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液体复苏时机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进行液体复苏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因脓毒症所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55例和延迟组61例.比较2组患者复苏前、后不同时间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复苏后肾脏替代治疗情况、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2组28 d生存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复苏后24 h的SVR对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复苏前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24、48、72h及出ICU时的Scr、BUN、SVR均明显降低,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明显升高,且早期组的Scr、BUN、SVR明显低于延迟组,CO、SV明显高于延迟组(P均<0.05);早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延迟组,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延迟组(P均<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vs 11.48%,P>0.05);早期组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组(30.91%vs 52.46%,P<0.05);复苏后24 h的SVR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817~0.924,P<0.001).结论:早期液体复苏能够快速改善AKI患者的肾功能及SVR,降低患者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病人凝血功能、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病人凝血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PCI术的ACS病人,按照围术期抗凝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肝素组(给予肝素抗凝)和比伐芦定组(给予比伐芦定抗凝),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卡钳值0.02)筛选出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病人,两组各纳入60例病人,比较两组活化凝血时间(ACT)值、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促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心肌缺血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血清miR-20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房直径(LA)]变化以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注射药物后5 min、术后即刻、停止注射后2 h,比伐芦定组ACT值明显高于肝素组(P<0.05);比伐芦定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33%,低于肝素组的13.33%(P<0.05);术后24 h,两组APTT、TT、PT水平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APTT、TT、PT较肝素组延长(P<0.05),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7 d,比伐芦定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24 h,两组cTnT、IM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20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4周,两组病人LV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VEDD、LVEDV、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1年,比伐芦定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1.67%,低于肝素组的23.3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应用于ACS病人PCI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凝血功能,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及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iR-125b与依普利酮抗纤维化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5b对依普利酮抗纤维化治疗反应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8 月 9日—2021 年 4月 1日在太原市急救中心心内科接受依普利酮治疗的 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或不伴ST段抬高且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采集受试者依普利酮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的外周血浆样本.二维超声心动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计算基线至第 6 个月血清PⅢNP(?PⅢNP)和PⅠCP(?PⅠCP)水平变化.并记录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期间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后,AMI患者收缩压与超声心动图参数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5),收缩压、血清PⅢNP和PⅠCP水平降低(P<0.05),但同时血钾和血钠浓度有所升高(P<0.05).其中50例患者第6个月时血清PⅢNP水平值较基线值绝对减少,纳入PⅢNP降低亚组,其他 39例患者?PⅢNP≤0,被纳入PⅢNP稳定/增加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清miR-125b是PⅢNP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ⅢNP降低的患者基线血清miR-125b与?PⅢNP(rs=-0.566,P<0.001)和?PⅠCP(rs=-0.524,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危险因素后,基线血清miR-125b仍是影响血清PⅢNP和PⅠCP降低程度的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此外,在AMI患者中,PⅢNP降低的患者累积MACEs发生率更低(调整后HR=0.431,95%CI:0.129~1.440,P=0.171),同样血清miR-125b水平>2.23 患者无MACEs事件累积生存率更低(Log rank=32.568,P<0.001).结论 血清miR-125b高表达水平有助于识别依普利酮抗纤维化作用更显著的AM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6所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病人,脱落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2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法的复脉安心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卒中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栓形成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P-选择素(GMP-140)]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12周、第24周,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胸闷、盗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胸闷、疲倦乏力、气短、盗汗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血清hs-CRP、IL-6、vWF、D-D、GMP-140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病人,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房颤动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血栓形成和炎性因子水平而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B期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7年的50例行规范半肝切除巴塞罗那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分析对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微血管侵犯、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分别χ 2=8.411,10.939,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微血管侵犯、Ki-67高表达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F=5.710,8.254,均 P<0.05)。且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0.497, P<0.05)。高危险组与低危险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152, P<0.05)。 结论:微血管侵犯及Ki-67高表达水平是影响巴塞罗那B期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高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关节炎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OA与许多因素存在因果关联,如细胞因子、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和生活行为等。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等,保护因素包括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叶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或通过改变负重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影响OA的进展。此外,OA的慢性疼痛症状、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如2型糖尿病、重度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探索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因果关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变异的随机分配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工具变量与疾病进行分析,从而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本综述纳入OA的孟德尔随机化相关研究,分析OA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细胞因子、代谢组学、营养物质、肠道菌群、生活行为以及端粒长度和线粒体异质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对O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ES)的特点,探究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认识,早期诊治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10例儿童肾脏相关疾病并PRES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10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4岁3个月~13岁[(8.53±3.09)岁]。原发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6例,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各1例。其中8例口服激素,4例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均急性起病,其中9例并感染。10例患儿发生PRES时血压均升高(100.0%),头痛、头晕5例(50.0%),恶心、呕吐5例(50.0%),视物模糊3例(30.0%),抽搐9例(90.0%)且均表现为全身强直大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9例患儿头颅CT均表现为低密度灶,无特异性。1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病灶以顶、枕、额叶大脑皮质为主呈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均高信号,4例轴位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明PRES已由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进展为不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提示预后不佳,但4例患儿经及时血液净化、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病情恢复。大多数确诊PRES后经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再复发,预后较好。结论:PRES在儿童肾脏疾病发作时常伴高血压,可能与应用免疫制剂有关,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头颅MRI协助诊断PRE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细微血流成像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细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18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4.89±14.34)岁(范围30~9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手术前后检查患者小腿及足部血管,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SMI对低速血流的显示率、SMI模式下手术前后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血流量和血管指数,以及手术前后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个月。CDFI血流显示率为73.6%(106/144),SMI血流显示率为80.6%(11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8, P=0.031)。SMI显示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流量分别为3.48(1.33,7.56) ml/min、4.19(2.84,11.48) ml/min、3.72(2.52,11.40)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6, P=0.009)。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血流量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P=0.003)。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管指数分别为3.84±3.60、6.51±4.92、6.8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5, P=0.031);术后1周血管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术后2个月,18例患者新生侧支数量为4.5(2,8)支,与术前的1(0,2)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7, P=0.001)。术后9例患者共18支新生血管长度较术前延长,5例患者术后可见2、3级分支建立,皮下浅层血管显示较术前明显清晰,且对侧有侧支循环建立。 结论:SMI技术可客观反映胫骨横向搬移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辅助临床初步预测患者预后并及时根据血流灌注调整个体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构成星形胶质细胞内中间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维持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稳定,参与血脑屏障形成,调节突触功能等 [1]。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以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容易被误诊为感染、变性、脱髓鞘、肿瘤或血管疾病。GFAP IgG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淋巴细胞产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生物标志物,其在血清或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阳性能将自身免疫GFAP星形细胞病与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区分开 [2]。笔者现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及其个体化治疗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