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患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张老2021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滞脉”患者医案,采用Excel 2019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中药使用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张老临床诊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医案213份,纳入处方332首,涉及患者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木土壅郁等;涉及中药243味,总频次3 459次,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甘草(163次)、柴胡(117次)、清半夏(110次)、茯苓(108次)、黄芩(104次),用药药性以寒、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柴胡-当归,基础方为柴胡、清半夏、甘草、茯苓、白芍、黄芩、当归、陈皮、香附。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方,类1大枣、生姜、党参、炙甘草、清半夏、黄芩、黄连、牡蛎;类2神曲、苍术、川芎;类3香附、栀子、柴胡、薄荷、牡丹皮、白芍、当归、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类4薏苡仁、大黄。结论:张老对“滞脉”的治疗以解郁为主,注重寒热平调,兼以顾护正气,以助祛邪并防止传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程锦国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针对眼科疾病提出相应的治疗理论,程锦国主任将"开导之后宜补论"运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根据邪正盛衰将疾病治疗分为早期和中后期,早期袪邪为关键,以"开导通瘀"为主,中后期以顾护正气为主,标本兼治,以"补益气血,培补肝肾"为要,兼顾开导通瘀。"开导之后宜补论"理论成熟,程锦国主任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显著,现结合病案探析程锦国主任学术思想,为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丘和明治疗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丘和明教授治疗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IMF)的临证经验,并针对IMF进行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探讨。丘和明教授认为IMF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肾虚肝郁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结合临床用药经验,提出了补肾填精、疏肝行气、燥湿化痰、活血祛瘀、和顾护脾胃等基本治法,分三期论治,分别为早期(攻邪消散期)、进展期(扶正祛邪期)和后期(顾护正气期),以期为IMF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宋浙江地区疫病流行规律与中医治疫特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南宋时期浙江地区疫病流行规律与浙江医家治疫特色.[方法]筛选南宋浙江府志、县志、卫生志等史料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南宋浙江疫病流行情况及医家治疗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南宋浙江有42个疫病之年,疫病频度为27.63%,总体上表现为南宋中期疫病最频繁.春夏季节为疫病多发期,86.05%的疫病发生在春夏季节.疫病分布集中在杭州、温州等滨湖沿海人烟稠密地区.南宋浙江医家擅用运气理论预测疫病,以运气学或五行分类疫病,在方药上重用辛温燥湿之药祛湿化浊,兼用顾护正气之品扶正祛邪.[结论]南宋浙江疫病频发,医家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对中医疫病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气血络脉心体系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到后期易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医药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两大特点对于治疗此病具有相对优势.牛天福教授立足中医理论体系,从气血络脉心体系出发,分期辨治本病,认为本病始于气,延于血,长于络脉,终于心体,多相兼发病.提出本病气分病者调理气机,血分病者畅通血运,络脉病者涤顺络脉,心体病者顾护心体,相兼病者厘定轻重的治病大纲.治疗过程中,气分病又有气虚、气陷、气滞的不同.血分病分血虚、血瘀、痰瘀互结三阶段.络脉病有络脉空虚、络脉瘀堵两个方面.心体病注意顾护正气,相兼为病者根据其相兼病程的不同,选用不同方剂治疗.本文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另附医案一则供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下焦积聚类病分期辨治特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历代医家对下焦积聚的发生形成了不同病因理论,结合不同的病程阶段与病人体质,提出各种治疗理念,积之始起属寒,当顺气通络化痰瘀、平调寒热解恶气、解毒调血散固结,用辛暖药物消导之.积若久化为热,用辛凉药以推之,并鼓舞胃气、固护真阴,攻消补散,因势利导.若积病新起,正气未伤,当以积聚为急,速功为宜,若积久伤元,当以恢复元气为要,缓行其法.临床分期拟定其治则治法,达到扶正固本祛邪等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膜系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基于膜系理论,可指导临床膜系疾病的治疗.外通性膜系是重要的祛邪途径,临床可采用汗、吐、下等方法,通过调畅外通性膜系的气津输布,以祛邪而出.内通性膜系是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其常见病理为气机郁滞、水液代谢异常等,可通过调理膜系气津输布治疗疾病.调畅膜系气津输布时,应重点关注少阳与中焦气机,以恢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全身膜系起源于肾,在膜系疾病早期注重顾护肾膜,可先安未受邪之地;在疾病中晚期调补肾阴肾阳,可治疾病之本,顾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温阳通络法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粉刺性乳痈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温阳通络法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阳虚痰凝证型粉刺性乳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就诊于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的粉刺性乳痈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予手术治疗,治疗组予温阳通络加减方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4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房外形、SF健康调查简表积分、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 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49%(55/5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4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外形JCR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乳房外形JCR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简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F-36健康简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IL-6、IL-8、TNF-α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IL-6、IL-8、TNF-α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IgA、IgG、IgM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免疫IgA、IgG、IgM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有效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0%(9/45),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45%(3/5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络法加减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阳虚痰凝证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能够顾护正气,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同时对患者乳房外形保留程度更好,生活影响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