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 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言——口腔衰弱与常见老年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衰弱(oral frailty,OF)作为衰弱领域的新概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OF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口腔颌面部结构及功能的衰退[1],表现为牙齿数量减少、口腔功能下降以及口腔卫生改变.老年综合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出现的一系列机体功能衰退带来的非特异性临床症候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66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年龄35~50(42.89±4.4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名。试验组口服素颜新季胶原蛋白肽;对照组口服肽多健胶原蛋白粉,两组均为每天5 g,共12周。于口服前,服用后1、2、4、12周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图像及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采集数据,同时记录志愿者整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61名志愿者完成本研究。口服胶原蛋白12周后,两组较口服前角质层含水量均有增加(65.41±10.60比59.82±9.26),经皮失水量、皱纹、纹理、毛孔、红色区、紫质均有减少(19.19±4.24比21.50±5.10; 7.38±3.67比8.98±6.67; 5.55±3.07比6.60±4.84; 16.94±9.30比17.95±8.85; 21.92±4.60比22.11±5.34; 10.31±7.03比11.62±8.58),口服前后7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7, P=0.024),余6项指标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3项指标,两组口服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86.67%、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4, P=0.0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效果优于胶原蛋白粉,可改善皮肤纹理,保湿,志愿者满意度高,是面部年轻化的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联合表情肌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H-B面神经功能变化,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及瞬目反射R1和R2波潜伏期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χ 2=4.479, P<0.05);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Ⅰ级例数多于对照组(28比20)(χ 2=4.216, P<0.05)。观察组治疗后FDIS评分[(29.71±4.23)分]和FDIP评分[(31.23±4.25)分]均高于对照组[(23.18±3.09)分和(24.31±3.56)分]( t=7.982、7.99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12.21±1.17)s]和R2波潜伏期[(32.31±1.52)s]均短于对照组[(15.26±0.93)s和(35.64±2.01)s]( t=13.067、8.461,均 P<0.05)。 结论: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面部残疾指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原发创面修复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厚度等与面部正常皮肤基本一致,缝合口瘢痕轻微。11例合并唇部缺损者,口腔完整性及张口、闭口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2.0~2.5 cm,无小口畸形,均可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其中8例患者可进普食,3例患者可进软食;2例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者,创面得以修复;2例合并耳郭缺损者,创面得以修复,外耳道正常;3例合并单侧鼻翼缺损者,鼻部外形欠佳,鼻孔缩小。8例患者面部移植皮瓣部位行激光脱毛治疗后未再长毛发,采用扩张头皮瓣成功治疗5例患者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患者均对整体修复效果感到满意。结论: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血供丰富,适用于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转移方便,能使受区恢复较好的外观与功能,皮瓣供区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年面部偏斜患者下颌骨形态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面部偏斜患者的颌面部结构进行锥形束CT三维扫描成像并测量,分析面部偏斜患者下颌骨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位置。方法:选取面部偏斜的患者61例为研究组(男7例,女54例),年龄(23.97±5.80)岁,选取15例个别正常 患者为对照组(男2例,女13例),年龄(22.47±5.49)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所选取研究对象进行颅面部锥形束CT成像,利用三维测量软件(Invivo5)的3D分析功能描绘测量相关解剖标志点,比较两组患者下颌骨形态与位置差异。 结果:①研究组偏斜侧下颌升支高度(54.78±6.30) mm与偏斜对侧(56.22±5.25) mm ( P=0.004),偏斜侧下颌体总长度(116.15±6.00) mm与偏斜对侧(117.96±6.20) mm ( P=0.001),偏斜侧髁突高度(23.34±3.80) mm与偏斜对侧(24.50±3.40) mm ( P=0.001),偏斜侧上颌尖牙垂直向位置(24.72±4.35) mm与偏斜对侧(25.29±4.32) mm ( P=0.028),偏斜侧上颌第一磨牙垂直向位置(22.60±4.51) mm与偏斜对侧(23.13±4.12) mm ( P=0.041),偏斜侧下颌升支内倾角度84.21°±3.16°与偏斜对侧82.87°±3.81° ( P=0.01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偏斜侧与偏斜对侧下颌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年面部偏斜患者双侧存在多部位解剖结构的不对称性,偏斜侧的下颌升支高度、髁突高度更小,牙弓平面更高,下颌升支内倾角度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纤维硬化性疾病面部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成熟的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在脂肪移植后,成活的脂肪组织不仅可作为软组织填充物,还可能具有组织再生功能。多项研究表明,自体脂肪移植可改善各种病理原因导致的纤维化疾病面部病变的症状与外观,包括系统性硬化症、瘢痕、放射性纤维化等。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脂肪干细胞相关。由于自体脂肪移植具有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获取、分离处理容易等优点,可能在未来治疗纤维硬化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增强子调控哺乳动物口腔颅颌面发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增强子是基因差异化表达的关键调控元件,通过调控靶基因的时空表达,促进细胞组织特异性分化,在口腔颅颌面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CRISPR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增强子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增强子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机制及增强子在口腔颅颌面发育和畸形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中面神经监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面神经是颅骨内走行最长的脑神经,是颞骨及侧颅底手术中神经保护工作的核心。面神经损伤可发生在神经走行中的任意节段(颅内段、颞骨内段或颞骨外段),损伤程度可从轻度的神经失用到严重的神经横断或者缺损。病变对面神经的压迫,以及手术操作对面神经的牵拉等机械刺激都可能影响面神经形态或功能。面神经受损后,患者除出现面部变形、面肌运动障碍外,还可出现视力、味觉、咀嚼等生理功能障碍,其心理和社会生活深受影响。由于面神经走行隐匿且复杂多变,单纯依靠术前影像及术中观察,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处理复杂的病变时也存在面神经定位困难的问题 [1]。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在颞骨、侧颅底及颌面部手术中,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规范的面神经监测,准确定位、识别并实时监测面神经,以期更好地保护面神经的完整性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规腹腔镜手术与穿刺硬化术在肾囊肿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常规腹腔镜手术与穿刺硬化术在肾囊肿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分为常规腹腔镜手术患者104例,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患者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穿刺硬化组患者的囊肿消失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水肿、腹膜后水肿以及面部潮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2% vs. 11.54%, 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 +、CD4 +、CD8 +、CD4 +/CD8 +水平显著升高,且穿刺硬化组患者的CD3 +、CD4 +、CD8 +、CD4 +/CD8 +水平显著高于腹腔镜组( P<0.05)。 结论:穿刺硬化术在肾囊肿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机体免疫水平恢复较快,安全性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