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因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参数的预后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参数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分析对于不同病因型卒中患者其临床价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前瞻性多中心Captor试验进行事后分析,纳入于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对其再通后DSA造影序列进行后处理分析,于靶血管选定4个感兴趣区:感兴趣区1(颈内动脉C2段近端)、感兴趣区2(颈内动脉C7段起点)、感兴趣区3(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和感兴趣区4(大脑中动脉 M2段末端)。达峰时间定义为感兴趣区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所对应的时间,相对达峰时间(rTTP)定义为所选感兴趣区与感兴趣区1的达峰时间差值。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良好功能预后定义为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之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不同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病因分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共收集245例患者,161例最终纳入分析[年龄69(60,76)岁,男性92例(57.1%)],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36例,心源性栓塞(CE)型76例,其他病因卒中49例。71例(44.1%)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术后血流动力学分析发现,预后良好患者(71例)比预后不良患者(90例)具有更高的术后mTICI 3级者比例[54/71(76.1%)比41/90(45.6%),χ 2=15.26, P<0.001]和更低的rTTP 31[即达峰时间 感兴趣区3-达峰时间 感兴趣区1;0.33(0.23,0.54)s比0.47(0.31,0.65)s, Z=-2.71, P=0.007]。根据mTICI分级和rTTP 31分别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mTICI 3级(校正 OR=5.97,95% CI 2.49~14.27, P<0.001)与rTTP 31(校正 OR=0.24,95% CI 0.06~0.99, P=0.048)都和患者良好的功能预后显著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0)。亚组分析显示,rTTP 31与LAA型卒中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OR=0,95% CI 0~0.25, P=0.014),而mTICI分级与CE型( OR=3.91,95% CI 1.40~10.91, P=0.009)和其他原因卒中患者( OR=7.35,95% CI 1.92~28.14, P=0.004)预后相关。 结论:在机械取栓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术后mTICI分级和rTTP 31对患者术后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预后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在不同病因的卒中患者中,rTTP 31与LAA型卒中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而mTICI分级与CE型和其他原因型卒中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轴型银屑病关节炎的靶向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轴型PsA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慢性炎性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尚没有明确定义,大部分PsA的研究仅围绕外周型关节炎展开,中轴型提及较少。目前传统合成DMARDs已被认为对中轴型PsA无效,生物制剂DMARDs及靶向合成DMARDs靶向治疗可作为新选择,本文将近年来中轴型PsA的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Utstein模式院外心脏骤停登记的应用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OHCA一旦发生,如不立即救治,几分钟内患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约一半的心血管死亡来自OHCA。许多国家或地区遵循乌斯坦因(Utstein)模式对OHCA进行登记分析,以提高OHCA生存率。我国OHCA登记尚处于发展初期,OHCA总体生存率不足1%。该文回顾世界范围内主要Utstein模式OHCA登记,为我国开展OHCA登记提供参考。此外,作为开展OHCA公共卫生干预的靶人群,“旁观者”在Utstein指南中缺少明确定义。该文从公共卫生干预视角将“旁观者”定义为心脏骤停目击者,或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并激活紧急医疗服务(EMS)或在EMS到达现场前实施心肺复苏的任何人。为了应对心脏骤停救治的严峻挑战,尽快提升我国院前急救水平,该文进一步提出立足全人群全社会的OHCA公共卫生救援策略,围绕“早呼救、早按压、早除颤”,着力推动“旁观者”向重启心脏行动者的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4699-3p靶向调控MRPS23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699-3p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观察其靶向调控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3(MRPS23)表达的能力及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4699-3p在卵巢癌细胞株(OVCAR-3、SKOV-3、HO-8910、OC3、A278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iR-4699-3p模拟物或阴性对照miR-NC转染至miR-4699-3p表达最低的细胞株,定义为实验组和对照组。qRT-PCR验证转染效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4699-3p的候选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其对靶基因的调控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PS2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细胞计数法(CCK-8)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miR-4699-3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4699-3p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 P<0.05),在OVCAR-3细胞中的表达最低( P<0.01)。转染miR-4699-3p后,实验组OVCAR-3细胞中miR-4699-3p表达量显著升高( P<0.01),证明转染成功。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4699-3p的候选靶基因可能是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3(MRPS2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699-3p可直接靶定MRPS23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UTR)( P<0.01)。与对照组OVCAR-3细胞相比,实验组过表达miR-4699-3p后,MRPS23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1),细胞转移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Twist、Slug、CDK6、Cyclin D3表达均降低( P<0.05),OVCAR-3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 P<0.05),OVCAR-3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P<0.01)。 结论:miR-4699-3p在卵巢癌细胞株中低表达,上调OVCAR-3细胞中的miR-4699-3p表达可通过干扰MRPS23基因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可吸收支架串联置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串联置入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Neovas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77例,其中串联BRS组63例和单BRS组314例。比较两组的PCI相关资料及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及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5型出血,以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卒中,净不良事件包括MACCE及BARC 2~5型出血。手术即刻成功定义为支架成功置入的前提下,残余狭窄<20%且PCI术后靶血管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3级。对串联BRS组的11例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患者的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的377例患者的年龄为(52.5±10.7)岁,其中男性比例80.4%(303/377)。2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串联BRS组的≥50%狭窄病变血管数、靶血管数、SYNTAX评分、后扩张球囊数、导丝数、支架总长度、对比剂用量及手术时长等均高于单BRS组( P均<0.05)。串联BRS组与单BRS组比较血管内超声及OCT应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BRS组1例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缺血性卒中,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BARC 2~5型出血事件发生。随访时间352.0(193.0,421.0)d。随访期内全因死亡[0比0.6%(2/314), P=1.000]、心原性死亡[0比0.3%(1/314), P=1.00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比1.0%(3/314), P=1.000]、靶血管血运重建[3.2%(2/63)比1.6%(5/314), P=0.736]、BARC 2~5型出血[3.2%(2/63)比5.7%(18/314), P=0.604]及MACCE[3.2%(2/63)比2.9%(9/314), P=0.894]、净不良事件[6.3%(4/63)比8.6%(27/314), P=0.553]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串联BRS组11例(17.5%)患者的OCT分析结果显示,3例(27.3%)为BRS首尾紧密相连的无重叠连接,即刻支架膨胀率(95.47±0.04)%;8例(72.7%)为BRS重叠连接,即刻支架膨胀率(90.32±0.44)%。 结论:在中低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状动脉长病变串联置入BRS安全可行,可获得与置入单枚BRS相同的近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CMG变异解读指南更新对听神经病患者 OTOF基因变异致病性判定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和分子病理学会(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MP)发布的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本文中简称2015 ACMG/AMP指南)与2018年临床基因组资源中心(Clinical Genome Resource,ClinGen)耳聋专病小组针对遗传性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发布的变异解读指南专家规范(本文中简称2018HL专病指南)在评估听神经病患者 OTOF基因变异致病性中的异同。 方法:以38例 OTOF基因变异听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3例、女15例,年龄范围0.3~25.9岁),经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或目标区域靶向(Panel)测序结合一代Sanger测序验证,38例听神经病患者均检出携带两个以上 OTOF变异位点,共计59个候选位点,分别使用2015ACMG/AMP指南以及2018HL专病指南对其致病性进行判断。与2015年指南判断结果相比,2018年指南判断的致病性等级更强定义为升级,更弱定义为降级。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15 ACMG/AMP指南和2018 HL专病指南的变异分类一致率为72.9%(43/59)。致病性升级变异位点占13.6%(8/59),致病性降级变异位点占13.6%(8/59)。两指南致病性判定不一致主要集中在PVS1、PM3、PP2、PP3以及PP5等级证据的应用上。剪接变异、错义变异、框内插入/缺失以及同义变异致病性分布发生改变,其中剪接变异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结论:针对听神经病患者 OTOF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判断时,2018HL专病指南与2015ACMG/AMP指南存在不一致,2018HL专病指南对证据进行删减及进一步细分,打破常规对于变异类型的固化思维,使得致病性分级更有迹可循,提高可信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在识别丙泊酚麻醉下临界意识状态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置信学习识别并检测丙泊酚麻醉临界状态下与意识波动相关的脑功能特征,并用其进行意识状态分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29例,年龄18~45岁,BMI 18~26 kg/m 2,ASA分级Ⅰ、Ⅱ级,无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或病史。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药物浓度设置为1.0 mg/L,并以0.2 mg/L的阶梯增加直到患者失去意识,每次药物浓度增加均以6 min为间隔。同时,给予患者听音按键任务获取其意识状态,并采集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对采集的EEG进行预处理,依据声音刺激将其分为长为5 s的数据段,基于患者对每个声音刺激反应与否给予每个数据段一个标签(有意识或无意识),将患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出现的意识状态波动阶段定义为临界状态。提取每个数据段的包括脑电信号功率普特性、信号复杂度、脑区间功能连通性和脑网络特性的110个脑功能特征。使用前向选择方法进行特征筛选。使用置信学习对训练集进行清洗,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3种分类器模型分别计算置信学习前后的意识状态分类正确率。 结果:被置信学习清洗的标签大多位于意识波动的临界状态阶段。置信学习前LDA、LR和SVM分类器模型对意识状态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5.3±3.7)%、(85.3±3.9)%和(85.3±3.8)%,置信学习后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3.5±2.0)%、(92.9±1.8)%和(93.3±1.0)%,相比于置信学习前平均增长了7.93%。原本显示为无意识状态(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而被置信学习重新标记为有意识状态的数据段上的α占比-顶后区、PLI-δ-额顶和聚类系数-δ这三类特征与稳定无意识数据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与稳定有意识数据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尽管快慢波-α-额区、排列熵-θ-额区、排列熵-θ-中央和α占比-额区上在不确定意识与稳定有意识状态和稳定无意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但和稳定的无意识相比,这些数据明显更加接近于稳定的有意识状态。 结论:使用置信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临界状态下不同意识水平的分类结果,为更精确的术中意识监测提供方法学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等能量层重扫描技术在肺癌质子调强治疗中对相互影响效应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中肿瘤运动所致的相互影响(Interplay)效应,并比较不同次数的等能量层重扫描技术对Interplay效应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8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4DCT扫描,生成10个时相。基于商业化质子治疗计划系统,采用稳健性优化算法,在4DCT图像的参考时相设计临床靶区(CTV)概念的IMPT计划。稳健性优化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摆位不确定性±5 mm,射程不确定性为±3.5%,CTV在4DCT中各时相变化不确定性。采用蒙特卡洛算法计算IMPT计划的最终剂量分布。评估Interplay效应时,基于混合形变算法及质子治疗模拟程序,计算患者4D静态剂量和4D动态剂量分布在感兴趣器官(ROI)的DVH差异,定义Interplay效应的评价指标[ΔI (ROI,DVH)],利用该指标定量评估IMPT计划的Interplay效应;采用等能量层重扫描技术对IMPT计划分别进行3、4、5、6、7次重扫描,并利用ΔI (ROI,DVH)标评估不同次重扫描对Interplay的缓解效果。结果:由Interplay效应导致IMPT计划中靶区CTV的D 95%、CI、HI的均值分别降低了13.7%、12.7%、24.6%,危及器官中双肺V 5Gy、V 20Gy、V 30Gy分别提高了0.8%、3.4%、2.6%。与未使用重扫描技术相比,不同次数重扫描技术使得CTV靶区覆盖D 95%的均值分别提高了4.5%、3.8%、3.8%、3.6%、5.7%。危及器官中双肺平均V 20Gy分别减小了1.5%、1.8%、1.7%、1.6%、1.9%。 结论:Interplay效应导致IMPT计划剂量分布变差,等能量层重扫描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建议结合患者自身特征选择最佳重扫描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偏侧鼻咽癌原发灶CTV的个体化优化方案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偏侧鼻咽癌调强放疗原发灶临床靶区(CTV)的个体化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偏侧鼻咽癌初诊患者87例。偏侧鼻咽癌定义为肿瘤浸润不超过健侧侧壁。根据鼻咽肿瘤侵犯趋势,对原发灶CTV进行如下优化:CTV2健侧包及翼腭窝根部,不包及健侧卵圆孔,咽旁间隙水平健侧仅充分包及咽后外侧淋巴结,健侧颈内静脉不常规包及。评估失败模式和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L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配对 t检验和秩和检验法分析优化区域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全组中位随访59.5个月,5年LCR、PFS、OS分别为98.9%、86.5%、92.1%。CTV优化区域内无1例局部复发。健侧风险结构的优化使腮腺、颞叶、耳蜗、中耳剂量分别降低了13.45%、9.14%、38.83%、29.36%。观察到4例(4.6%)3级晚期听力损伤,均位于患侧。对比患侧,优化方案明显减轻了健侧的听力损伤( P<0.001)。其他3级晚期不良反应包括颅神经损伤、颈部皮下纤维化、视力损伤,各1例。 结论:偏侧鼻咽癌原发灶CTV采取个体化优化方案是安全的,剂量学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PSMA PET/CT联合双参数磁共振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联合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对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病理升级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医院收治的8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年龄(68.4±7.0)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7 (5.4,12.9)ng/ml,前列腺体积34.6 (26.9,47.1) ml,肿瘤直径1.3 (1.0,1.8) cm。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5分29例(32.6%),临床分期≥T 3期13例(14.6%)。靶向穿刺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1组31例(34.8%),2组36例(40.4%),3组11例(12.4%),4组11例(12.4%)。所有患者在RP术前均接受 18F-PSMA PET/CT和bpMRI检查,以病理大切片中Gleason评分最高的病灶为主要病灶,分别勾画主要病灶的感兴趣区域,并通过软件计算SUVmax和ADCmin值。病理升级定义为RP术后主要病灶ISUP分级分组高于靶向穿刺ISUP分级分组。比较病理升级组与病理未升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UVmax与ADCmin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病理升级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病理升级的价值。 结果:89例中,共31例出现病理升级,发生率为34.8%(31/89)。病理升级组较病理未升级组的SUVmax[11.3(8.1,16.4)与6.7(4.6,9.2)]、SUVmax/ADCmin比值[3.1(2.0,4.6)与1.4(0.9,2.1)]、PSA[9.8(6.3,15.6) ng/ml与7.1(5.1,10.5) ng/ml]、PSA密度[0.3(0.2,0.5) ng/ml 2与0.2(0.1,0.3) ng/ml 2]和RP术后ISUP分级分组[≥3组17例(54.8%)与13例(22.4%)]更高,而ADCmin[3.8(3.0,5.3)×10 -4 mm 2/s与5.2(3.6,6.1)×10 -4 mm 2/s]和靶向穿刺ISUP分级分组[≤2组27例(87.1%)与40例(69.0%)]更低(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UVmax与ADCmin之间存在负相关( R = -0.227, P = 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 OR=1.108,95% CI 1.020~1.238)、ADCmin( OR = 0.607,95% CI 0.390~0.874)、SUVmax/ADCmin比值( OR = 1.815,95% CI 1.282~2.949)是前列腺癌病理升级的独立预测因素。SUVmax/ADCmin比值预测病理升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 0.817)高于SUVmax(AUC=0.774)和ADCmin(AUC=0.686),预测效能更高。 结论:SUVmax、ADCmin、SUVmax/ADCmin比值均可独立预测前列腺癌靶向穿刺病理升级,但SUVmax/ADCmin比值预测病理升级的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