded tricuspid valve orifice,CUTVO)的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胎儿CUTVO的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确诊CUTVO并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文献。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获得CUTVO病例15例,加上本单位诊断的2例,共17例。17例中,16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胎儿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10例,部分缺如7例。9例为合并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文献未描述并发症情况。(2)共6例误诊,其中4例产前误诊为胎儿Ebstein畸形,2例误诊为Uhl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引产后证实为CUVTO。共2例漏诊,其中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另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2例均为中孕期,右心增大不显著。(3)9例终止妊娠,其中7例引产后证实为CUTVO。8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2例由于病情较重死亡,6例存活患儿产后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三尖瓣成型术,术后1年内随访,三尖瓣中量返流;2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行改良Fontan术,术后心功能正常;1例未明确描述手术方式。CUTVO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完全或部分缺失,三尖瓣口呈空洞样,血流来回往返,多普勒呈低速双向频谱。结论:CUTVO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叶缺失并中量或大量暗淡返流、返流频谱形态呈双向。检查时应注意多个切面动态观察,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8例,依据脑梗死的部位,将其分为幕上脑梗死组(幕上组)111例,和幕下脑梗死组(幕下组)67例,幕上组再根据其脑梗死的侧别,分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组59例,右侧大脑半球梗死组34例,双侧大脑半球梗死组18例,共3个亚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吞咽造影录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吞咽造影录像检查,对其唇闭合、食团成形、吞咽失用、舌与硬腭接触、食团后漏、口腔运送时间、咽期吞咽启动、会厌谿残留、喉上抬、梨状隐窝滞留、咽后壁残留、咽期通过时间、误吸、渗漏等14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幕上组与幕下组患者在食团成型( χ2=5.116, P=0.024)、吞咽失用( χ2=7.928, P=0.005)、口腔运送时间( χ2=14.152, P<0.01)、咽期吞咽启动( χ2=5.558, P=0.018)、喉上抬( χ2=19.424, P<0.01)、误吸( χ2=4.212, P=0.040)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和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误吸发生率( χ2=10.277, P=0.0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与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在误吸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 结论:幕上脑梗死患者较幕下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口期吞咽障碍,包括食团成型障碍、吞咽失用及口腔运送时间延长;幕下脑梗死患者较幕上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包括咽期吞咽启动延迟、喉上抬障碍及误吸。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较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误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