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蝶窦扩展内镜入路治疗鞍上颅咽管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背景:颅咽管瘤系颅内鞍区良性病变.由于颅咽管瘤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手术的选择取决于颅咽管瘤的组织学类型、位置、激素状况、瘤体大小、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并与脑实质的侵袭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的1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岁(范围:23~75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头晕4例,性欲减退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障碍7例和混合性垂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均可见鞍窝扩大,MRI增强图像显示鞍内蛛网膜囊肿囊壁未见强化,CT图像可见鞍底受压变薄。9例患者囊肿向鞍上扩展,鞍隔受压呈“弓形”,7例囊肿向上压迫视交叉。患者均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开囊肿壁,充分引流并填塞肌肉。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鞍区MRI图像可见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发生颅内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垂体内分泌功能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者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囊肿部分复发,因未出现新发症状,予继续随访,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是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可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向鞍上扩展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向鞍上扩展的不同类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向鞍上扩展的PitNET(最大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鞍上生长的情况,将59例患者的肿瘤分为Ⅰ~Ⅳ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生化缓解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66.1%(39/59)的患者肿瘤达到全切除,其中100.0%(20/20)的Ⅰ型肿瘤、2/3的Ⅱ型肿瘤、9/12的Ⅲ型肿瘤、33.3%(8/24)的Ⅳ型肿瘤达到全切除。所有功能性肿瘤(包括4例肢端肥大症及1例库欣病)患者均获得生化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尿崩41例、低钠血症11例、一过性垂体功能减退24例、术后颅内感染9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及术后失明1例。除失明患者外,其他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向鞍上扩展PitNET的并发症较轻,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尤其适用于肿瘤单纯向鞍上扩展、向鞍上及前颅底扩展、向鞍上及后颅窝扩展的三种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入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痹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痹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囊壁附着脉络丛鞍上池囊肿的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囊壁上附着异位脉络丛的鞍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探讨囊肿增大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鞍上池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中位年龄为9.4个月(1~48个月)。17例在母亲孕检中发现鞍上池囊肿并行胎儿MRI明确诊断,另2例分别在出生后6、42个月发现并确诊。术前MRI显示,17例患儿的囊肿呈进行性增大。19例患儿中,2例囊肿仍局限于鞍上池生长,另17例自鞍区向周边扩大并压迫颞叶、顶叶、枕叶、小脑或脑干。2例伴中度脑积水,7例脑室受压变小,另10例脑室大小在正常范围内。8例在神经内镜下经颞部行囊肿-脑池开窗术,11例在神经内镜下经额叶行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囊肿的变化及有无复发。结果:术中发现,19例患儿的鞍区部位囊壁上均有散在的珊瑚状脉络丛结构。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7.0)个月(3~24个月),1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且囊肿缩小>50%,MRI检查显示囊肿无复发;2例行囊肿-脑池开窗术的患儿出现术后复发,分别接受囊肿-腹腔分流术和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后好转。结论:胎儿及儿童早期发现的鞍上池囊肿具有快速增大且向周边扩展的临床特点,其囊壁上的异位脉络丛主动分泌脑脊液可能是囊肿增大的主要机制,神经内镜下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鼻腔内外整体评估在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结合鼻腔内外整体评估,探讨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的诊治策略。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2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鼻腔内外结构及功能的整体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根据手术策略,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消融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术、背侧扩展软骨移植物、歪鼻矫正、假体或自体软骨植入、驼峰截除+截骨等,从鼻功能和美容2方面进行调整。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内鼻阀(INV)角度、INV塌陷分级、INV横截面积、外鼻阀效力(ENVE)指数评估鼻阀区结构,应用鼻阻塞症状评估(NOSE)量表、鼻阻力[包括鼻腔总阻力(RT)、鼻腔阻力差异比(R 1r)]评估鼻通气功能,应用面部形态自我测评量表-鼻整形版(FACE-Q RM)、鼻整形结果评估(ROE)量表、外鼻亚单位测量评估鼻外形整形效果,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心理状态,最后行患者满意度与各主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法。 结果:共招募50例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23~52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有鼻塞症状,其中伴歪鼻畸形28例,鼻阀区狭窄12例,鞍鼻畸形6例,驼峰鼻4例。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INV角度明显增大、INV塌陷分级降低、INV横截面积增大、ENVE指数增大( P均<0.05)。术后NOSE量表评分降低,鼻阻力测量示RT、R 1r下降( P均<0.05),提示鼻塞症状明显缓解。术后FACE-Q RM及ROE量表评分升高( P均<0.05),提示患者鼻外形满意度升高;外鼻亚单位测量示术后鼻翼上宽、下鼻翼角有所缩小( P均<0.05),其余结构测量值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患者术后整体满意度较术前提高(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与INV角度、INV横截面积、ENVE指数、鼻外形FACE-Q RM、RO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与INV塌陷分级、NOSE量表评分、鼻阻力测量值呈负相关,与外鼻亚单位测量值无相关性。 结论:结合鼻部结构、鼻通气功能及外鼻美学等进行鼻腔内外整体评估,有利于制定个体化功能性鼻整形术的诊治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蝶窦解剖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垂直方向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蝶窦相关解剖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扩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患者影像资料,根据肿瘤鞍上扩展值(suprasellar expansion value,SEV),分为鞍上组(SEV>0)和鞍下组(SEV≤0).比较蝶窦气化类型、蝶窦主隔偏向、蝶窦体积、蝶窦主隔最大宽度,并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鞍下组比较,鞍上组蝶窦气化更好(P=0.016),蝶窦主隔最大宽度更宽(P=0.003),蝶窦主隔更居中(P=0.048),蝶窦体积更小(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蝶窦主隔最大宽度(OR=6.23,P=0.013)和蝶窦体积(OR=0.72,P=0.024)是影响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扩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蝶窦体积越小、蝶窦主隔越宽,无功能垂体大腺瘤越倾向于向鞍上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扩展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总结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经验,扩大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对采用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的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鞍区肿瘤16 例,脑脊液鼻漏5 例,视神经损伤3 例和额部颅内血肿8 例.结果 32 例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疗效.16 例鞍区肿瘤患者全切12 例,次全切4 例.5 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部治愈,3 例视神经损伤患者2 例视力明显好转,1 例无变化.8 例额叶脑内血肿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不仅适合鞍区肿瘤切除,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病例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影响垂体大腺瘤主要扩展方向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影响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上扩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根据肿瘤的鞍上扩展值(suprasellar extension value,SEV),将其分为主要向鞍上扩展(SEV>0)和主要向鞍下扩展(SEV≤0)2组.以肿瘤垂直方向上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因变量,选取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10个指标(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鞍隔孔直径、蝶窦类型、蝶鞍上口形态、蝶窦主隔的偏向、蝶窦主隔的最大宽度、肿瘤囊变、蝶窦纵隔的数目)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stie回归分析,筛选出对肿瘤沿垂直方向扩展有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主要向鞍上扩展121例,主要向鞍下扩展63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类型(P=0.026)、蝶窦类型(P=0.003)、蝶鞍上口的形态(P=0.046)、鞍隔孔直径(P=0.003)、蝶窦主隔的最大宽度(P=0.009),是影响垂体腺瘤沿垂直方向上扩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蝶鞍型或鞍枕型蝶窦、囊袋型蝶鞍的上口、生长激素型腺瘤、鞍隔孔直径小和蝶窦主隔宽度较小的患者,垂体大腺瘤更趋于向鞍下扩展;鞍前型蝶窦、炒锅型或直桶型蝶鞍的上口、非生长激素型腺瘤、鞍隔孔直径大和蝶窦主隔宽度较大的患者,垂体大腺瘤更趋于向鞍上扩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脊液生长激素水平对判断垂体生长激素腺瘤鞍上扩展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告18例对照组、14例垂体嫌色细胞瘤及16例垂体hGH腺瘤患者脑脊液(CSF)中hGH水平,并进行比较;认为测定CSF中hGH水平连同气脑造影是诊断hGH瘤鞍上扩展的有效方法。本文并对hGH腺瘤患者CSF中hGH升高之可能机制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