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深远。药物组成方面:面曲延续至今,后世发展了全麸麦曲与麸曲。野蓼的范围逐渐缩小到辣蓼与红蓼。神曲的制作加工工艺方面:诸鲜药由水煮发展为捣汁与水煮并行,小麦由蒸炒生并用简化为仅用生麦。曲饼“溲欲刚”的干湿程度至今仍为业界圭臬。曲饼的成型方法手抟与用模具成型均有传承。覆盖曲饼的材料由麦秸、青蒿扩展到黄荆,并使用麻叶、楮叶、纸等包裹曲饼。对于发酵过程中的翻曲、聚曲、瓮盛的工艺后世没有传承。晾晒的方法由成串曲饼悬挂发展为纸包单独悬挂。罨曲法至今仍为主流,后世扩展了风曲法与造酱黄法。现代神曲的罨曲法与造酱黄法的制作工艺仍不出《齐民要术》这一渊薮,而添加旧曲的 曲法的基础,仍是罨曲法。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青蒿、辣蓼、苍耳的入药方式;曲饼的形制;单一菌种发酵或优势种群发酵研究;风曲法的研究;曲饼包裹与覆盖的材料研究;面曲、全麸麦曲、麸曲的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齐民要术》煮胶法及其现代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有关于煮胶工艺的详细记载,共12个步骤。与后世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削毛、添加辅料、成胶火候、防焦糊法、干燥法、水质等6方面。尤其是削毛无益、不添加辅料及成胶火候的经验,对于现代阿胶、黄明胶的煮制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曲的嬗变历史及现代研究方向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神曲之名始于北魏《齐民要术》,其得名因其酿酒的"高效性".北魏时期神曲以麦曲为主,麦曲逐渐演变为南宋六神曲.明代白曲、蓼汁神曲均人药,清代建神曲、百草神曲盛极一时.六神曲的现代研究应借鉴古法酒曲的制作工艺,完善六神曲现代制作工艺与质量评价的标准化,探究神曲的二次制法及蓼汁神曲、建神曲、六神曲之间的药效差异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淡豆豉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淡豆豉为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该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理清了淡豆豉的炮制发展脉络.结果表明,淡豆豉的发酵生产工艺在《食经》中有记载,《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已经相对完善.早期豆豉不分咸淡,明代医家逐渐认识到"咸"、"淡"豆豉的差异,多数认可"药用淡豆豉"的观点,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有了更为明确的记载.近代以来,淡豆豉发酵制备各地各法,原辅料及发酵工艺各有特色.目前以《中国药典》收载的桑叶、青蒿发酵工艺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古法制备饴糖工艺论述及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饴糖古法制备方法,建立药用饴糖制备工艺.方法:对古籍中药用饴糖的性状、制备方法、制作原料进行了调研,并对古法饴糖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药用饴糖以糯米为原料最好,且唯有软胶饴适宜入药.《齐民要术》是对饴糖制备过程记录较为详细的古籍,其工艺主要包括制蘖、蒸米、混合、糖化发酵、熬糖五步.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古法制备饴糖工艺中料液比、麦芽添加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对麦芽糖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1、麦芽添加量为20%、糖化时间10 h、糖化温度55 ℃时麦芽糖得率最高,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为药用饴糖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鱼鳔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典籍并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鱼鳔的名称、基原、加工炮制、功能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鱼鳔最早以“鱁鮧”之名出现于北魏末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历代古籍中出现的名称还有鱁鳀、鱼白、鱼鳔、鱼肚、线鱼鳔等,主要来源于硬骨鱼类的石首鱼、鲟鱼、鲻鱼、鳇鱼、鲇鱼等5种鱼鳔.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碎判、切段(丝)、微焙、炒黄等.鱼鳔在古代作为外用药主治疮毒肿痛,内服药主治破伤风、产难、腰膝酸软等症,现如今鱼鳔作为珍贵的药食两用品种用于美容养颜、产后补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本草图经》“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实验求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草图经》记载:“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为求证原因,笔者以北魏《齐民要术》所载煮胶法为基础,分别用鲜牛皮与牛皮鞋制作牛皮胶.结果 显示,鲜牛皮制作的牛皮胶出胶率高,胶呈琥珀色,色泽明亮,拍之即碎,断面有玻璃茬,无腥秽气味;而用牛皮鞋制作的牛皮胶出胶率低,胶呈黑褐色,色泽晦暗,不易干燥,拍之难碎,断面无玻璃茬,有轻度腥秽气味.由于北宋的皮革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北魏时期,后者鞋履等旧皮多为未经过鞣制的生皮,前者则为经过鞣制的熟皮.因此,《本草图经》记载的“牛皮胶制作不甚精”真实原因可能是煮制过程中使用了充分鞣制过的熟牛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牛乳药用历史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牛乳在我国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量的牛的骨骼.据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的甲骨文记载,牛已被当时普遍饲养,因此就有了牛乳的食用,出现了"乳"的文字.战国末年的《礼记·礼运》详细描述了以牛乳为原料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第五卷详细介绍了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各种乳酪的生产方法.牛乳作为中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微寒.主补虚羸,止渴下气."以后本草均载有牛乳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临床运用等,但内容互有出入,给牛乳的药用带来混乱.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牛乳的药用历史进行梳理,认为现代本草著作对牛乳的药用记载不够详细,且其中有误,现考证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六神曲传统制作工艺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造酱黄法与造曲法为六神曲制作两大主流方法,在明清时期并行不悖.曲饼以"握得聚,扑得散"为要诀,包裹的材料有苘麻叶、楮叶、纸等,覆盖药饼的材料有麦秸、黄荆、青蒿等,包裹与覆盖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增加温度与湿度;六神曲需干燥久陈,时间以1年为宜.通过实践操作传统造曲法、《本草纲目》造酱黄法、《齐民要术》黄蒸法结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六神曲的制作方法提出,六神曲传统制作工艺尚待研究的内容有比较罨曲法、风曲法与造酱黄法对神曲成分的影响,优选包裹与覆盖曲饼的材料,神曲切制时间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麦芽传统炮制琐谈
编辑人员丨2023/8/5
汉代麦芽多由穬麦制成,后世大麦与穬麦混用,李时珍认为二者同类而异种,主治相近,明清时期大麦逐渐成为主流.制蘖方法多遵《齐民要术》.炒黄与炒焦的火候容易掌握,麦芽以炒黄后再去皮碾粉为优.去皮工序有炒前炒后之别,炒焦难以去皮.麦芽煮糊不仅是传统的赋形剂,亦是方剂组成.古人用麦芽制作的麦芽曲已近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